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8日 凌云)

2019年01月28日 11:34   来源:合肥日报   

  ——2019年1月8日在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良好开局。

  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收入1378.3亿元、增长1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12.5亿元、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完成进出口总额300亿美元以上、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2.9%;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加快培育,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扎实推进,滨湖科学城拉开框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4%,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助力产业发展”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9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区域发展创造新业绩。肥西、肥东、长丰在全国百强县位次前移,巢湖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庐江再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包河、蜀山、庐阳、瑶海巩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地位。高新区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经开区跃居国家级经开区产业基础前十,新站高新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安巢经开区扎实推进中国创新力百强园区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展开,PM10、PM2.5平均浓度下降8.8%、14.3%,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15个国考断面中13个达标、1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展开,城区4个地块土壤修复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全创改”、“放管服”、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要领域改革稳步落实,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提速建设,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和2018国际徽商大会成功举办,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精彩圆满。

  ——人民群众增添幸福感。实打实办好31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市民生支出859.8亿元、占财政支出85.6%。城镇新增就业突破25万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300元、20200元,增长9%左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瞄准前沿,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大科学装置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正式成立,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园区顺利开工,量子创新院、中科大高新园区全面建设,安徽创新馆、离子医学中心、类脑实验室、中国声谷等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8个省实验室和7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组建运行。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北航科学城等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合肥国际人才城建成使用,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建设,合肥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0多户、总数突破2000户,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5700件、同比增长15%。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中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肥诞生,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一批国之重器在科学星海中闪耀光芒。一年来,我们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创新之都正昂首迈向高光时刻。

  (二)聚焦高端,产业升级持续加快。出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安排100亿元资金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考核连续11年荣获全省第一。深入实施“三重一创”,统筹推进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智能语音基地入列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0%以上。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吋晶圆、通威2.3GW高效晶硅电池、江汽蔚来等项目投产量产,江淮大众首款新能源汽车“思皓”正式下线,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开工建设。家电、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智能化改造,建成57家智能工厂、495个数字化车间。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五年规划出台实施,高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合肥数字经济位居省会城市前十,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家博会、农交会、苗交会等展会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合肥电子信息军民融合产业基地获批建设,省级军民融合服务平台正式落户。

  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共同发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合肥制造”正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一年来,我们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聚力产业创新,推动“三个变革”,培植起高质量发展的厚实根基。

  (三)攻坚突破,改革开放持续发力。以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为着力点,“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展开,“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3日、不动产登记5日办结,新登记市场主体20万户。实施国有资产分类监管,国有资本引领产业升级、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306个村居完成“三变”改革。医疗卫生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医改(医保)管理机构全部挂牌成立。开放平台功能持续提升,合肥中欧班列开行182列、增长1.6倍;水运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万标箱;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口岸开检;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直购进口业务开通;出口加工区进出口额位居全国第3。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完成招商引资3000亿元、增长9.1%。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荣获“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获批全国首家“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城市合作,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出台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纲要,加强与皖北结对合作,合阜产业园在全省援建考评中名列第一。一年来,我们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展现海纳百川的开放格局。

  (四)提质提品,城市功能持续完善。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商合杭、合安高铁加快建设,新合肥西站完成设计方案,南站南广场工程主体结构完工;滁淮高速、集贤路互通等竣工通车,德上高速合枞段、岳武高速东延无岳段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建设。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东部新中心、空港国际小镇等重点片区规划。持续推进大建设,新建续建工程1248项,完成投资529亿元。城市轨道交通1、2号线日均客流达42万人次,扫码乘车成为现实;3、4、5号线和1号线三期工程进展顺利。铜陵路、阜阳路高架北延、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建成通行,南淝河路、龙岗路等开工建设,首批12个城市拥堵点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公共停车泊位5348个、充电桩9582个,公交都市创建深入推进。长江中路、科学岛路等一批精品道路加快实施,金寨路高架等景观亮化工程顺利完工。开展城市“大综管”试点,数字城管水平显著提升。一年来,我们坚持提升城市品质,在有温度中建设,在求精度中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五)统筹协调,城乡融合持续深化。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不断提高精准脱贫质量,“十大工程”省定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477人。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一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00家,“三品一标”发展到957个,长丰草莓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粮食产量突破300万吨,虾稻综合种养面积突破20万亩,肉蛋奶及水产品总量超过93万吨。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70个中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3703户。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纵深推进,建成18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超额完成10万户农村改厕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379公里,肥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连续20年实现占补平衡。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解决26.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六)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合肥)经济带实施方案、巢湖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狠抓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建成胡大郢、于湾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创新实施“排长制”,新建雨污管网559公里,双桥河、派河2条重污染河流消除劣Ⅴ类。突出抓好烟花爆竹禁燃、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4%、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开展地表水、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试点。城市十大公园和环湖十大湿地启动建设,四级“林长制”实现全覆盖,全年植树造林6万多亩、城镇绿化1377万平方米,新增绿色长廊240公里,新建花境528处。一年来,我们坚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铁腕治污,坚守生态底线,绘就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美丽画卷。

  (七)普惠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用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建成中小学27所、幼儿园56所,市区中小学午餐服务工程覆盖率超过98%。合肥四中、合职院汇心湖校区、市公共实训中心等投入使用,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一期建设完工,北外德国中心(合肥)正式挂牌。合肥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合肥幼专幼师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合肥六中数字实验研究推广等8项成果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统筹县(市)城乡低保标准,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及产业园启动建设,滨湖智慧医院一期建成。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步推进住房租赁试点;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房超过2万套,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73个。新建57个城市阅读空间,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合肥赛区)、第十二届合肥国际文博会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动,现代舞《命运》、小品《等爱回家》等荣获国家级大奖。建成体育健身场所173个,成功举办合肥国际马拉松等赛事,省运会实现金牌总数等六项第一。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城区一半以上存量菜市场完成改造升级。深入推动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雪亮工程”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市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挂牌,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在全国首创“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新机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民族宗教、防震减灾、地方志、统计、科普、气象、档案、保密等工作水平实现新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步。一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福祉,解百姓之忧,办百姓之需,努力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