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访四城 护水结同心

2016年04月12日 07: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探访长江经济带”四川采访组

  四川访四城 护水结同心

  ——来自四川成都、雅安、宜宾、泸州四地的报道

  本报“探访长江经济带”四川采访组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雅安市余家村一角。本报记者 陆 敏摄

  年轻人在成都市锦城湖边跑步。 本报记者 陆 敏摄

  泸州市白酒特色产业园的污水处理厂。本报记者 陆 敏摄

  宜宾港口。 (资料图片)

  万里长江在四川留下了最长的足迹。四川既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也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腹地和重要增长极。面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题目,四川将交上怎样的答卷?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前夕,《经济日报》采访组来到四川,在成都、雅安、宜宾和泸州等地进行调研。记者看到,四川全省上下正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最严厉的措施防治污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发展,坚决守护长江上游的碧水青山——

  成都的探索

  建设现代水生态文明

  成都市将依托现有水系,建设多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让市民享受山地、森林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

  成都市所处的成都平原,是四川平原的“盆底儿”。初次去成都的旅游者,一般都会去城西参观坐落在岷江上的都江堰。作为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庶。

  都江堰所标示的古代水生态文明的高度,为今天成都正在探索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位于成都市市区南部天府新城的锦城湖由4个湖区构成,湖面面积上千亩。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荷叶轻摆。正是周六的上午,在湖区周围有放风筝的孩子,有散步的老人,还有不少跑步的年轻人。市民周维放慢了脚步,边挥手边对记者说:“沿着湖跑步,真是享受!跑完都不舍得走。”

  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局长王普德介绍,锦城湖上游的肖家河、楠杆堰及清水河,都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治理。他们还尝试利用高效过滤和强化除磷等新技术净化水质,引入适合湖区生长的生物,同时适当增加水的流动性,让锦城湖成为具备自我净化功能的一湖清水。

  锦城湖是成都市正在打造的“六湖八湿地”环城生态区的开篇之作。据介绍,未来成都市将依托江安河、清水河、府河等现有水系,建设多个这样的“有生命的生态系统”。

  2013年,成都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成都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防治水污染方面成效显著。成都市2014年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00万吨,是国内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据成都市环保局副巡视员陶宏志介绍,目前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已达96.4%,郊区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7%,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9%。

  “总体而言,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与环境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曾明友坦言。

  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是破解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成都建立健全了全市一体的基层环保工作机制,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做到统一标准、全域推进、全面覆盖;成都正在实行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也颇具特色。

  “市里设立了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资金扣缴制度,就是谁污染、谁受罚。但我们还从来没有扣过一分钱。”成都蒲江县环保局工作人员颇为自豪地说。蒲江县境内的蒲江河、临溪河沿山脚河谷流向岷江,多年的精心呵护,使地表水达到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

  雅安的诠释

  生态资源是最大优势

  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经济。作为“长江上游的上游”,如何在两者间寻求平衡?是雅安长期思考的难题

  一场春雨后,空气格外清新。在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外墙堆砌着山石的藏羌民居引得游人纷纷拍照;小路旁、山坡上,金黄的油菜花正成片绽放。村口的展示栏里,张贴着具体到家禽养殖、屋内屋外清洁等各方面的《余家村环境卫生制度》。

  “余家村旅游是成都市对口援建的项目,去年3月完工后就成了热门旅游点。”雅安市旅游局机关党委书记王亚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旅游新村在雅安还有不少。

  在雅安境内,青衣江穿城而过,大渡河回旋东转,最终汇入长江的支流岷江。作为“长江上游的上游”,雅安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雅安市发展经济的愿望也很迫切:经济发展欠账较多,在四川省地级市中的排名一直徘徊在中下游;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本就薄弱的产业基础遭受重创,必须加快推进灾后重建。

  雅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态资源是雅安最突出的特色和优势,该市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资本。

  雅安境内的蒙顶山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以来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立体生态茶园在雅安已有12.5万亩。记者看到,四川蒙顶山茶叶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雅安市牛碾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牌匾挂在一起。“茶旅融合给蒙顶山带来全新发展机遇。”茶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上,雅安市展示了“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成果。

  生态重建是雅安灾后重建的重要特点。由于芦山、天全、宝兴等灾区县是生态功能修复区,不适宜分散建园区,经国家批准,依托雅安经开区设立了雅安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实行共建共享发展模式。“要坚持优势产业向飞地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飞出地’倾斜。”雅安市经信委副主任周剑波说。

  作为灾后产业重建的主战场,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是机械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等,目前已承接和引进23个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营业收入420亿元以上。“这些项目都具有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等特点。”周剑波说。

