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张家界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7日 王洪斌)

2023年01月30日 10:39   来源:张家界日报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之年,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国家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旅游业有望迎来强势复苏,政策效应有望快速释放。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旅游强市、工业强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面建设现代化张家界作出新贡献。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旅游促转型、工业强基础、农业树品牌,全力提高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擦亮“奇秀山水”名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努力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旅游需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流文旅产品。巩固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成果,办好我市旅游发展大会。加快等级景区提质升级,推动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景区打造全国首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创建5A级景区,推进元宇宙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着力推动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大力发展康养休闲度假产业,引进建设高端康养设施、度假酒店、旅游民宿和购物中心,打造森林、温泉、中医药康养产品。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度假旅游和旅游地产,建设世界级户外运动乐园、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登山步道、骑行道等,切实增强游客运动体验感。加快培育发展“夜经济”,打造大庸古城、七十二奇楼、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九院十街、溪布街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旅游产品,研发文创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演艺产品,让仙境张家界既有美丽风景,更有美好生活。开展一流市场营销。境内境外营销双向发力,重点恢复港澳台和韩国、泰国、越南等传统市场,拓展欧洲、北美等新兴市场,开拓中东、南非等潜力市场。建好“仙境张家界”英文网站。加大与境外大型旅行商、社交平台合作,组织旅行社到境外重点旅游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多渠道吸引境外游客。开展赛事营销,支持举办翼装飞行、自行车、马拉松、滑雪、跑酷等赛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开展平台营销,加强与抖音、快手、携程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大力开展网络话题和短视频营销,不断提升网络热度。以全球化、多元化的营销,持续打造“爆点”“热点”,将营销的“流量”转化为消费的“增量”。提供一流旅游服务。充分做好迎接旅游复苏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景区无障碍设施、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体制。开展旅行社、旅游价格秩序、旅游购物市场、旅游运输市场、涉旅在线经营、追客赶客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确保涉旅投诉30分钟内现场处置。更好落实旅游购物“30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旅游消费纠纷在线解决ODR机制。强化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建立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行业服务质量游客评比、市场化淘汰机制,建立涉旅企业“红黑榜”制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全面推广智慧旅游平台,不断升级“一机游”“一屏管”。让优质服务成为张家界旅游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力。

  持续推动工业强基。着力培育六大新兴优势产业链、“六个一”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动融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抓好土地储备和标准厂房建设,每个园区动态储备500—1000亩“净地”和一定数量的标准厂房。加强规划、环评和安全风险评估论证,积极申报精细化工园区。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承接好下放的权力,完善好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园区活力。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加快张家界高新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园、张家界汇齐新材料生产项目、亿胜石英新材料产业项目、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项目、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久瑞生物新厂房建设,力争早日达产。用好工业产业投资基金,建设“金融超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行田长制,巩固耕地抛荒治理成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止“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深化供销体制改革,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着力推进品牌强农,抓好张家界莓茶、慈利杜仲、桑植白茶、张家界大鲵、武陵源葛根“五大”区域公用品牌和张家界菊花芯柚、张家界白羽乌鸡、洞溪七姊妹辣椒、白石萝卜、张家界黑猪“五小”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和营销。推进科技强农,聘请院士专家为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提供科技服务。落实“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个院士专家团队”战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加快发展。规范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评估论证工作。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园区、企业、景区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两上三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聚焦旅游、智能、文创等重点方向,引进各类企业来张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推进电商、新媒体等新业态培育。

  切实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打造千亿旅游产业,培育植物提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百亿产业,扶持一批十亿企业和亿元项目。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市场主体倍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引导支持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过去张家界靠旅游“起家”,现在和未来我们不仅要靠旅游“兴家”,还要靠绿色工业和生态农业“发家”,构建起结构更好、质效更优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张家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着力提升城乡品质

  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让每栋房屋每条道路都成为美丽的风景,让每个城镇每个村庄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加强规划管控。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精准落实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全面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41个专项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更好统筹发展与保护。科学编制以七星山(含堡子界)、天门山、崇山、熊壁岩“四山”为一体的“天空之城”概念性规划。强化规划权威性,实行法定图则管理。铁腕推进违法建设集中整治,落实“人防”“技防”和综合防控措施,确保违建“零新增”、存量违建加快拆除。强力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实施城市更新。坚持政府引导、业主主体、社会参与的实施方式,调动群众自发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城市更新可持续、高质量推进。加快推进以“微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完善城镇供电、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推进防洪排涝、垃圾站、公厕等项目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海绵城市”理念,疏通排水系统,减少地面雨水径流和积水。推进小游园、小绿地、城市湿地建设,增加市民生活的舒适度。

