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在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蓝绍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第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迈出新步伐。
——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万亿元左右,可比价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0亿元,同口径增长11.1%,两项指标增速均快于全省、高于全国。同时,规上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新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增幅等指标在GDP万亿元城市中实现进位。
——创新名城建设精彩开局。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282家,增长近70%,增量和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4万人,增长60%;南京高新区在全国排名提升7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省第一。南京着力打造集聚创新资源“强磁场”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重点领域改革亮点纷呈。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864”改革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不见面审批”“预审代办制”等“南京经验”在全国推广;不动产登记效率在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营商环境评级中位居全国第一。以“客户需求导向、国际惯例标准、落实改革要求”为特点的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南京跻身全国前十。
——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提升。南京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正式获批,以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全省的“米”字型高铁网络进入建设实施阶段。禄口机场加快建设全国服务最佳机场,高铁、机场换乘服务体系建成投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度展开,7条轨道交通线路、6条过江通道同步建设,全市地铁通车里程达到378公里,位居全国第四位。
——年度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公共财政支出75%用于民生保障,35件民生实事兑现到位,社区养老、加装电梯等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南京在全国最有安全感十大城市中位列第四,连续10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回顾过去的一年,困难多于预想,结果好于预期。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加强组织、有效应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创历史新高;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着力打击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企业资金链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力推动外贸稳增长,预计实现进出口665亿美元,增长8.7%;全面落实扩大外商投资政策举措,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增长5%;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8%,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484个省市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9%、14.8%。着力提升质量效益。落实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高质量发展导向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0.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创两年来新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46亿元。新增上市企业7家,其中新增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四;11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关停化工企业、整治铸造企业各42家,“十三五”船舶去产能任务全面完成。梅钢产能布局调整取得重要进展。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租购并举制度加快建立。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创新动能加速集聚。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创新名城布局全面展开。制定出台“1+45”政策体系,全力推进“两落地一融合”等十大工程。将83个科创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并依法赋予165项审批权限,打造创新名城建设主阵地。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明显。集中签约新型研发机构208个,孵化引进企业951家,新增3名诺贝尔奖得主、55名国内外院士来宁创新创业,斯坦福、剑桥等一批国际一流高校创新团队落户南京。新增科创型企业2.4万家、增长17%。培育集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150家,首批29名高层次人才通过“举荐制”产生。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正式揭牌,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指南的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生物医学大数据等项目加速培育。《自然》杂志最新发布全球科研城市50强榜单,南京位列第12位。创新生态加快营造。出台“股权投资十条”,组建注册资本50亿元的创新投资集团。与深交所合作建设“南京科技金融路演中心”,与上交所共建南京资本市场学院,全市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同比增长30%。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行。
三是着力打造产业特色和提升产业高度,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围绕“4+4+1”主导产业方向,进一步聚焦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兴市,四大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6%左右。启动产业地标打造,研究制定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汽车两个产业地标行动计划。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上下游企业200余家、产值增长55%,台积电项目实现量产;新能源汽车产量接近10万辆,实现产值300亿元,增长150%。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未来网络研究院、中电熊猫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计划。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61%。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促进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新增3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苏宁易购、运满满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规模壮大,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华东总部相继落户。四大现代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软件业务收入达到44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3.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10.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到6.3%。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保持全省首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三。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创园展示中心建成。南京农业嘉年华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四是统筹推进规划建设管理,城乡功能品质显著提升。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聚力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打造更加宜创宜居宜业城市。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深入实施“多规合一”,城市设计、城市双修“双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江北新区直管区基本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中央商务区、研创园等片区加快建设,国际健康城确立“三中心一高地”发展新定位。河西新城、南部新城开发持续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南沿江城际铁路正式开工,长江五桥等重大基础设施进展顺利,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地铁宁溧线建成运营,红山路—和燕路、扬子江大道节点改造有序推进,打通“断头路”专项行动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成试运行,南京至长江出海口深水航道全线贯通。城市更新改造有序推进。颐和路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不断加强。新开工保障房456万平方米,竣工356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488万平方米。实施8个重点片区环境综合整治、16条主次干道及沿街建筑立面出新,完成192个老旧小区、600条背街小巷整治。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80个、宜居村100个,打造6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52公里、农路桥梁20座。江宁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区。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深入实施精细化建设管理十项行动,城市功能面貌加快提升。实施玄武湖、秦淮河夜景亮化工程,“最南京”夜景名片形象初显。开展交通堵点治理攻坚,新建成65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9万多个。在550个小区推进垃圾分类,覆盖居民40余万户。
