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唐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1月27日 丁绣峰)

2019年03月06日 10:34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二、2019年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唐山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之年。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是“高质量发展突破年”,全市上下要牢记使命、担当实干,创新突破、奋勇争先,朝着“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加速前进。

  当前,唐山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绿色蝶变的关键期,已经到了非进不可、进慢则困的时候。我们要统筹把握唐山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我们要看到,经济由量到质其势已成。唐山经济基本面稳固坚实,总体趋势持续向好,结构调整成效显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抓产业项目,已经进入了众木成林、开花结果的收获期。特别是生态唐山建设已经打破产业低端锁定、资源依赖困局,经济发展步入了以排放、能耗“双下降”促效益,竞争力“双提升”的良性轨道。我们要看到,动能由旧转新其风正劲。唐山传统产业基础雄厚,但对“一钢独大”的产业格局和周期性市场波动有着深刻体悟,安不忘危、跨界转投已成为强烈共识。近年来,我们以久久为功的长跑思维推动新兴产业倍增崛起,新产业新动能呈现积势蓄能、提速发力的良好态势。只要锲而不舍地抓,就一定能实现产业重构、要素重组、动能重蓄。我们要看到,发展由内向外其时已至。随着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优化提升,为唐山港增量提质、聚集产业、做大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积极申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红利不断显现,京冀(曹妃甸)、津冀(芦汉)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点产业承接平台增势强劲,为唐山全方位对外开放增添了新的动能和优势。我们要看到,城市长高变靓其景可待。切实担当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一极的国家使命、时代重任,重构城市版图,腾退低效产业,开掘文化传承,精心打造南湖“城市会客厅”、站西“城市门户”、东湖“城市后花园”等优质板块,为拓展城市空间、繁荣城市经济、提升城市能级厚植了增量支撑。我们要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唐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开展“高质量发展突破年”活动,深化“四项战略”,打好“五场硬仗”,全力推进生态唐山、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一港双城”、港口和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教育和医疗康养高地建设“十个新突破”,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包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0家;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省达任务。上述目标的设定,兼顾了速度与质量的协调,统筹了当前与长远的衔接,考虑了需要与可能的平衡,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落实市委“高质量发展突破年”部署要求,必须聚焦“高质量”和“突破”两个关键词,精准发力、务实推进。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突破。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重要指示精神引领航向,按照“三个努力建成”重要指示和“两个率先”目标要求,推动各项工作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确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我们必须在塑树高质量发展理念上更新突破。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思想上行动中,特别要把绿色生态作为长期的价值取向和现实机遇,以破促立、破立并举,摆脱低端粗放的路径依赖,以环保刚性约束倒逼产业迭代升级,以化解过剩产能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在推动转型升级行动举措上攻坚突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动摇,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统筹打好年度攻坚战和总体持久战,在动能转换、动力变革、城市能级等方面体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以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保障突破。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既聚焦当前化解客观存在的苗头隐患,又着眼长远防范和消除可能形成风险的潜在问题,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我们必须以精准务实作风和过硬执行力提速突破。牢固树立“保三争二冲一”高标准,以奔跑的状态谋实盯紧、抓实干成,确保“十个新突破”每周有进展、每月见实效,以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确保唐山高质量发展提速竞进、行稳致远。

  今年,重点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强化有效投资和项目支撑,巩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强劲态势。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突出抓实产业项目的主攻方向,以优质项目增量夯实“六稳”基础、支撑唐山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抓实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两新”导向调结构优动能。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衡量项目建设是不是抓实了,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衡量项目建设是不是抓成了。继续以季度为单元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测评,抓实从落地开工到竣工入统的全过程,真正把项目抓成企业。303个市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以上,一季度三分之二以上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年内鑫丰锂电材料等60个项目投产达效。严格项目准入,突出亩均投入、亩均税收、能耗水平、集约用地等关键指标,以优化投资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二是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稳投资。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44个,完成投资584亿元。水曹铁路、102国道丰润城区改线建成通车,华润二期、大唐北郊热电、遵化热电联产项目投产运营。加快推进唐山机场候机楼扩容改造和货运分拨中心改扩建工程,京唐城际、迁曹高速二期、遵秦高速、赤曹公路完成投资60亿元。启动津承城际唐山段、唐遵城际前期工作,加快环渤海高铁曹妃甸—滨海新区段、唐曹铁路东延、汉曹铁路、唐秦高速唐山段、112国道改线等项目进度。用好“蓝天基金”,16条“公转铁”专用线建成通车,打通工业经济“低碳走廊”。

  三是以提速开发区发展强支撑促转型。以高端高新和立市立县大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团组招商、以商招商和“凤还巢”工程,全年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0%以上。完成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填满装实海港中东欧产业园、中国(乐亭)拉美产业园等中外合作园区,打造对外开放、项目招商的新引擎。年内,省级以上开发区引进超3000万元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主营业务收入、税收等主要指标增长15%,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园区达到5个以上。

  四是以扶持优质企业提质量增活力。为企业“减负”,就是为经济“蓄能”;帮企业“克难”,就是为发展“清障”。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打好减项清费、稳贷增信、调价惠企“组合拳”,全年降低实体经济成本85亿元。常态深入企业一线排忧解难,精准优化工业经济“四十条”支持政策,确保每个重点产业培育5—10家领军企业。组织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专项行动,以市场化、差异化配置加快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助力优质企业加快成长、登上新台阶。高质量完成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任务。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降低融资成本,年内新增“新三板”及以上上市挂牌企业5家以上,百川智能机器、华发教育等企业成为科创板“后备企业”。

  (二)聚焦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打造“4+5+4”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重,着力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快唐山由工业大市向先进制造业强市转变。

  一是以“四个一”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在钢铁等传统企业深入开展“引进一个专家团队、建立一个研发机构、选投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个高管培训计划”等“四个一”行动,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催生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改变重生产、轻研发的传统思维,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年内,全市钢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75%,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7%以上,钢铁高附加值产品占比30%以上。围绕解决传统企业选投新兴产业怎么投、投向何处的问题,结合“千企转型”行动,引导企业参股合作、控股并购成长性企业和上市公司,促进传统与新兴嫁接、资本与技术融合,年内传统产业选投新兴产业项目50个、新产品开发项目30个。持续抓好“四个一百”项目,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以上,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二是以集群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倍增突破。深入实施《唐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滚动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项目,年度投资1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为引领,推动五大新兴产业率先突破,加快航天国轩研发中心及生产线、中冶瑞木新材料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扶持达创传导超薄导热片、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等成长性企业快速发展,年内轨道交通配套企业达到70家,引进智能机器人企业5家以上,动力电池、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紧盯前沿科技发展趋势,抢抓5G商用机遇,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培育未来经济增长点。坚持基础设施军民一体、关键领域军民共建,抓好河北中科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增效发展。

  三是以业态融合加快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跃升。以服务增值带动产业升级,年内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新兴信息服务和研发设计等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多式联运,加快曹妃甸新发地现代商贸物流、汉沽京东华北物流等项目建设,10大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支持燕赵财险产品创新,优化唐山银行、唐山农商行资产结构,推动路北金融中心创新发展。抓好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加快“互联网+”“标准+”“设计+”嵌入,新增“云上企业”300家,打造数字化车间8个以上,引进国内外顶级设计企业20家以上,全年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产值突破30亿元。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