【改革开放40年】兰州:商贸业 纷繁变化迷人眼

2018年07月30日 15:06   来源:每日甘肃网   

  本报记者何成军

  1978年,甘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2017年,甘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6亿元。

  40年增长155倍,数据是产业发展最有说服力的见证。

  40年前,单一的计划调拨、统购统销,管死了流通领域;40年后,开放的商业模式、买卖自由,激活了流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朝着扩大市场调节作用和范围的方向,围绕放开流通企业、放开价格、发展市场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单一的全部由政府定价,改变为95%左右的商品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体系从‘空白’到建立健全,初步形成了综合和专业多类型、大中小多层次的商品市场流通网络;各类要素市场有较大发展,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增强,经济生活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王福生说。

  永百和它代表的那个时代

  2001年11月20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兰州商界而言,这一天并不寻常。曾引领兰州半个世纪消费潮流的兰州第一座百货大楼——永百大楼正式停业!永百大楼的正式停业,标志着兰州一个商业时代的结束。

  1956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形势最好时期,这一年在永昌路中段诞生了永昌路百货公司,通称“永百大楼”,其新建的三层大楼,规模宏大,店堂敞亮,货品齐全丰富,该公司骨干业务人员来自上海支援兰州的精英,使得这家综合性百货大楼,成了兰州新型业态代表。

  永百大楼这座三层大楼居中矗立,带活了永昌路。直到改革开放,这里也是最先出现在兰州市中心的马路市场,一派繁荣,服装、面料、时髦的“马海毛线”,引领了市民消费趋向,一些商家的目光纷纷集中在此。

  然而,进入新世纪,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永百”显得“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了!

  自“十五大”后,由于兰州国有商业企业与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商业企业效益逐年下滑,市内国有商业资本也就开始退出竞争领域。作为老字号国有商业企业,“永百”首当其冲。随着“永百”的落幕,兰州商业系统从经营机制以及所有制形式上的一系列改革步入了快车道,两年后,兰州市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兼并、租赁、承包、托管等形式,使改制、改组企业面已达98.5%。

  兰州市永昌路以前称自由路,从历史上看,这条街商气十分兴旺。“永百”之后,继之而起的新型商业建筑、商家在此各领风骚,以至于在筹建兰州商业步行街时,舆论纷纷提倡在永昌路辟建。虽未达愿,但“永百”种下的商气根基仍然存在,如今的永昌路作为兰州市重要的夜市,依旧闻名遐迩。

  国有商业资本的退出,无疑给非公经济商业企业让出了一条平坦的马路,各种新型商业业态也不失时机地涌入兰州。短短几年,国美、家世界、华联、世纪春天、仁和春天、赛特、西太华、苏宁等知名企业抢滩登陆,其量之大、时之短、行之快令人不由地不感叹市场经济的威力。这批企业以其设施先进、档次较高、服务配套、管理全新等优势,迅速占据了兰州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与此同时,一些位于兰州市中心的老牌店面,或异地选址,或急流勇退,都被具有现代气息的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等新兴商业企业所取代。

  商圈,以及因此兴起的商业群落

  “飞天” “工贸” “兰山” “华德” “永百”……随着这些曾经驰骋商界的“老大哥”隐退江湖,兰州也引来了新的商圈变革。

  “稍年长的老兰州人大都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兰州的商业业态还比较单一,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段仅有南关什字、西关什字、铁路局、西站等几大繁华区域。”甘肃省商务厅信息中心副研究员黄智杰对于兰州商圈变化观察细致。

  1994年,位于西关什字,由兰州民百集团投资兴建的综合性商厦亚欧商厦投入运营,翻开了兰州百货业新的一页。如今,兰州的繁华地带已不局限于西关什字、南关什字、铁路局、西站等传统商业地段,东岗镇以西、黄河北岸,都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个商圈的兴起,改变着一座城市的商业格局。进入新世纪,兰州的商业开始逐步有了商圈的发展。

  西关商圈一直在兰州商业圈中占据着“老大”地位,在这个商圈内各大商超不断聚集,2007年,随着张掖路商业步行街的启动运营,西关商圈逐步成为兰州市影响最大、高度复合的零售业态商业区域。成为兰州市目前一个覆盖全市、影响全省的大型商圈。

  除了老牌商圈持续发挥着魅力,更多的商圈也在这个时期崛起。随着国芳百货的兴起,东方红广场商圈日益成熟,周边的农民巷餐饮一条街聚集了各地特色美食,而华联商厦入驻广场北部进一步加强了东方红广场的商业气息。