  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修订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政策,推行阳光征拆。推进已征拆未完工、已征拆未结算、已竣工未结算、已竣工未移交的四类项目清零。严格中介机构管理,规范招投标行为,有效管控城市建设成本。开展住宅小区地下车位(库)不动产登记工作,加强商品房预售监管,鼓励现房销售。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三维景观二期工程,规范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运营,清理“僵尸”信息平台,降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成本。开展城市体检,加大对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网、易积水道路的排查力度,及时开展养护维护。持续开展“七子”整治,巩固提升市容市貌,以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守护城市靓丽容颜。坚持“一县一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重点乡镇和特色小镇发展。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工作,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益农户合理付费机制。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点建好一批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健全市、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快递进村的物流堵点。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养护经费“1053”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强城乡建房风貌管控,开展“屋顶、立面、色彩、高度”审查,确保符合乡土肌理,展现民族特色。深入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房屋”创建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化城乡基层治理。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推进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规范社工管理,提升基层社工站服务效能。继续优化完善“屋场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监督和奖惩机制,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社会治理有效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把握政策“窗口期”,精准发力,抓项目、扩投资,以有效投资之进,撑起经济发展之稳。

  抢抓政策机遇。张家界是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和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要加强研究、主动对接,争取更多政策倾斜。抢抓国家稳经济大盘政策机遇,重点围绕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包装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的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笼子”。

  狠抓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招商,突出旅游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打造世界一流旅游产品。围绕优质资源和存量资产招商,招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盘活大庸古城、西线旅游、桃花溪谷等闲置资源资产。围绕亲情招商,发挥异地张家界商会作用,深化“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湘商回归”。扎实开展上门招商、主动招商,选派一批精兵强将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合同管理,建立项目落地审查机制,加强项目履约监管,依法依规处理违约行为。

  紧抓重大项目建设。紧紧咬定张石铁路、荷花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宜冲桥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强调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全面梳理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债项目,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桑龙高速、炉慈高速、张官高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七星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实施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张家界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7日 王洪斌)

2023-01-30 10:39 来源:张家界日报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关键之年,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机遇。一方面,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国家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旅游业有望迎来强势复苏,政策效应有望快速释放。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坚持旅游强市、工业强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面建设现代化张家界作出新贡献。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0%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完成省定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旅游促转型、工业强基础、农业树品牌,全力提高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擦亮“奇秀山水”名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全面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努力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旅游需求,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打造一流文旅产品。巩固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成果,办好我市旅游发展大会。加快等级景区提质升级,推动张家界武陵源-天门山景区打造全国首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创建5A级景区,推进元宇宙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着力推动旅游业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大力发展康养休闲度假产业,引进建设高端康养设施、度假酒店、旅游民宿和购物中心,打造森林、温泉、中医药康养产品。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标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度假旅游和旅游地产,建设世界级户外运动乐园、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登山步道、骑行道等,切实增强游客运动体验感。加快培育发展“夜经济”,打造大庸古城、七十二奇楼、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九院十街、溪布街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夜间旅游产品,研发文创旅游产品,升级旅游演艺产品,让仙境张家界既有美丽风景,更有美好生活。开展一流市场营销。境内境外营销双向发力,重点恢复港澳台和韩国、泰国、越南等传统市场,拓展欧洲、北美等新兴市场,开拓中东、南非等潜力市场。建好“仙境张家界”英文网站。加大与境外大型旅行商、社交平台合作,组织旅行社到境外重点旅游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多渠道吸引境外游客。开展赛事营销,支持举办翼装飞行、自行车、马拉松、滑雪、跑酷等赛事,扩大品牌影响力。开展平台营销,加强与抖音、快手、携程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大力开展网络话题和短视频营销,不断提升网络热度。以全球化、多元化的营销,持续打造“爆点”“热点”,将营销的“流量”转化为消费的“增量”。提供一流旅游服务。充分做好迎接旅游复苏的各项准备工作,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景区无障碍设施、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加大旅游市场整治力度,完善旅游市场联合执法体制。开展旅行社、旅游价格秩序、旅游购物市场、旅游运输市场、涉旅在线经营、追客赶客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确保涉旅投诉30分钟内现场处置。更好落实旅游购物“30日无理由退货”制度、旅游消费纠纷在线解决ODR机制。强化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建立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行业服务质量游客评比、市场化淘汰机制,建立涉旅企业“红黑榜”制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全面推广智慧旅游平台,不断升级“一机游”“一屏管”。让优质服务成为张家界旅游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力。

