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16日 肖亚非)

2019年01月25日 14:10   来源:东莞日报   

  ——2019年1月16日在东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 肖亚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等各项决策部署,强化执行、克难奋进,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8300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快于全国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5。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排名全省第1。市场主体突破115万户,排名全省地级市第1。各项税收总额突破2300亿元,排名全省第3。实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亿元,排名全省第4。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增速全省第1。虎门港综合保税区获批,东莞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8个镇全部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400强,百强镇增至15个。村组两级纯收入突破150亿元,增长14.5%。东莞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首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在人民大学、社科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中,东莞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互联网+”指数、综合经济竞争力分别排名全国第1位、第8位和第13位,民生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地级市第3位。东莞发展的活力、品质和魅力不断提升。具体来说,我们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年来,我们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市政府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将其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和“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努力争当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把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东莞深化改革开放的“纲”,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等,加快打造对接湾区的重大平台,努力在湾区合作发展中抢占先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做好产业发展谋划,掀起产业招商新热潮,切实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扶持力度,努力推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稳步发展。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治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和固废处理处置攻坚战,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认真补齐短板,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发展质量。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东莞乡村振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努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督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中央和省在安全生产、扫黑除恶、海洋等方面督察巡视的迎检和整改工作,做到真查摆、真落实、真整改,得到了督察组的充分肯定。全市政府系统“四个意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照耀着莞邑大地,指引着前进方向。

  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推动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抓好产业谋划招引和项目落地建设。着眼于推动产业长远健康发展,出台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五大新兴领域和十大重点产业,规划“一核三带十区”,布局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组建市级新型招商机构,建立市镇联合、资源统筹、跟踪洽谈等新机制,出台“重特大项目招商十条”、“高质量利用外资十条”、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扶持企业上市等新政策。召开全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招商大会,集中签约重特大项目29个,涉及金额超过4000亿元。13名市领导挂点服务22个五亿元以上项目,推动加快落地。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72宗,协议金额2052亿元;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2宗,协议金额36.5亿美元。成立建设工程总指挥部,开展“百日攻坚”大会战,完成重大项目投资631.4亿元,增长22.9%。

  大力推动企业倍增发展。出台“高质量倍增十条”,调整确定市级试点企业286家,选定协同倍增企业910家,创新推出全流程诊断、“倍增卡”等举措,解决问题700多项,新增用地指标570多亩,倍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以上。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建立资源服务池,建成示范线109条,资助改造项目311个。推动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800家、“小升规”企业2784家,增量均为全省第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900亿元,增长6.5%左右。其中,先进制造业、民营工业占比升至52.3%和49.6%。单位GDP能耗下降6%左右。

  大力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对企服务意识,市镇领导班子挂点服务企业,设立首席服务官,实施政策告知推送机制,主动向企业推送政策、服务和举措。召开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认真听取企业呼声,邀请700多名企业家参加全市非公经济大会,围绕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转型、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出台50条160项扶持政策。成功举办世界莞商大会,1200多名海内外莞商汇聚一堂,共谋发展。成立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为上市企业协调化解各类债务风险20亿元。全年为企业减免税收248亿元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全面启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东莞段)建设,加快实施133个沿线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出台实施空间规划,筛选出260个总投资3600多亿元的入库科技项目,努力在对接广深港澳创新资源上占得先机。散裂中子源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全面启动中子科学城建设,省政府同意将其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并以中子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港深落马洲河套地区为核心载体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同谋划建设南方光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扎实进展。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为发展院士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加快聚集创新要素。狠抓“技能人才之都”建设,实施劳动力技能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高企总量预计达5798家,居全省地级市第1。新增博士后、博士工作平台30家。入选省创新科研团队6个,获省财政资助金额达1.8亿元,创历史之最。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预计分别增长20%和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省第2。获中国专利奖银奖4项。R&D投入占比预计达2.55%。

  加快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强化财政和国有资本对创新的引领,设立规模100亿元以上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整合成立科技创新金融集团,贴息发放“三融合”贷款68亿元。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分别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倍增计划”和高企贷款均突破300亿元。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规模全省第2。强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扶持。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2家、上市后备企业33家。东莞成为全省唯一齐备港澳台资银行的地级市。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争创东莞改革发展新优势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谋划推进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有效破解了一大批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抵押和转移登记从原来的数月分别缩短到3个和5个工作日办结;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告知承诺信任审批模式,审批项目从162项压缩到60项,从8月份起审批时间减少一半以上;深化代建制改革,推动深度市场化、专业化代建,提升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水平和速度;深化新型产业用地改革,出台工业大厦分割销售、5年税收奖励等工改M0特惠政策,促进新型产业发展;深化招投标改革,改进施工招标项目中标方式,提高招投标效率和择优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构建“一平台、三工程”市场监管体系为牵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实现开办企业便利度连续三年全省地级市第1;深化市属国企改革,整合组建新的交投和水务集团,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发展和服务城市的功能;创新统筹开发模式和利益平衡机制,妥善解决东部工业园(企石辖区)历史遗留问题,6520亩土地纳入松山湖统筹。

  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出台促进外经贸稳定发展20条举措,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全年进出口增长10%以上,较好地帮助企业在严峻形势下稳定了生产经营。东莞连续两年位列“外贸百强城市”第3位。大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350亿元,增长120%,总量全国第1。保税物流进出口2300亿元,增长15%。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启用多式联运业务。东莞始发中欧班列货运量增长42%。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搭建“莞货全国行”平台,开展“乐购东莞”等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海丝博览会、加博会、漫博会、智博会、台博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左右。

  着力推动重大平台建设。松山湖实现生产总值630亿元,增长13.9%;完成固投182.2亿元,增长22.6%;协议引资150亿元,增长29.3%,对片区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滨海湾新区建设纳入大湾区国家战略,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审议,“二横五纵”骨干路网加快推进,两个滩涂开发项目实质性动工,沙角电厂两台燃煤机组关停,紫光芯云产业城、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水乡新城片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市0.3个百分点。水乡新城控规完成公示,启动区项目加快推进。银瓶新区完成海绵城市规划编制,粤海产业园一期建成开园。

  着力提升合作发展水平。加强对口帮扶。援疆援藏工作扎实推进,兵团草湖产业园纺织项目高效建设运营,支持当地设立规模8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打造出林芝布久乡小康示范镇等精品项目,7个镇街与巴宜区7个乡镇结对;新增16个镇街对口帮扶云南昭通6个县区,捐赠清洁能源公交车200辆;与黑龙江牡丹江市缔结友好城市,推动20.7亿元的21个产业合作协议落地;顺利完成对口帮扶韶关十大行动计划,多项工作排名全省前列;落实韶关、揭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4.68亿元,推动32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51%,预脱贫14054户、40278人。加强对内合作。加快推进深莞惠经济圈(3+2)和穗莞深化合作系列事项,并就轨道互通、环保共治等与广州、深圳进行了深入协商。举办近年来规模最大的莞港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项目39个,金额350亿元。全方位加强对外交往。汤加国王到莞访问,美国利百伦市、韩国牙山市、德国乌波塔尔市等友城代表团来莞交流,友好关系持续深化。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