  在这些应时而起的商圈中,东部市场以独特的平民气质存在着。作为90年代兴起的商圈之一,东部商圈占据着老兰州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商业地位。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东部批发市场就以廉价吸引着兰州诸多中低收入者及西北各地的客商频频光顾。杂乱的市场、鼎沸的人流以及拉货的人力三轮车,将这里渲染成了最接地气的市场。如今,随着瑞德摩尔的崛起,王府井的入驻,使得这里集购物、餐饮、娱乐及服务等于一体,东部市场走“精品”路线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商品价格的迅速上涨,购物环境的改善也使得人们开始对东部市场“另眼相看”。

  改变,义乌和它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作为老牌的百货批零商贸企业,兰州义乌商贸城数十年来一直引领着兰州小西湖商圈的发展。

  “曾几何时,作为小商品批发集散中心的兰州义乌商贸城楼下,也多了许多快递哥,商户一边做着实体店生意,一边热衷于淘宝电商,商业业态的变化,倒逼着义乌商贸城不得不作出改变。”兰州义乌商贸城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说。

  面对电商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传统市场的转型已迫在眉睫。这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管理层经过认真研判认为,市场是无情的,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贸城必须引进适合周边人群需要的新业态,并加强市场整顿管理,优化购物环境,进一步提质增效。否则,兰州义乌商贸城能否存续下去将成问题。”据悉,兰州义乌商贸城计划在二期一到六楼引入新业态,一楼引进便利店、水吧、饮料吧、甜品店、蛋糕房、烘焙屋等业态;二楼引进休闲茶楼、敞开式简餐吧等业态;三楼以上拟引进儿童体验中心、儿童手工制作坊、电子产品体验中心、儿童淘气堡等更适合周边环境的新业态。

  为了方便市民购物、聚集人气,兰州义乌商贸城还将增加投入,将原本负二层的库房改造成地下停车场;在日常营销活动和广告宣传上加大力度;构建信息平台,在商场开通免费WIFI,对商户进行培训,引导商户使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工具,方便消费者、提高经营效益。“传统的实体商业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在于差异化经营,在提升品质这方面还有文章可做。”他分析指出,以后这些实体业态卖的不单是商品了,而是一种服务、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购物中心变成了生活场馆。

  消费,一场以消费者倒逼出的商业新模式

  消费习惯变了,商业业态也在随之变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先是出现了综合百货店,在有限商圈范围内面对忠诚度极高的终生客户的街坊店肆。而后商业也跟随着消费人群和需求的转移,转向大型超市,连锁、自选和仓储式的销售方式迎合了消费者的心态,同时,品牌竞争的结果也出现专卖店模式。营销竞争几近诸侯争霸,许多店门也只是各领风骚三五年,很快不再应时了。

  40年来,随着卖场的变化,生意人的格局也发生了质变。“卖什么?怎么卖?在哪卖?”的千年之问随时给商业业态变革提出新的思考。

  2013年9月8日,一个叫“新张掖”的国际商贸城正式在张掖启幕,其30万平方米的卖场正颠覆着人们所习惯的商业业态。从规划伊始,“新张掖”就将舞台放眼于“货通全国”。在电子商务平台纷纷崛起的当下,新张掖留住的不再是传统百货的“春天”,而是让传统与时尚携手!

  现代商业,信息是第一位的。为此,“新张掖”为所有商家搭建有一站式商贸采购平台,将与全国各地大型商贸城建立战略合作,深入开展行业信息交流、货物订单调配、供求形势互享、物流资源共通全方位合作,通过全国互动型商贸平台,实现财富联动,让生意一夜之间“货通全国物流世界”。

  服务业的兴起催生了懒人经济!虽属戏言,却道出了服务业的真谛。如何来适应人们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又怎样才能将人们从惬意温床上拉起来?商业消费市场使出了浑身解数。

  从百货公司到超市,从大卖场到专卖店,从便利店到淘宝网,每种业态变化纷繁,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零售业态变迁的背后是不同时代消费习惯的变化。

  作为商业综合体的翘楚,兰州万达广场打造出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服务的一站式消费中心。在这里,不仅集合了百货店、超市、大卖场、专卖店、大型专业店等多种零售业态,而且有各式快餐店、小吃店和特色餐馆等餐饮服务设施,以及电影院、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商业办公所需。

  随着文旅产业的兴起,如今各地的商业规划都以留住人作为“母本”来参照,打造多重消费空间,最终实现经营与消费、消费与体验的完美结合。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