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20年工作安排
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尽锐出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奔小康
柳州一定要不折不扣如期完成脱贫攻坚这个硬任务。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对照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确保今年现行标准下剩余的1.9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融水和三江两县脱贫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切实做到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产业、就业、综合保障扶贫三大提升行动,打好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开展深度极度贫困地区集中脱贫攻坚,资金、项目、政策进一步向深度极度贫困地区倾斜,对融水县、三江县和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18个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推进“三微”平台建设,扩大产业扶贫成效。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面提质,确保2020年底所有已脱贫和计划脱贫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持续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扶持。兼顾非贫困村发展,加大对非贫困村中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深化湛江、柳州“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加快打造粤桂扶贫产业园。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
对标对表全面小康指标找差距、抓落实。对照全面小康监测指标,组织开展实现程度评估。对实现程度较高的指标争取更好结果,对还有一定差距的指标加力加劲、补齐短板。聚焦实现程度最困难的指标,一项一项指标分析,一个一个问题解决,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柳州一定要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发展好工业,重振辉煌。
持之以恒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狠抓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千企技改”工程建设,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实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标志性工程、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支持上汽通用五菱实施“跨十工程”、打造宝骏汽车品牌新生态,推进东风柳汽新一代SUV车型开发、国六标准商用车投放市场,实施一汽柳特整体搬迁改造升级。加快广西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建设,支持东风柳汽氢能源商用车研发。促进汽车产业“整零协同”发展,竣工投产上汽变速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等一批项目。钢铁产业加快沿海基地建设,开发建筑用钢、汽车用钢、特种钢,提高废钢利用率,延伸钢铁产业价值链。推动机械产业“二次创业”提质增效,推进智能挖掘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培育开发农业机械、智能装备等新领域产品。全面振兴轻工产业,大力推进粤桂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区、广西桂中(鹿寨)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广西现代服装产业园建设。重整壮大化工及日化产业,推动柳化引进战略投资优化产业发展;支持两面针公司研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
义无反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研发设计、车辆制造、运营维保等全产业链。积极推动智能电网产业已有合作意向企业在园区投资设厂。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建设柳工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和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基地。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产品规模化生产。以联合电子、耐世特为龙头,发展汽车电子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实施博睿恩半固态压铸铝二期项目,大力发展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生物与制药产业,力争产值规模突破30亿元。年内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7%以上。
全力以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自治区“三百两千”科技创新工程和柳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六大科技行动,加快智能示范工厂建设,力争新增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2%以上。推进5G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积极搭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培育一批国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设国家汽车质量检验中心二期项目,推进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
尽心尽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减税降费降本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非公经济“两个健康”服务活动,完善企业反映问题处理反馈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改制、挂牌、上市,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集中力量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统筹工业园区产业规划,探索试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新模式。大力推进广西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引入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支持北部生态新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鹿寨经济开发区创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北工业区、洛维工业集中区和各县工业园区特色发展,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