  按照雅安市“退城入园”的要求,中国长安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从主城区搬到了飞地园区。公司副总经理朱洪平介绍,企业的环保水平随着搬迁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建成‘物化+生化’处理系统、雨水利用系统,对废水、废气进行治理。新厂区比老厂区每年减少废水排放5.8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5.51吨。”

  宜宾的解答

  铁腕治污换来好环境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节点城市,宜宾市在保护水环境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坚持绿色发展的步伐坚实而稳健

  站在四川宜宾市的合江门广场远眺,雄浑的金沙江奔涌而来,温婉的岷江缓步迎候,两条河流在这里汇聚成长江,一路高歌向东。宜宾因此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

  宜宾曾常年戴着“酸雨城市”的帽子,这是因为煤炭产业是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宜宾探明煤炭储量和保有资源储量均居全省首位,每年供应四川省主网电厂电煤占全省电煤供应量近四分之一。宜宾所产煤炭含硫量较高,燃烧后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硫,还容易形成酸雨,对土壤和植被破坏较大。

  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得到根本性扭转。宜宾市已成功退出了全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最近几年,宜宾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拉煤的大卡车少了,江水清澈了,空气也更加清新。到三江口过冬的西伯利亚红嘴鸥越来越多,在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首次发现了野生大熊猫……

  生态环境的好转,靠的是对污染防、治并举的决心和铁腕措施。

  去年底召开的市党代会通过的《宜宾市委关于加快建设绿色宜宾的决定》提出,建设绿色宜宾,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些年,宜宾一方面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做“减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一方面在加大环保投入上做“加法”,狠抓治污减排,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宜宾先后关闭停产、搬迁升级中心城区纸业公司、皮革制造厂等15家企业;淘汰了72家火电、建材、造纸等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2013年二氧化硫减排贡献率位居四川省第一。通过推进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带动全社会循环化低碳发展,目前已有3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和产业转型一样,宜宾的污水治理之路也走得并不轻松。由于“三江六岸”的特殊地形,宜宾城市污水收集的难度比其他城市大得多。宜宾北控水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大柱指着一张污水收集示意图告诉记者,宜宾主城区被“三江”划分成了老城区、江北、南岸三块,而北控公司承担主城区生产、生活的污水处理厂位于南岸。为实现城市污水的跨江收集,宜宾市专门投入巨资,修建了过江泵道。

  “在宜宾投资,感到治理污染的决心很大。只要是环保需要,几乎毫无阻力。”张大柱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公司近期还准备在宜宾投资建设一个地下污水处理厂。

  泸州的承诺

  把合格水交给下一站

  泸州市是长江在四川省内流经的最后一个城市。为将合格的清水交给下一站,一场水环境“保卫战”正在打响

  泸州港是川滇黔地区唯一的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全国内河第一个具备集装箱铁水联运服务的港口。2015年,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42万标箱、增长31.3%,占四川总量的70%以上。据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曾志刚介绍,在港口周边的开发上,泸州市特别“小心翼翼”,如在沿岸道路修建过程中因地制宜,采取分段设计;减少大挖大填,在桥梁和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优化工程措施,把对长江岸线及生态的影响降到最小。

  泸州万联化工厂地处川渝交界,位置特殊而敏感,企业申请破产后留下了种类繁多的危险废物,若不能及时转移处置,极易因管理不善酿成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泸州市环保局了解情况后,落实了当地政府现场监管责任,完成了危险废物种类核实和协商转移处置。截至今年3月,已将企业遗留的六类231.44吨危险废物转移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完毕。

  白酒业是泸州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记者听说,近年来泸州围绕白酒生产加工,建起了连接上下游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千亿级白酒特色产业园区,不由有些担心:园区位于三峡库区上游,毗邻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域段,是否会造成对长江的污染呢?

  园区工作人员笑着请记者放心。他介绍,目前所有入园企业都完成了内部废水处理设施的修建,确保所有企业废水自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园区公共管网;按照雨污分流模式设计的污水管网已经覆盖了整个园区,保证所有生产、生活废水都能得到有效收集处理;经过二期扩建后,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每天6000立方米,应急储存能力由原来的1000立方米提升到4000立方米,处理工艺、智能化水平、排放标准都有了较大提升。按照《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优于一般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降低了对长江水质的影响。

  据泸州市环保局副局长何刚介绍,泸州市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列入规划的重点项目已基本建成。

  为了与周边城市形成有效沟通,泸州市还参与建立了区域间环境管理联动机制,先后与贵州遵义市、云南昭通市、重庆永川区等签订环境保护联动协议,有效预防、处置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和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纠纷,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泸州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何刚介绍说,境内主要河流中,长江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请放心,我们一定将合格的江水交给下一站。”何刚说。(采访组成员:经济日报记者 丁 士 齐 平 钟华林 马志刚 陆 敏 执笔:齐 平 陆 敏)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