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动生态创新融合发展,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湖南西南开放门户。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巩固煤矿、小煤窑、非煤矿山等领域治理成果,坚决防止已退出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加大“僵尸企业”出清力度,稳妥分流安置职工。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持续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力争低于沿海地区5%-10%。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新增一批国家、省级知名品牌。深化市管企业改革,推动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稳步实施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两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乡镇供销社恢复、公共资源管理、城管体制、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分级诊疗制度等重点改革。
2.加快生态创新融合发展。加大领军企业培育力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家。突出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力争R&D经费支出33亿元。发挥中国西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作用,加快建设怀化科技港。引导辰溪、靖州、新晃等工业集中区申报省级高新区。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以上,力争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件以上,园区企业专利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50%以上。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20名以上。
3.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深入开展“五大开放行动”,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0家以上,招商引资省外境内资金320亿元,增长18%以上。加强企业上市辅导工作,全力支持企业上市。强化铁路口岸、舞水公共保税仓、跨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平台支撑作用。积极筹划怀商大会,鼓励引导广大怀商回故乡建家乡。着力稳外贸,力争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
(四)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不断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
1.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立足产业兴旺,严守382.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种植优质稻190万亩。加快发展“一县一特”,做大做强茶叶、新晃黄牛、芷江鸭等10大区域特色产业。推动全域中药材种植,完成种植面积48万亩,综合产值90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龙头企业1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家以上,实现加工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新增家庭农场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以上,争创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个。加快鹤城九丰、新晃绿丰、沅陵辰龙关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推进芷江两岸精致农业示范园建设,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5个。积极申报麻阳黄桃、溆浦瑶茶、会同竹笋、芷江甜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增“三品一标”30个。
2.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眼生态宜居,推行“多规合一”,加快编制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仗,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50%以上;完成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341个、生活污水治理18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34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铺开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认真开展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全面清理全市闲置土地,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3.着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快制定完善村规民约,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集市创建。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倡导勤劳致富、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等社会风尚。抓好乡镇文化站、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明素养,提升乡风文明程度。
(五)持续开展“三城同创”。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力争年内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申报资格,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市民生活质量。
1.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抓好《怀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5)》编制。严格查违拆违,铁腕整治违建行为。继续推进锦绣五溪、恒大、万达商业广场、步步高等新型城市综合体和新兴商圈建设。加快推进主城区应急水源建设,抓紧实施城区供水管网工程。启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市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完成锦园路、吉祥大道、顺达路等城区道路建设,加快正清路、红星南路等道路提质改造。抓好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及后续管理。新建停车场4个,新增停车位2500个。
2.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绿城攻坚”行动,实施中坡森林公园、城郊国省干道绿化提质改造,完成岩门公园、太平溪风光带、舞水河风光带建设,加快迎丰公园二期建设,新增城区绿地面积327万平米。实施天网工程三期、“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双创中心等“智慧怀化”项目。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强化“门前三包”,综合整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3.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引导支持县城提质扩容,高品质建设新城区。加快建设沅陵官庄、辰溪孝坪、溆浦低庄、麻阳锦和、鹤城黄金坳、通道县溪等一批重点特色镇。抓好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49.5%。
(六)进一步稳投资促消费。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1.稳定投资需求。突出项目带动,重点推进重大项目300个,年度投资550亿元。巩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加快怀化西铁路编组站迁建、张吉怀客运专线、渝怀铁路增建二线、焦柳铁路怀化段电气化改造、怀化动车所建设,启动高铁南站改扩建、怀化东货场建设;力争沅辰、靖黎、芷铜高速开工建设,推动张吉怀高铁南延线、溆洞高速前期工作;实施沅水辰溪至洪江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芷江机场航站楼改扩建主体工程,实现旅客年吞吐量60万人次。力争建成运行大湘西天然气长输管道支线项目。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500处,实施水毁工程修复7210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8座。
2.增强消费拉动力。升级汽车、餐饮、居住等实物消费,拓展家政、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加快教育、育幼、医疗、文化等服务业发展。推动实体商业与互联网有效融合,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5%。办好生态文化旅游节、汽车博览会、健康产业博览会、农博会等节会活动,促进会展经济快速发展。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
3.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财政、信贷、产业政策联动,组织银企对接会,打通实体经济融资“最后一公里”。坚决防止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依法依规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支持本土企业拓展本地市场。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联系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心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新增城镇就业3.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消除大班额工作专项行动,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14万个,消除大班额1292个。加大配建学校建设力度,积极引导名校来怀投资办学。推动中方等县6所芙蓉学校投入使用,会同等县4所芙蓉学校全部开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幼儿园)建设,新建标准化村小教学点185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0所。推进怀化职教资源整合,加快市级职教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湖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硬件升级。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加快发展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强全科、儿科、妇产科等紧缺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9个。加强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持续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出生缺陷发生率。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升级建设。支持通道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4.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集打斗争”,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积极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聚焦安全生产“三下降一杜绝”目标,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抓好防灾救灾和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同时,统筹落实社保惠民新政,扩大社会保障受益面;重视城乡困难群众帮扶解困,完善临时救助工作制度;协调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认真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老干、审计、残联、档案、保密、气象、保险、水文、移民、防震、地方志、住房公积金等工作。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