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力以赴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持续实施“民生100”工程,重点推进就业岗位、学校学位、医院床位、小区梯位、停车车位、公厕蹲位等“六位”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致力让就业更加充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搬迁改造企业失业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援企稳岗,降低企业社保费率,开发公益岗位。抓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血汗钱”。
(二)致力让教育更加进步。聚焦立德树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建设教育强市。加强城镇学位保障,新建和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5所,确保南方中学新校区建成开学,实现义务教育大班额清零。大力提升乡村教育,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规范招生工作,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加快职教园发展,推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鼓励发展民办高职教育,创建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市。支持湖南工业大学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科技学院转设为独立本科学院。全面开展教师编制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减轻学校、教师非教学负担。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让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致力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深入推进健康株洲建设,聚焦“看病难”问题,抓好“三医联动”改革试点,推进多模式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市三三一医院、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新门诊楼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高端医疗卫生人才,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聚焦“看病贵”问题,抓好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及相关配套改革试点,推进医保市级统筹,全面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治理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确保住院次均费用下降不低于12%。
(四)致力让出行更加顺畅。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努力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围绕“出行难”问题,加大学校周边等重点路段拥堵治理,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推进消防通道、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打通一批微循环道路。围绕“停车难”问题,推进“自主停车,费用减半”,鼓励企事业单位节假日开放停车场,加大立体停车场建设推广力度,新增一批公共停车场和停车泊位。完善“回家最后100米”步行设施,开展人行道清障、净化行动,加快改建、新建自行车道。拉通城市轻轨周边道路。争取株洲西站增加经停高铁5车次以上。
(五)致力让社会保障更加坚实。坚持应保尽保,继续提高养老金、城乡低保、残疾人补贴标准。建成爱心大院,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500人。改造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110户。全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扎实推进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快第一老年养护院、云龙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万人。坚持公益性、生态化方向,大力实施殡葬改革,加快推进南山公园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确保殡葬费用整体降低30%以上。大力发展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事业、残疾人事业,让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每一名救助对象的心坎!
(六)致力让文化更加繁荣。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扩大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开展湖南工业博物馆、清水塘工业文旅商贸街建设前期工作,启动市图书馆、陶瓷博物馆建设,加快河东风光带文化墙、杜甫草堂建设,确保株洲博物馆建成开放。办好第二届株洲艺术节、第十三届株洲读书月、第二届国际女子羽毛球公开赛、国际房车锦标赛等活动。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新增社会足球场30个。
(七)致力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城乡统筹·幸福株洲”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行动,创建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市。开展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加快“智慧公安”“雪亮工程”和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压发案、破小案,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应急指挥平台系统以及综合应急救援、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三无”创建,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推进“强执法防事故”等专项整治行动,防范遏制安全事故发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拓展。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服务保障和权益维护工作,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责任编辑: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