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云南自贸区:“云南模式”创新格局行成 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2020年09月11日 15:38   来源:人民网   

  近日,“行走自贸区”云南站云座谈在线上举行。会上,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商务厅副厅长寇杰表示,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自设立以来,云南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沿边开放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这一年,既是云南自贸试验区负重前行、承压奋进的一年,也是硕果累累、收获希望的一年。据介绍,2020年省财政统筹安排6亿元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类项目。今年上半年,云南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总值131.05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60.79亿元,进口70.26亿元;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108.4亿元,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全面打通;跨境车险为出入境车辆提供保险保障17.44亿元;增量市场主体达31559户,其中:企业12686户(含外资55)、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个体工商户18871户;云南自贸试验区每天新诞生约160户市场主体,约每4天引进1户外资企业落地,市场主体增量较快。

  “云南模式”开花结果 创新格局已行成

  据寇杰介绍,云南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推进自主性改革、首创性改革、集成性改革,着力形成一批具有云南特色的重大改革创新成果。

  首先,坚持目标导向,落实试验任务。云南自贸试验区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导下,紧扣106项试验任务,开启一、二级市场规范边民互市模式,实现边民互市跨境结算全流程电子化;出台16项金融改革创新制度文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货物贸易电子单证审核”业务;开立省内首单电子营业执照账户和首单自贸区外汇NRA账户结汇业务等。

  其次,狠抓制度创新,提炼经验案例。针对改革试验任务挂图作战,开展动态自评,推进任务落地。

  最后,借助平台,深化交流合作。加入全国制度创新联盟,充分利用平台作用,加强跨区域产业深度合作和项目需求对接,推动试验任务落地见效;片区之间相互考察学习,建立工作协调交流机制,推动改革创新经验共享、优势产业资源对接、互惠合作平台共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开放高地”优势突显

  寇杰表示,云南自贸试验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政企同步发展浓厚氛围。

  首先,优化服务理念,健全服务机制。开通海关“9610”和“1210”特殊监管查验线,启用跨境电商信息化平台,跨境O2O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正式运行。倡导和树立“企业至上、服务是天职”的理念,构建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昆明片区成立云南首家专业化政务服务公司,建立常态化、全覆盖服务企业机制,让企业家在自贸试验区被尊重、受爱戴、有地位。

  其次,完善评价机制,提升行政效率。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加强对审批行为的监督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在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再次,提供法律服务,营造法治环境。三个片区先后挂牌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仲裁、调解、国际法律培训等公共法律服务,做到法律服务“应驻尽驻”“应上尽上”,成功调解200余件诉前商事纠纷。

  最后,转变政府职能,企业群众受惠。昆明片区打造综合服务“芯”中心,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红河片区与辖区内多家银行开展“银税互动”合作,持续扩展“银税互动”受惠面,挂牌成立首家边境贸易服务中心;德宏片区74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办理和反馈,并创新外籍人员服务管理,研发推出胞波卡,为外籍务工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三片区“并驾齐驱” 打造特色产业新业态

  据寇杰介绍,云南自贸试验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牢固树立“招商引资就是自贸区生命线”的理念。三片区党政领导率队,精准招商引资,分别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考察拜访多家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实现集中签约,总投资千亿元。

  首先,确立招商引资新思路。疫情期间,云南自贸试验区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招商,为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推进和疫情解除后的外出招商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跑出有效招商新速度。云南自贸试验区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举办自贸试验区“云招商”推介活动,片区集中“云签约”等方式签订合作项目27个,投资金额约263亿元人民币。

  再次,培育现代产业新业态。昆明片区成功申报国家第一批“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以云内动力、台工精密机械、昆钢重装等企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红河片区围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狠抓大企业、重点产业项目引进,成功签约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德宏片区充分利用姐告“境内关外”政策,深入拓展“互联网+免税购物”发展模式,有效扩大第三国商品的种类和销售规模。

  最后,加快特色产业高聚集。昆明片区以昆船、北方夜视、南天信息设备等为代表电子信息企业加速聚集。红河片区打造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的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集群,围绕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打造民族文化、生态养生等沿边旅游文化品牌;德宏片区推动“跨境物流+电子商务”产业融合,打造“一园双平台四服务”的跨境电商产业服务体系;德宏片区翡翠网络直播平台创造就业岗位6万余个,交易额突破百亿,带动邮政业务总量增长65%,快递业务量增长97.5%、派件量增长47%。

  寇杰表示,下一步,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变化,以全面创新开放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拓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吸引更多资源要素聚集,凝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