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引领产业发展新潮流

2017年03月10日 10:23   来源:CE.cn   杨淼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 我从未忘记你 成都 带不走的 只有你”,前不久,一首赵雷的《成都》传唱至大街小巷,成都这座有味道的城市又再一次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国人的注意。

  其实,今年来,成都的成绩一直是夺目耀眼的。随着31省市区2016年GDP“成绩单”的出炉,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西部地区正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西部唯一的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成都,无疑是综合实力强劲的明星城市。

  资优生—— 

  2016年成都多项经济指标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日前,成都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成都市2016年经济运行情况。2016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7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GDP总量排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仅次于广州。这是自2014年迈进“万亿俱乐部”后,成都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成都已经站上了“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据中国经济网了解,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在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曾表示,2016年以来,成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而这样的成绩,是在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在成都经济迈上“万亿级”台阶后总量较大、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倍加珍惜。”

  根据成都统计局具体公布的数据显示,成都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70.5亿元,投资总量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2016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2713.4亿元,同比增长11.0%,增速比上年提高39.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达1262.9亿元,同比增长30.9%,增速比上年提高59.0个百分点。这是成都的进口增速首次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2016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7.4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网络零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0.3%。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拉动成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2016年成绩都是十分喜人的,在投资、出口和消费上都有新的突破。

  引领者—— 

  2017年成都将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提出的“三步走”目标。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专家组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调研,一致认为成都在高端产业、人才聚集方面优势突出,发挥试点示范作用责无旁贷。

  工信部在批复中要求成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军民融合体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创新三个创新试点为突破,实现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资源消耗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建设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将成都打造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国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的典型样板,为《中国制造2025》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提供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成都在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的时候,就肩负着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探索路径。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都制造业有基础、有规模,在西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中国经济网记者注意到,2017年成都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到“试点”二字,成为试点城市在新的一年中成为了成都继续推进的一项工作重点。成都将在2017年加快产业转型发挥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话语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市经信委总工程师鲜樱表示,成都是国家在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有较大的优势。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人才支持。

  盛毅也认为,成都是一座有潜力、有基础的城市,可以带动更多地区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

  创新者—— 

  成都报告在中西部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新经济 

  究竟什么是新经济?李克强总理曾解读“新经济”。他说,“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

  新经济代表了全世界最新的业态、技术和发展方向,如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

  从《2017年成都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2017年成都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过程中对“创新”二字极为重视。

  成都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加强都市组团和卫星城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3+N”工业发展格局,开工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四川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更多“智慧工厂”。

  成都加快培育新兴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推出创意经典“成都礼物”,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成都推进“都市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大力推广“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农业共营制等模式,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

  成都加快发展大数据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抢占经济新高地。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增长新动力。加快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拓展发展新领域。

  “无孔不入”的创新、智慧贯穿了成都西部经济建设过程的始终,大力发展新经济也是成都市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而成都也成为了中西部第一个将此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

  2016年,成都大数据交易平台上线,依托菁蓉小镇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成都成立首个VR产业发展促进联盟,搭建合作平台促本土VR技术取得突破;成都探索分享经济,租车业和住宿业,餐饮、教育、物流、医疗等行业的分享模式在摸索中前进。

  成都在大数据爆炸、智慧城市理念盛行的今天,没有逆势而为,而是在默默地用实际行动紧跟潮流,使得新经济在成都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亚瑟·麦克唐纳曾说:“成都是一座创业环境很好的国际化大都市。”最新数据显示,成都高新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2016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新增11家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新增孵化载体60万平方米;新增各类科技型初创企业3800家,同比增长25.8%。(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淼)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