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试验区 体验黑龙江新变

2020年08月31日 11:05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曲静 付宇 孙铭阳

  ◆让企业倍感方便。企业设立时间由“天”到“秒”,车辆查验通关时间由10分钟缩到30秒。

  ◆产业集聚之势初显。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200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

  ◆引发人才“虹吸”效应。吸引“后浪”们与自贸区共成长。

  ◆惠及边民。截至7月底,完成过货量6.77万吨、进口额2.7亿元、交易额3.08亿元,实现税收770.9万元,参贸边民9.12万人次。

  ◆探索“总部企业+口岸加工园区+境外原料基地+国际物流通道”对俄合作新模式。

  黑龙江日报8月31日讯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101天完成单体建筑封顶;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拿到全部开工手续,仅用9个自然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设立时间由“周”到“天”到“秒”的优化……自2019年8月30日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每天都在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故事。

  据省商务厅(省自贸办)介绍,一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6项,实施率达96.6%;12项创新实践案例上报商务部,发布了省级十佳创新案例。截至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200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开放理念明显增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大幅提升,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以自贸试验区为引擎,变化让人惊喜连连。

  在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启航一周年之际,本报记者深入三个片区采访,发现与体验黑龙江新变。

  新变一

  “试验田”里说创新

  百年口岸绥芬河,国门静静伫立。货检通道处,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货车进行查验,出入境车辆井然有序过关。

  中俄人员和车辆快速通关与备案新模式的推行,缩短了通关候检时间,信息采集备案时间由原来30分钟缩短到2分钟,车辆查验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到30秒。

  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互联网在哈尔滨新区企业设立“秒批”系统,提交了在哈尔滨新区的项目公司设立申请,刚刚站起身就收到了审批通过的短信。这是哈尔滨片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和经营场所自动比对等功能,让企业设立时间由“天”优化到“秒”。

  一个个小切口,撬动大格局,一个个制度创新案例让企业倍感方便。

  “太方便了,太快了!”在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行政服务中心阳光大厅,只拿身份证扫描了承诺书上的二维码,当天就可以开业经营的哈尔滨市松北区匠子宾馆工作人员李春兰兴奋又意外。前不久,哈尔滨自贸片区“以照为主,承诺代证”改革在全国率先施行,住宿、美容、美发、沐浴四类小型公共场所,在具备开业条件后只需自主承诺即可开始经营,无需办理公共卫生许可手续,从制度供给侧将上述企业原本要经过受理、现场核查、审批、出证等环节才能拿到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15个工作日降为了“零”。

  让大家感到格外方便的一个个看似小小的创新,背后则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企业需求和百姓痛点堵点,就是我们创新方向所在、动力所在。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诉求、市场主体需要,再把这些需要演变成实实在在服务企业的便民举措和创新方式方法。”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任海龙说。

  “作为服务者,我们每天都在想如何在已创新的基础上再创新,一刻不停‘折腾’自己。”哈尔滨自贸片区管理局审批服务处刘惟乔告诉记者,以四小场所“以照为主,承诺代证”为例,取消卫生许可,突破的是行政许可的底线,带来的可能是公共卫生的风险。“那一阵儿,我和卫生局长每天都碰在一起研究,如何既方便群众,又方便监管。突然灵光一现,利用之前建成的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平台,在企业做好经营准备后只需扫描《公共场所卫生告知和承诺书》上的二维码,即可将相关监管信息自动传输至监管部门。”刘惟乔说,作为服务者,他们之所以敢于创新,是因为自贸片区持续探索容错纠错机制,以及“组织兜底,领导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

  深耕“试验田”,创新不停步。一年来,我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制度创新高地。24个中省直部门出台28个配套支持文件、近400项高质量支持自贸试验区政策措施,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目前,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实施86项,实施率达96.6%,在同批6个新设自贸试验区中名列前茅。企业“跨域”登记、“智慧工地”管理、互市贸易监管、跨境法律服务等一批具有龙江首创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对外发布。

  新变二

  投资兴业新热土

  加强政策供给,释放“五区叠加”潜力,吸引企业集聚发展、攥指成拳,打造龙江版新浦东——这是哈尔滨自贸片区的筹谋。

  6月9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产业项目签约暨产业政策信息发布会上,25条重磅产业政策发布,32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以新姿态彰显打造“创新策源地、资本首选地、项目聚集地、人才落脚地”的决心。25条政策涵盖广、靶向准、力度大、措施实,从对外开放合作、重点产业集群培育、要素供给保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激励、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兑现落实等七个方面,给予自贸区企业强力支持,通过政府降税、减费、重奖,真正让利于企业、让位于市场,最高补贴项目甚至实现了全额返还。集中签约的32个项目,总投资377.8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新材料、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总部经济、大健康、文化旅游等多个产业领域。这是一片活力迸发的投资兴业热土。截至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4200家;新签约项目148个,投资额1838.58亿元。