五是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重点关键,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大保护扎实推进。出台《长江岸线保护办法》,在全国率先把长江岸线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调整优化岸线规划,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下降到50%以下。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整改,持续开展“263”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坚持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精准治水、高效治水,提标改造城北、江心洲等污水处理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2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完成雨污分流片区年度改造任务;5个主要入江支流控制断面消除劣V类。完成204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建成143家“智慧工地”,初步监测统计空气优良率为70.4%。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不断强化。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完成省定目标,两年累计削减非电用煤280万吨左右。出台实施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差别化政策指导意见,倒逼企业进一步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全市建设用地亩均GDP达43.5万元。盘活2.76万亩城镇存量用地。生态建设加速推进。完成绿化造林3.8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31.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75%。新改建游园绿地22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2%。
六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重点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领域改革进展顺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21项、承接35项行政权力事项。不断深化“3550”改革,积极拓展“不见面审批”服务,获选全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1.6万户。全面完成市、区(园区)、街镇、村居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市旅游集团被列入国家“双百行动”改革试点。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南京入选全国供应链“双试点”城市。财政综合管理和PPP两项工作获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江宁集成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价格、审计、统计工作得到加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对外投资42亿美元,居全省首位。推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贸易进出口151.2亿美元,增长12%。江宁开发区和南京开发区综合排名分别提升至全国第8、第11位,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获批。口岸整体通关效率提升33%,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降低100美元,完成货物吞吐2.52亿吨、集装箱320万标箱。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42列、6495车。禄口机场年出入境旅客增长16.29%,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14.5%。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名城会、2018市长国际咨询会议等重大活动;圆满举行羽毛球世锦赛、南京马拉松等10项国际大赛,体育城市指数位列全球第十;成为国内首个国际和平城市。区域协作深入推进。加快推动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宁镇扬同城化发展,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环境联防联控、市场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宁句城际正式开工,宁宣、宁合、宁马等高速公路新建扩建工程全面实施。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落实援助资金8.5亿元。
七是全力突破市场主体关心关注的问题,营商环境加速优化提升。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0条、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30条,推出了一批首创和领先举措,全力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企业税费负担切实减轻。积极实施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免除等政策,全年涉企减税591.8亿元、出口退税209亿元。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电、用地、制度性交易成本,涉企减费23.6亿元。稳定社保缴费方式,落实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45亿元。民企融资难题有效化解。设立民营企业纾困与发展基金、民营企业转贷互助基金,全力打出支持民营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融资的“组合拳”。完善金融机构信贷激励机制,激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19支子基金正在加快组建。服务企业方式不断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创新审批服务方式。举办新产品新产业新应用“三新”推介对接会,加大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力度。积极开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主题服务月”活动,走访1.64万家企业,解决企业诉求7000多件。
八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大力气解决好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居民收入实现新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快于经济增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符合市定标准的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脱贫率分别达到96%、96.5%。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60元,残疾人基本保障和重点救助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2984元,位居全省第一;医疗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民生事业获得新发展。普通高中增加招生计划4500人,“弹性离校”“空中课堂”等做法得到教育部肯定,省教育现代化监测得分实现“三连冠”。市中医院新院、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建成运营,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实现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37.7张,新增社区老年人助餐点250个,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210万平方米。社会治理得到新加强。成立全国首家网格学院,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扎实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信访形势稳定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信用示范城市建设不断深化,质量工作得到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同时,民族、宗教、档案、史志、社科、参事工作取得新进展,妇女、儿童、科普、老龄、仲裁、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慈善事业取得新业绩,外事工作、对台事务、港澳工作、侨务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大调研活动。坚持从严从实,突出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持不懈整治“四风”。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市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3%。切实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11件、人大代表议案6件、政协委员提案73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6件。
各位代表: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引领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克难攻坚、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南京建设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宁部队、中央和省驻宁机构单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省会城市功能作用发挥不够,中心城市首位度有待提升;工业经济不强,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待加快,民营经济活力尚未充分激发,规模企业较少;科教资源优势有待进一步释放,交通枢纽功能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优质公共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对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把握、城市发展中“城市病”的化解还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与市民期待还有一定差距,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存在薄弱环节,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一些干部改革创新意识、担当负责精神还需提升,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对此,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