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青岛6月22日讯(记者 刘成 通讯员 张德杰) 红白相间,蓝黄搭配,统一标准,整齐化一……在青岛平度市,无论是商业主街,还是阡陌小巷,一块块统一的门头牌匾“挂”成了一道整齐的风景。据了解,去年以来,这个县级市为上千家商户统一更新了小“门面”。
“2016年至今,我们统一制作、更新了新门头牌匾1640余处,2万余平方米,粉刷美化墙体9万余平方米。”平度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王锡辉用数字说话。
而在整齐化一前,大小不一、新旧不同、颜色杂乱,是平度不少商业门头房的主基调,一条条商业街也成了‘花花世界’。以东宁园小区为例,穿越其中的“路”是一条老街,临街商铺为商住两用,一层为商用,二层以上日常居住。“以前门头落地灯箱乱摆乱放,门窗上窗花、贴字比比皆是,门头牌匾也不规范,杂乱无章。”
“一家有一家的门面,一城有一城的门面。如果说地标类建筑是城市的大门面,那一块块的小牌匾,就是城市的小门面。小门面好看了,大门面也就靓了。”王锡辉有自己的看法。
“城市既要建,更要管。”王锡辉说,“门面”是城市管理的一方面,但不能做成“面子”工程。为此,平度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安装的同时,把传统特色的门头牌匾做“选择性”保留,但前提是与周边环境搭配和谐,商业中透出文化的底韵。
城市管理要使得出“绣花”的功夫,急不得、粗不得。平度在亮出精彩“门面”的同时,还巧妙地“半遮面”。细微之处最能体现这种“软功夫”:街道两边的修鞋摊、自行车修理摊、蔬菜水果摊这些“民生摊点”,设置统一的围挡,既像柜台又像“保护伞”。“这样的民生摊点全市有50多处,我们还绘制成了‘地图’,通过微信等方式广而告之。”王锡辉表示。
“‘半遮面’既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情。随之而来的是马路市场消失了,流动摊点固定了。”王锡辉说,“变被动管理成为主动服务,由末端管理转为源头治理,这样既保证了市容整洁又方便了群众生活。”
(责任编辑:庄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