  能够形成招商引资强磁场,绝不仅仅靠政策吸引力,更有开放理念、服务意识的明显增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企业最有体会——“我们公司做海产品进出口贸易很多年了,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海岸,马加丹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白令海峡多家渔业联合体有10多年的合作,俄罗斯的水产企业对黑河的营商环境非常认可,他们听说黑河变成自贸试验区后,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想要注册企业落在自贸区。”宝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张宝成说,经过沟通协商,几家渔业联合体一致同意与他们公司一起在黑河口岸,成立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海岸深海鱼业产品经销联合体。其中,

  洋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8月21日已经注

  册完成,成功落地黑河自贸区。

  黑河片区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在提高项目服务上下功夫,按照“您带项目资金来,剩下的事情我们办”的保姆式工作方法,强化亲商、安商工作,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痛点”,开启“窗口服务快捷键”,全面打造一流营商新环境。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推动建设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已成为代表我省营商环境的高标准样板。

  新变三

  对俄合作新高地

  作为国家首次在沿边地区布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明确: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

  最北自贸试验区,对俄合作新高地,三大片区在行动。

  黑河,中俄“双子城”,“一桥一管一道一线”串联起中俄两岸发展新格局——中俄两国合建的首座跨境公路大桥中方境内工程圆满交工,黑龙江大桥已具备通车条件;中俄能源合作标志性项目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这条起自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由布拉戈维申斯克进入黑河的天然气管道,未来30年里将向中方供应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中俄首条国际跨境索道正式开工建设;对俄跨境输电线路不断完善,年输送能力达到80亿度。“正是这些重大合作项目的推进,让中俄两国之间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成为‘命运共同体’。”黑河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海鹏说。

  自贸区同样让边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绥芬河市富民互市贸易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交易大厅,边民正在排队进行交易。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人民币8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今年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绥芬河互市贸易仍逆势而上,实现了我省与白俄罗斯、韩国和哈萨克斯坦三国的糖果、咖啡、海苔等互贸商品的首发进口交易。截至7月底,完成过货量6.77万吨、进口额2.7亿元、交易额3.08亿元,实现税收770.9万元,参贸边民9.12万人次。

  既不是口岸,也不是港口,哈尔滨片区选择与口岸城市合作,向口岸延伸。日前,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赴抚远市,就合作建设中俄农业跨境产业链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并达成初步合作共识,探索实施“总部企业+口岸加工园区+境外原料基地+国际物流通道”对俄合作新模式。

  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自贸片区,怎么办?建。今年年初,在海关的支持下,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相关负责人与省内物流龙头企业龙运集团对接,谋划合作申建B型保税物流中心项目。“B型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建成后,可以弥补自贸区哈尔滨片区缺少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平台功能,同时极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片区吸引力。”龙运集团俄运通公司总经理张爽介绍,目前,项目前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平整土地、向海关申报手续同步进行。“今年将开工建设,争取年底完成桩基础,2021年底一期投入运用。”张爽说,B型保税物流中心将着力发展对俄跨境电商的物流通道服务,并吸引进出口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带动相关产业增益提升,打通内陆地区对外贸易出海口。

  新变四

  产业聚集新气象

  一年前,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三大片区的产业定位清晰明确。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北药产业园、光电产业园、中俄跨境综合物流枢纽、中俄木材加工交易中心、中国长城(黑龙江)计算机智能制造基地、万鑫石墨产业园、科友半导体材料……伴随着一大批高端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成为黑龙江投资兴业新热土,产业聚集之势初显。更为可喜的是,产业聚集之势还产生了人才的“虹吸”效应,尤其是吸引“后浪”们与自贸区共成长。

  30岁的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魏文慧说,与自贸区共同成长,是“后浪”的光荣。筑梦美好新时代,是“后浪”的使命。自贸区的未来将是中国特色又一个绚烂的新高地,她愿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为自贸区的成长尽心尽力。

  32岁的哈尔滨安天科技集团基础研发部总监赵超说,科技创新城是哈尔滨的硅谷,也是IT人实现梦想的地方。每天,迎着自贸区蓬勃的气息,作为守卫网络安全的卫士,网络安全工程师们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随时为抵御网空威胁做好准备。

  谈及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未来发展,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康翰卿说,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使命。下一步,将通过制度创新实践创造“沿边经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市场主体,精细化招商吸引外向型产业聚集,营造“最北洼地”。让最北自贸试验区,成为合作开放新高地。

  与时代同频共振,良好的营商环境,最佳商务成本,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省商务厅提供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