  持续推动工业强基。着力培育六大新兴优势产业链、“六个一”特色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动融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六通一平”等基础设施,抓好土地储备和标准厂房建设,每个园区动态储备500—1000亩“净地”和一定数量的标准厂房。加强规划、环评和安全风险评估论证,积极申报精细化工园区。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承接好下放的权力,完善好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园区活力。推进工业项目落地,加快张家界高新区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园、张家界汇齐新材料生产项目、亿胜石英新材料产业项目、农夫山泉天然饮用水项目、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久瑞生物新厂房建设,力争早日达产。用好工业产业投资基金,建设“金融超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行田长制,巩固耕地抛荒治理成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防止“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安全。深化供销体制改革,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着力推进品牌强农,抓好张家界莓茶、慈利杜仲、桑植白茶、张家界大鲵、武陵源葛根“五大”区域公用品牌和张家界菊花芯柚、张家界白羽乌鸡、洞溪七姊妹辣椒、白石萝卜、张家界黑猪“五小”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管理和营销。推进科技强农,聘请院士专家为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提供科技服务。落实“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个院士专家团队”战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加快发展。规范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5G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评估论证工作。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园区、企业、景区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两上三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聚焦旅游、智能、文创等重点方向,引进各类企业来张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推进电商、新媒体等新业态培育。

  切实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打造千亿旅游产业,培育植物提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百亿产业,扶持一批十亿企业和亿元项目。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市场主体倍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引导支持市场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扎实推进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动、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过去张家界靠旅游“起家”,现在和未来我们不仅要靠旅游“兴家”,还要靠绿色工业和生态农业“发家”,构建起结构更好、质效更优的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张家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二)着力提升城乡品质

  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让每栋房屋每条道路都成为美丽的风景,让每个城镇每个村庄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加强规划管控。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精准落实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优先序。全面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41个专项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继续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更好统筹发展与保护。科学编制以七星山(含堡子界)、天门山、崇山、熊壁岩“四山”为一体的“天空之城”概念性规划。强化规划权威性,实行法定图则管理。铁腕推进违法建设集中整治,落实“人防”“技防”和综合防控措施,确保违建“零新增”、存量违建加快拆除。强力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实施城市更新。坚持政府引导、业主主体、社会参与的实施方式,调动群众自发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城市更新可持续、高质量推进。加快推进以“微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完善城镇供电、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推进防洪排涝、垃圾站、公厕等项目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强化“海绵城市”理念,疏通排水系统,减少地面雨水径流和积水。推进小游园、小绿地、城市湿地建设,增加市民生活的舒适度。

  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修订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政策,推行阳光征拆。推进已征拆未完工、已征拆未结算、已竣工未结算、已竣工未移交的四类项目清零。严格中介机构管理,规范招投标行为,有效管控城市建设成本。开展住宅小区地下车位(库)不动产登记工作,加强商品房预售监管,鼓励现房销售。坚持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城市三维景观二期工程,规范信息化平台建设和运营,清理“僵尸”信息平台,降低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成本。开展城市体检,加大对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网、易积水道路的排查力度,及时开展养护维护。持续开展“七子”整治,巩固提升市容市貌,以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守护城市靓丽容颜。坚持“一县一策”,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重点乡镇和特色小镇发展。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和垃圾、污水治理工作,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受益农户合理付费机制。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重点建好一批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健全市、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进城、快递进村的物流堵点。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养护经费“1053”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加强城乡建房风貌管控,开展“屋顶、立面、色彩、高度”审查,确保符合乡土肌理,展现民族特色。深入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房屋”创建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化城乡基层治理。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推进无物业管理小区自治。规范社工管理,提升基层社工站服务效能。继续优化完善“屋场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管理监督和奖惩机制,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与社会治理有效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把握政策“窗口期”,精准发力,抓项目、扩投资,以有效投资之进,撑起经济发展之稳。

  抢抓政策机遇。张家界是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和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要加强研究、主动对接,争取更多政策倾斜。抢抓国家稳经济大盘政策机遇,重点围绕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包装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的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笼子”。

  狠抓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招商,突出旅游业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世界一流的旅游企业,打造世界一流旅游产品。围绕优质资源和存量资产招商,招引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盘活大庸古城、西线旅游、桃花溪谷等闲置资源资产。围绕亲情招商,发挥异地张家界商会作用,深化“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湘商回归”。扎实开展上门招商、主动招商,选派一批精兵强将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开展精准招商。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工作,完善合同管理,建立项目落地审查机制,加强项目履约监管,依法依规处理违约行为。

  紧抓重大项目建设。紧紧咬定张石铁路、荷花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宜冲桥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强调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全面梳理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专项债项目,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桑龙高速、炉慈高速、张官高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七星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实施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保障。

(责任编辑:宋雅静)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