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闭幕 "贵阳共识"凝聚新动力

2015年06月29日 07: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新伟 孙 璇

  6月26日至28日,绿绿的贵阳,爽爽的贵阳,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位嘉宾参会。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本届年会围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30多场分论坛中,全球政、商、学界的精英深入交流了全球新议程下的绿色增长与国际合作,探讨如何改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新议程——

  全球生态进入关键年

  贵阳迎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2015年是论坛的第7个年头,今年联合国2015年首脑峰会将要举行,我国也迎来“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这都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表示,今天的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我们必须从全球视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绿色化是我们立足世界,在新常态下的高起点、新路径,我们要本着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奋力走上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康庄大道。”杜青林说。

  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年会开幕式上说,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发展模式,基于自然的发展,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议程和新常态面临着百年不遇的新机遇。

  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认为,中国在生态建设中的战略思维、地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环保方面的立场非常重要,引领着世界生态建设的方向,“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举措,拥抱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这非常值得称赞。最近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的科研报告发出了警告,现在全球正面临着严峻且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挑战。这个责任是不分国界的,中国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积极部署与态度,给各国带了个好头。”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指出,“每个国家都需要制定低碳计划和目标,坚持能源的‘去碳化’,更好地解决节能减排,从根本上认识气候变暖的严重性。”同时,肖卡特·阿齐兹指出,“从国际上来看,千禧发展计划即将到期,联合国首脑会议将为今后15年的可持续发展描绘蓝图,这将影响到2030年期间的全球发展议程、产业格局、价值链分布、竞争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从中国来看,“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起步,《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应声出台。如何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从生态环境的临界点向转折点变化,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的平稳、和谐、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和全世界的重要议程。

  新常态——

  面临挑战更孕育机遇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议程催生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绿色化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动力和出路。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表示,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新的考验。新常态更要重视抓生态,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了绿色化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同时,新常态下生态是国际社会能够取得最大公约数的领域,也是国际合作最为广泛的领域。“绿色发展是我们的新议程、新行动,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过去老百姓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我们要更加自觉地遵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陈敏尔说。

  《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受到论坛热议,嘉宾们认为,《意见》的出台正是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意见》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发展的新常态不仅意味着挑战,更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一方面,各国在新的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体系中可以抓住新的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及科技、管理和生产方式的制高点和分工合作机会,从而在绿色产业和绿色城市产业链中获得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绿色城市和绿色消费可以催生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创造绿色就业、加强社会参与、改善社会管理、提高劳动者健康水平和幸福水平。”

  伯蒂·埃亨指出,“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要秉承一个路子,不要以为只有牺牲经济才能搞环保,要学会兼顾。要把环境议程放在战略的核心地位,融入战略规划中。只有这样,才能从机制上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成为新的经济资源。”

  瑞士联邦国务秘书、环境署署长布鲁诺·奥伯勒表示:“转型不需要从头开始,从全球来看,其实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资源。放眼全球,目前已经有很多创新公司成功推出了新技术和新产品,未来这个市场会有巨大的发展,会带来大量附加值,同时会创造大量的工作机会,提高人们工作的福祉,但这个福祉是和地球的容量相匹配的。”

  新行动——

  “贵阳共识”凝聚新动力

  新议程、新常态呼唤更为前瞻、务实的新行动。

  贵州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方面,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实践路径,备受与会嘉宾关注。陈敏尔说,良好的生态是贵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生态、发展两条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后发赶超,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用生态之美赶超之策造福百姓,“我们努力打造天蓝、地净、水清的环境,强化生态红线保护和环境保护两个问责,以严厉的态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与会嘉宾呼吁,坚持凝聚生态共识和行动,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化。绿色化的建立在于人民群众,要在全社会普及和树立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消费,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关心绿色化,自觉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增加亿万人民的参与感,更增加亿万人民的获得感,把生态共识转化为扎实有效的生态行动。

  大会还呼吁更加务实的绿色国际合作。布鲁诺·奥伯勒说,在全球经济、贸易、资源一体化的今天,以国际合作的战略方法来管理全球的资源变得非常重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人类间相互包容的精神,加强绿色科技国际交流,扩大绿色产业国际合作,综合考虑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能力,实现共同绿色发展。”

  “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我们呼吁大家携手,一起行动起来,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陆克文说。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还启动一系列新行动,包括:初步建立非正式的富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企业家的沟通协调机制,启动自然资本核算体系和评估体系的研究,探索启动绿色转型产业基金,启动绿色债券和绿色银行试点;探讨成立生态文明研究院;启动建立生态红线制度,发布《全球可持续能源竞争力报告》,启动绿色城镇化评选,动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会议发布的2015《贵阳共识》铿锵有力,中国正携手世界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孙璇)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