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 马宇骏)

2022年01月28日 09:57   来源:石家庄日报   

  (七)聚力一流发展环境,争创区域竞争新高地。好环境就是竞争力。围绕发展活力大跃升,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让“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城市形象”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把石家庄打造成为投资福地、兴业沃土。

  全面提升政务行政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证照分离”,强化“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改革举措,建立行政审批承诺补正和容缺受理机制,清理“体外循环”“隐形审批”等行为,更大力度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完善企业注销机制,试行“休眠”制度,免除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掌上石家庄”尽快投入使用,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领域试点“秒批”改革,扩大一网通办范围。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全面保障市场竞争秩序。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保护市场公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审慎监管清单,推动“人工智能+双随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风险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三位一体”的信用监管新模式,探索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清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更大范围地推行“双盲”评审,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面完善法治体系建设。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法治建设,出台《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决查处多头执法、野蛮执法、选择性执法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支持企业守法合法经营。严控涉企收费,严禁政府部门搞强制摊派、罚款创收,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负担,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全面增强服务能力供给。树牢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意识,办好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强化对市场主体纾困帮扶,搭建直通车平台,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解读和精准推送,做实企业包联服务。健全政府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畅通发展环境投诉渠道,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坚决反对“新官不理旧账”,大力整治政府失信行为,争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着眼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推出一批制度性措施,用服务的全心全意换来企业和群众的称心如意,打造便民利企的服务环境。

  (八)聚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省会经济外向度。深入实施扩大开放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提升开放载体平台水平。统筹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正定新区、综合保税区协同发展,力争国际邮件互换局早日通过验收、实现进出境邮件封发交换,推进口岸医药物流中心尽快运营、医药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尽早建成投用,探索打造生物医药保税研发平台,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完善空港区域规划体系,支持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扩容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积极申报“一带一路”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年内国际班列开行数量达到500列以上。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项目转移,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有序推进钢铁、水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能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参股、取得资格认证、收购海外相关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产品配送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支持本市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鼓励外资企业通过资产、股权并购,投资我市优势企业。大力推进外贸倍增计划,重点打造1-2个市级跨境电商标杆示范园区、3个以上市级服务贸易聚集区和特色基地。

  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国际友城交往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友城交往模式,提升友城数量和交往质量。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完善国际化标识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国际化,提高城市全球链接能力。精心办好数博会、正博会等会展活动,申办2-3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人才、旅游等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展览、会议和机构5-10个,举办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展览和大型会议30-50场,不断提高石家庄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持续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定制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稳定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消费,培育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模式。继续培育一批夜间消费品牌和项目,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各打造1个夜经济消费集聚区。提档升级“火车头”等省级步行街,民族路步行街达到国家级试点验收标准,新培育5条市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实施“消费品牌”提升行动,加大首店、旗舰店、精品店和国际知名商超引进力度,力争6家知名商场或酒店进驻我市。新建改建15家便民市场、5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加快知名电商园区、直播基地和淘宝村镇等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方式融合发展。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让农村的乡亲们也能享受到网上购物的方便与快捷。

  (九)聚力人民生活改善,构建共治共享大格局。悠悠万事,民生最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民生实事,全力推动省会科技、教育、医疗三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民生温度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切实做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双减”工作,深化落实“三个全覆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有组织、成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学科类辅导活动,培育管理服务品牌,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家长们感到放心、得到实惠、找到依靠。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市第一中学正定校区等5所高中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和驻石院校协同机制,建设全市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国家正式批准建设2所职业类大学,稳步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东软教育集团软件教育学院建设,加快石家庄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升本进程,全力支持驻石高校加快发展。努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着力打造一批医联体示范机构。优化医疗资源供给,确保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无极县医院竣工投用,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三名”工程,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级电子处方信息共享流转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线上医疗服务。深化乡镇卫生院分级管理,年内打造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示范机构。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保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持续开展交通惠民工程,每周四在市域内实行“绿色出行日免费乘公交”活动。统筹“一老一小”,探索构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鼓励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年内新增婴幼儿照护机构30家,新创建普惠性民办园30所、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0所。加强殡葬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市殡仪馆提升改造,完成市第二殡仪馆、市公益性公墓项目规划选址和土地征收等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续改善居住条件,积极主动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提升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市图书馆新馆二期开放,加快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开展体育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新馆、足球青训基地建设,在小区、公园、公共场所等见缝插针增设体育健身场地和器材,健全完善“15分钟健身娱乐休闲圈”,今年在市区新建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200个以上、健身步道70公里以上;积极推动国内、国际高水平赛事落户,大力开展棋牌等智力体育活动,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扎实做好冬奥会对口支援工作,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石家庄贡献。

  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策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信息化水平,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措施,全面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药店等规范管理,加强基层疾控体系建设,发挥好疫情防控“哨点”作用。持续强化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防控,牢牢把住疫情防控“入口关”。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群体免疫屏障。大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快速、精准、有序、规范、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努力实现治理效能大跃升。持续开展金融、房地产、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瞪大眼睛、发现未病,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科学判断、系统部署、强化落实、全民动员的原则,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继续强化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燃气、防火、防汛等领域安全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石家庄。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推进民族、宗教、外事、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残联、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 马宇骏)

2022-01-28 09:57 来源:石家庄日报

  (七)聚力一流发展环境,争创区域竞争新高地。好环境就是竞争力。围绕发展活力大跃升,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让“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城市形象”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正把石家庄打造成为投资福地、兴业沃土。

