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家门口迎来5A景区!”近日,这条消息刷屏了临海人的朋友圈。
跻身5A行列,这是临海人多年的心愿——从2016年高分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资源和景观质量评审,到今年7月16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12家5A级景区,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榜上有名。逐梦六载,一朝圆梦。
3.12平方公里的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内,始建于东晋的台州府城墙巍峨环绕,紫阳古街延伸出50余条小巷,依旧延续着唐代里坊制的格局,景区承载着厚重的千年历史,也升腾着2.8万居民生活的烟火,更活跃着新鲜的现代文化因子,引来各地游客争相打卡。
景区要发展,古城要保护,居民要生活……台州府城为何坚持创建5A景区?又如何做到协调共融、景城共建、主客共享?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古城永葆青春的奥秘。
一座日渐美好的古城
“创5A,创出了我们现在的惬意生活。”夏夜,吃过晚饭,紫阳街住户刘阿婆搬出小竹椅,架起小方桌,和周边的老邻居们聊天纳凉。正说着,临海市文旅集团党委委员郑家军来了。刘阿婆回屋切了盆西瓜,关切地问:“又在忙什么改造项目吧?大热天太辛苦了,吃一块西瓜吧。”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萦绕在景区内的各个角落。但早在几年之前,这里却常常响起争吵声。
台州府城有着1600多年历史。一块块砖、一条条石垒起了巍峨耸峙的江南长城,它宛如一双臂弯,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护在其中。它还是我省诗路黄金旅游线上璀璨的珍珠,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传世诗篇。
然而,近年来,随着临海城市东扩,古城经历了发展之痛,基础设施老化、老店日渐冷落、四合院破败颓废……“创5A的难度不言而喻。搬空景区改造老城最为简单,但有其形缺其神,没有市井韵味。”临海市文广旅体局局长王荣杰说。于是,临海走上了一条“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保护修缮之路——留下原住民,在景区融入社区,在社区上嵌入景区。
2016年,临海组建创5A工作专班,抽调全市30多名精干力量驻点集中办公,临海67个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布局推进16大类涉及基础设施、核心景区提升、拆迁整治以及文化建设的等270个项目。台州市也派驻创5A指导组常驻临海,实地指导并邀请专家团队为创5A工作出谋划策,开展业务培训。
古城要焕新颜,第一步是旧城改造,要给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做思想工作着实不易。郑家军身为专班工作人员,对此感触颇深:“一次,赤城路南端改造工程被搬上了日程,六层小楼面临拆除,车行道要改成步行道,但沿线的居民们说什么也不肯。”
为此,“郑家军们”拿着规划图,挨家挨户敲门讲明政策,分析利弊,化解居民的担忧和不解……工程在艰难中步步推进。
如今,赤城路南端摇身一变成为历史文化展示区,原本与老街格格不入的六层住宅变成了两层仿古建筑,开起了博物馆、展览馆。居民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三线入地”迎来蓝天,木质老屋得到修缮,排污系统得到改造,彻底告别“线路漫天、屋子会漏、马桶靠拎”的生活。偌大的巾山角广场则成了居民运动、休闲的场所。
“原来,建设景区不是要在我家门口拆房修路,而是为了更好的环境。”身边的点滴改变,也让原本“唱反调”的居民,开始加入创5A的队伍。家住紫阳街的罗素英让出了楼顶近80平方米的空间,作为附近居民的统一晾晒点,还重修了楼梯,只为方便邻居进出。“原先,游客一抬头就看见晾晒的衣裤,很影响景区形象。”罗素英说。得益于居民的支持,临海在紫阳街支巷布局了19处统一洗衣晾晒点,14处电动车生态停放点。15位原住民还自发组建了“居民讲解员”“小城故事员”,游客可“点单”让“老临海”带你深度逛古城。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要下足“绣花”功夫。近两年,创5A的步调从大刀阔斧完善基建,转向精雕细琢刻画细节。随着各支巷“绣花工程”的实施,永安巷墙面不再“灰头土脸”,栩栩如生的浮雕人物是当地用非遗技艺“灰雕”塑造而成。漫步在紫阳街,脚下的一块块青石板是当地花大价钱从各地旧材市场淘来的,连镶嵌其中的地漏,都是老师傅一个个手工雕琢的。“旧石板属于稀缺资源,收集难度极大。”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工程建设部负责人陈睿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古建修复的方式,避免了现代施工的痕迹,最终修复了1080米长的古街。
在相关部门的精益求精中,600余处(座)明清民国时期建筑焕发新生;10余家百年老店、60余家传统店铺得到恢复;占据古城C位的台州府城墙有了地方立法,当地人还把5月10日列为台州府城墙保护日……
一座古今交融的古城
千年古城里,烟火气与时代感正彼此滋养。
“出门走几步,就能参与一场文化活动,有奶奶爱听的临海词调,也有我们年轻人爱看的脱口秀。”家住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的90后陈勉每天都准时到感兴趣的活动现场“打卡”,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在多年前,陈勉一歇下来就往新城跑。“那会的古城大多是老人,一入夜街上几乎就黑了,更别说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
