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的实施,黑龙江省将重点打造6个生态产业基地、10大非林产业,把大兴安岭林区建设成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
大小兴安岭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具有抵御西伯利亚和内蒙古高原寒风侵袭,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保护了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耕地和呼伦贝尔大草原。《规划》提出,从2011年起,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林区要全面停止主伐,内蒙古林区要逐步停止天然林主伐。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对国家级公益林,优先安排营造林,全面禁止商品性采伐,禁止矿产勘探与开发。在禁伐的同时,黑龙江省将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到2020年将完成人工造林138万公顷、新建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的保护区总数量也将达到62个。
根据《规划》,大兴安岭林区将作为全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重点区,加大中央财政补偿力度:规划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森林覆盖率高于70%的县参照执行资源枯竭城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小兴安岭林区能充分吸纳就业的接续替代产业,以及林区“以煤代木”。
《规划》提出,将把林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食品、特色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重点扶持6大绿色生态产业基地:以有机黑木耳、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野生蓝莓、红豆产地保护基地,蕨菜、黄花菜、金针菜、卜留克等特色山野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全国优质马铃薯育种基地,欧洲花楸、俄罗斯无刺大果沙棘、穗醋栗等生产基地,鹿、野猪、狐、貂等标准化养殖基地。同时,扶持若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家具和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加工度和档次。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