  全面提升政务行政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证照分离”,强化“多评合一”“区域评估”等改革举措,建立行政审批承诺补正和容缺受理机制,清理“体外循环”“隐形审批”等行为,更大力度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完善企业注销机制,试行“休眠”制度,免除创新创业后顾之忧。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掌上石家庄”尽快投入使用,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领域试点“秒批”改革,扩大一网通办范围。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

  全面保障市场竞争秩序。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保护市场公平。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审慎监管清单,推动“人工智能+双随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风险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三位一体”的信用监管新模式,探索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建立适应市场竞争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清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更大范围地推行“双盲”评审,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面完善法治体系建设。推进优化发展环境法治建设,出台《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决查处多头执法、野蛮执法、选择性执法和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探索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支持企业守法合法经营。严控涉企收费,严禁政府部门搞强制摊派、罚款创收,切实降低市场主体负担,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全面增强服务能力供给。树牢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的“店小二”意识,办好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强化对市场主体纾困帮扶,搭建直通车平台,抓好各项惠企政策解读和精准推送,做实企业包联服务。健全政府守信践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畅通发展环境投诉渠道,及时兑现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坚决反对“新官不理旧账”,大力整治政府失信行为,争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着眼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推出一批制度性措施,用服务的全心全意换来企业和群众的称心如意,打造便民利企的服务环境。

  (八)聚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省会经济外向度。深入实施扩大开放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提升开放载体平台水平。统筹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正定新区、综合保税区协同发展,力争国际邮件互换局早日通过验收、实现进出境邮件封发交换,推进口岸医药物流中心尽快运营、医药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尽早建成投用,探索打造生物医药保税研发平台,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000家以上。完善空港区域规划体系,支持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扩容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积极申报“一带一路”京津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年内国际班列开行数量达到500列以上。

  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项目转移,精准对接“一带一路”,有序推进钢铁、水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能开展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参股、取得资格认证、收购海外相关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营销网络、产品配送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支持本市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鼓励外资企业通过资产、股权并购,投资我市优势企业。大力推进外贸倍增计划,重点打造1-2个市级跨境电商标杆示范园区、3个以上市级服务贸易聚集区和特色基地。

  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国际友城交往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友城交往模式,提升友城数量和交往质量。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完善国际化标识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公共服务国际化,提高城市全球链接能力。精心办好数博会、正博会等会展活动,申办2-3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人才、旅游等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展览、会议和机构5-10个,举办万平方米以上的规模展览和大型会议30-50场,不断提高石家庄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持续推动消费扩容升级。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定制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等新兴消费,稳定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消费,培育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模式。继续培育一批夜间消费品牌和项目,长安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高新区各打造1个夜经济消费集聚区。提档升级“火车头”等省级步行街,民族路步行街达到国家级试点验收标准,新培育5条市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实施“消费品牌”提升行动,加大首店、旗舰店、精品店和国际知名商超引进力度,力争6家知名商场或酒店进驻我市。新建改建15家便民市场、5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加快知名电商园区、直播基地和淘宝村镇等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方式融合发展。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打通快递“最后一公里”,让农村的乡亲们也能享受到网上购物的方便与快捷。

  (九)聚力人民生活改善,构建共治共享大格局。悠悠万事,民生最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省20项民生工程和市10件民生实事,全力推动省会科技、教育、医疗三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民生温度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切实做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和“双减”工作,深化落实“三个全覆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有组织、成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学科类辅导活动,培育管理服务品牌,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家长们感到放心、得到实惠、找到依靠。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市第一中学正定校区等5所高中建设。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和驻石院校协同机制,建设全市校企合作平台,加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国家正式批准建设2所职业类大学,稳步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东软教育集团软件教育学院建设,加快石家庄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权申请、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升本进程,全力支持驻石高校加快发展。努力创造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推进医联体提标扩能,着力打造一批医联体示范机构。优化医疗资源供给,确保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无极县医院竣工投用,实施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三名”工程,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级电子处方信息共享流转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线上医疗服务。深化乡镇卫生院分级管理,年内打造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示范机构。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抓好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保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持续开展交通惠民工程,每周四在市域内实行“绿色出行日免费乘公交”活动。统筹“一老一小”,探索构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15分钟服务圈”,鼓励养老方式多元化发展。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年内新增婴幼儿照护机构30家,新创建普惠性民办园30所、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0所。加强殡葬设施建设,年底前完成市殡仪馆提升改造,完成市第二殡仪馆、市公益性公墓项目规划选址和土地征收等工作。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续改善居住条件,积极主动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提升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市图书馆新馆二期开放,加快东垣古城遗址公园建设。开展体育设施补短板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新馆、足球青训基地建设,在小区、公园、公共场所等见缝插针增设体育健身场地和器材,健全完善“15分钟健身娱乐休闲圈”,今年在市区新建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200个以上、健身步道70公里以上;积极推动国内、国际高水平赛事落户,大力开展棋牌等智力体育活动,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扎实做好冬奥会对口支援工作,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作出石家庄贡献。

  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策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和信息化水平,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措施,全面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药店等规范管理,加强基层疾控体系建设,发挥好疫情防控“哨点”作用。持续强化重点人群、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防控,牢牢把住疫情防控“入口关”。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筑牢群体免疫屏障。大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快速、精准、有序、规范、高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努力实现治理效能大跃升。持续开展金融、房地产、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瞪大眼睛、发现未病,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科学判断、系统部署、强化落实、全民动员的原则,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继续强化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燃气、防火、防汛等领域安全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石家庄。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化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推进民族、宗教、外事、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残联、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宋雅静)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