古城要新,就得有活力。开发新业态,引入年轻人,成了古城活化的发力点之一。为突破业态单一、消费层次低的瓶颈,2019年,临海市发布了《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业态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业态发展扶持办法及业态项目招租管理办法等,如“全年350天以上对外营业,并举办1场大型主题活动返还当年房租”等补助政策,鼓励青年文创、主题民宿、休闲产业等进驻。
来自山西的王伟办起“五月工坊”,被当地青年热捧为“临海在地内容基因库”;天台姑娘谢然羽在三抚基巷开起再望书苑,顶楼露天小剧场成了脱口秀开放麦活动的根据地;迎春里、余丰里等高端主题民宿群相继开业,让夜临海的魅力展现在游客眼前;江南文旅新零售品牌江南赞以戚继光将军在古城抗倭的故事为原型,创意推出“得胜酒”,寓意旗开得胜,颇受好评;台州府城公共艺术节、“天生狂野”音乐节、“椅起来”集市等活动,更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为发扬传统文化,以“浙东唐诗之路”和“宋韵临海”为线,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建起15家主题博物馆、12家非遗展示馆,并设计出一系列创新传承方式方法:省级非遗“临海剪纸”80后传承人杨雨潇定期给居民、游客授课;岭根草编传承人郑仙红手编的新潮包袋成为游客们追捧的“艺术品”;创办于清代咸丰十一年的永利秤店,被打造为手工艺礼品店,传统木秤摇身一变,成了颇受欢迎的婚礼伴手礼……
在古城,从40后到00后,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从一处小小的文艺舞台,便能洞悉出古城建设的别出心裁——由闲置旧楼改造而成的紫阳小剧场热闹地演着当代话剧,剧场背面则保留了传统戏台,上演临海词调等非遗戏曲。前与后、新与旧,各美其美,映照出独特而奇妙的城市气韵。
“百姓的生活品质,值得为之倾心倾力,这是算盘算不出的价值。”王荣杰说,政府通过政策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让文化活动兴起来、文化产业立起来,升华古城无可比拟的“软实力”。据统计,近两年景区新增概念书店、文创中心、特色咖啡馆等文旅业态200多家。
一座未来可期的古城
古城,逐渐出圈。去年12月31日,“启航2022”央视总台跨年晚会将主舞台设在台州府城的兴善门广场; 今年7月,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在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面向全国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全免政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不约而至。
“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徜徉在台州府城文化旅游景区,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但古城的建设步伐依旧在路上。“获评5A不是终点,也不是可以‘歇歇脚’的理由。我们仍需不断完善设施和服务,持续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维护来之不易的名誉。”临海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陈健说。
历史名城的续章该如何书写?临海将主动权交给了市民。今年,临海谋划了府城记忆、道宗溯源、巾山诗韵、古建匠心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并向120万临海市民公开征询建议。“中津古渡是古人出城的唯一码头,建议复兴。”“戚公祠、郑广文祠都是很好的地方,却几乎没有游客,建议加大宣传。”上千条建议传送而来,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市民对脚下这座古城的深情与期待。
这些建议也给了景区建设、管理部门更多新的思考。“的确,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除了台州府城墙、东湖等核心景点之外,还有许多‘明珠’散落在各个角落,很少有人知道。”陈健说。在古城文化社区望天台,曲折蜿蜒的山路深处坐落着的恩泽医局,在抗战时期,曾救治了“杜立特空袭”行动受伤飞行员;滔滔灵江之上,曾有座“中津浮桥”,800多年来造福了一方百姓,直到1994年完成了历史使命,被跨江大桥所替代……
于是,临海提出打造“古城下生活”品牌,致力为游客提供生活化体验,决定在北固山南坡,以复建台州府衙为核心,复原三台书院、拓展梅园、展露恩泽医局、提升郑广文祠、充实戚继光祠,并推进台州府城墙“申遗”;同时,推进十伞巷改造,复建白鸥庄,恢复台州府城世家大宅三台九明堂格局,深入挖掘展示以王士性为主题的地域文化,布局建设青年旅社、东城墙局部恢复、停车场等项目……
项目如何细化实施,又全盘统筹?为完善顶层设计,近日,临海市专题研究台州府城“古城下生活”文旅业态策划。“要以超前理念、高质量高水准打造更高品质景区。”“要保留烟火气,让游客看到活色生香的古城。”来自台州学院的专家学者与拈花湾文投、祥源控股集团等国内知名旅游规划设计团队纷纷为打造府城旅游“升级版”出谋划策。据悉,这个7月,临海将启动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和文化旅游十大专项行动。
雄关不独北国有,今向江南登长城。未来,临海将再次起笔,寻味古城记忆、延续古城文脉、活化古城业态,打造宾主共享、活色生香的古城下生活。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