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7日在株洲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 阳卫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进中争先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更好发挥“四个作用”,全力推进“两个加快”,较好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预计数,下同),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居全省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1%,在全省第二个跨越200亿元台阶。我市在历经动能转换、爬坡过坎之后,踏上了加速发力的新征程。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9:44.8:48.3,第三产业提升3.4个百分点。中国动力谷“3+5+2”产业增长16%,占到全部工业比重的75%。三一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绿地集团等投资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全市新增登记市场主体4.1万家,新增“四上”企业突破600家。万元GDP能耗下降5%。高质量发展评价位居全省前列。
——民生改善取得新进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老区人民期盼醴茶铁路恢复运营的心愿即将实现。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0多台,惠及4000多户家庭近2万市民。全面完成城区新建、改造、社会开放各200座公厕,“建宁驿站”成为市民和媒体交口称誉的靓丽风景。
——城市形象得到新提升。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城市。获批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炎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排名逐年攀升,居全国第70位。攸县退休教授夏昭炎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
2019年,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展示株洲70年的辉煌成就,汇聚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前进洪流,激发接续奋斗、加快发展的澎湃动力!
2019年,我们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承受动能转换的阵痛,应对重大风险的挑战,战胜特大洪灾的袭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项目,兴产业。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成效显著。重点项目投资过千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9.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0.3%。省“五个100”和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三一智慧钢铁城和能源装备园、绿地滨江科创园等230个项目开工建设。株洲信息港、华录数据湖等项目加快建设。湖南移动大数据中心一期、汉德车桥一期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国有土地房屋征收32.6万平方米、集体土地征拆3.9万亩,闲置土地处置整改率位于全省前列。新建成标准厂房130万平方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以抓铁有痕的劲头加快中国动力谷建设,在一减一增、一退一进之间加快了发展方式转变。轨道交通、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增加值增长36.5%,新材料、电子信息、玻璃等产业快速成长。网络零售额居全省第二,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优秀电子商务城市”。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78.3%。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有望达到3%,居全省第一。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8件。获得国省科技奖励26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增长17.7%。首列“株洲造”动车组载客运营。入围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国家级产业集群试点、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温暖企业行动深入开展。推动“50条”举措落地见效,出台财源建设新“12条”和综合治税任务清单,减税降费42.3亿元,偿还企业账款4.3亿元。成立了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10支基金,规模130多亿元,支持项目19个。建立了“投贷保补”联动的融资机制,获批全国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株洲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上线,新增社会融资676.5亿元。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二)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九清零”行动,全市减少贫困人口366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四大四升级”消费扶贫和“脱贫立志、星级创建”等经验全国推介。重大风险有效防控。出台化债任务清单“99条”,建立“151”化债工作机制,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整合转型,设立预算偿债资金和平滑基金,综合债务率降低。深入开展“套路贷”“校园贷”等专项整治,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全省最低。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大力实施“四战两行动”和污染防治“夏季攻势”,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交办问题达到年度整改要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86个,市区空气优良率为76.7%,居长株潭地区第一。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河湖“清四乱”全面完成,“河长制”工作获评全省先进,湘江株洲段、洣水水质保持或优于国家Ⅱ类标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27.6万平方米。清水塘老工业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新城建设全面推进。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7.1万亩。
(三)促改革,扩开放。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向市县乡村延伸。建设工程领域“多测合一”改革经验全国推介,新建楼盘“交房即交证”、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住房公积金贷款“五趟变一趟”模式全省推广。推进“三全”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农信社改革全面完成。中央和省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市管企业“三会一层”管理构架全部搭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有力推进,“三抓三清三变”做法全省推介。开放步伐加快。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大关,增长12.5%。积极参加粤港澳大湾区洽谈周、中非经贸博览会、国际轨道装备博览会,成功举办汽车、陶瓷、烟花、服饰、住宅产业等博览会,以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经贸交流、互联网岳麓峰会大数据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38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3个、“三类500强”投资项目16个。中欧株洲国际班列正式运营,开通株洲至深圳港海铁联运班列。
(四)融城乡,拓空间。长株潭一体化进程加快。云龙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长郡云龙实验中学建成开学。免费开放文体场馆28个,推动三市签署共建国家物流枢纽合作协议。成功举办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第二届联席会议。城镇功能日益完善。深入推进“五大行动”,东城大道、航空大道、千亿大道等竣工通车。黄花国际机场株洲城市候机楼建成启用。北环路D段、响石广场改造等项目稳步推进。ETC推广发行44.2万辆。在全国率先完成巡游出租车改革。新建改造城市供水管网40公里、燃气管网125公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83个,棚改4693套。实施道路、广场、公园、城市绿廊等绿化项目47个,雪峰岭、凤凰山、新苗等公园建成开放。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鹿原镇入选国家产业强镇,云田花木、中村黄桃小镇入选全省首批十大农业特色小镇。调整种植业结构2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68.6万吨,生猪稳产稳价保供初见成效。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1个,新增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35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6%,炎陵黄桃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水泥(沥青)路,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全覆盖,醴陵、茶陵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扎实推进,完成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02座。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新建改造垃圾中转站30余座、垃圾池(屋)9581处,实施农户厕所改造5.6万余户,完成“四类房”整治9万余间。成功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19个,响水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五)惠民生,保稳定。“民生100”工程逐一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在全省率先推出稳就业“25条”,新增城镇就业6.3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万人。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市本级失业保险金提高至每月1445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住房公积金缴存上限提高至每月4616元。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至每年4320元。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义务教育大班额率从7.13%降到1.0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75%,破解“三点半”难题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市属三所院校整体搬迁入园办学,醴陵陶瓷学院建成开学。新增水口连队建党旧址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织编写《株洲历史文化建筑》等图书公开出版发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获批全国首批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全省唯一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及相关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甲医院评审。村卫生室“空白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株洲”建设扎实推进,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做好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累计扫除黑恶犯罪团伙67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60人。深化信访工作“三无”创建,进京访、越级访同比大幅下降。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外卖“食安封签”获全国餐饮安全治理创新奖。支持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军分区战备建设获评全军先进。
(六)转职能,改作风。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年市本级“三公”经费压减13.5%,实现“八连降”。依法加强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完成政府机构改革,行政职能明显优化。深入开展“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活动,严格落实政府月度重点工作督查考评制度,工作效能显著提升。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处理各类审议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5件、政协提案211件,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意见。市长热线开通10年,“12345,服务找政府”被广大市民口口相传,家喻户晓。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组织政府公职人员进行宪法宣誓,起草提交《株洲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颁布施行《株洲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与此同时,机关事务、广电、海关、国安、供销、气象、水文、对口支援、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社科联、残联、文联、红十字、贸促、侨联、民族宗教等工作都有新进步。
各位代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同时也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加强监督、有力支持,饱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株部队官兵以及中央、省驻株单位,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居安必须思危。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面临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较多,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发展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债务、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交织凸显;河湖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绿心保护任务艰巨。城市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不少。公共服务供给仍需加强,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少数干部能力、作风跟不上新时代新要求,存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现象。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决不辜负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