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工业发展反哺漓江生态

2017年11月03日 1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谋求和谐发展,在保护好漓江的同时,实施了“重振工业雄风”的发展战略,实现了跳出漓江谋求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保护漓江,走出了一条工业转型升级与科学保护漓江的和谐发展之路。

  保护漓江,一张蓝图绘到底

  “把心放在漓江上,我们将坚持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说,“桂林还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们要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不断把历史文化名城擦亮,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相融的大文章。”

  为科学保护漓江,近年来桂林加大力度实施了漓江城市段的干流、支流排水口截污整治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全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达到了97%,即将达到100%处理率的目标。漓江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由于漓江得到了有效保护,桂林旅游业也随之不断升级,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目前,始建于唐代的逍遥楼在废弃多年后得以重修,成为桂林文化新地标。同时,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碑刻、靖江王府等一批历史遗址纷纷得到保护和修缮。桂林优美的山水和厚重的文化吸引了中外游客纷至沓来。1月份至9月份,桂林接待游客60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7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56%;预计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将突破8000万人次。

  “然而,单纯依靠旅游经济难以支撑桂林经济持续发展,难以适应桂林相关脱贫计划和建设全面小康生活的需要,也难以提供生态保护所需的财政基础。”桂林市市长周家斌告诉记者,“保护漓江也耗费了大量资金”。

  跳出漓江,重振工业经济

  长期以来,桂林“有名气却没财气”,为了保护漓江,沿岸发展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为了摆脱这种“困局”,桂林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工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出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发展战略。

  桂林有着深厚工业积淀,在《国务院关于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的批复》中,广西有两个全国老工业基地,桂林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桂林集中了广西70%以上的电子信息产业、50%以上的医药产业、50%以上的机床产业。

  “发展桂林工业,必须把心放在漓江上。我们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则跳出漓江发展工业,我们要坚决按照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严格保护漓江的一石一沙。”赵乐秦说。

  为了远离漓江景区,缓解老城区生态压力,桂林市首先将位于老城风景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搬迁到位于漓江流域之外,距离老城区以西约16公里的临桂新区。“我们要把地方腾出来,把漓江交给大自然,把桂林优美的风景交给国内外游客,在漓江之外建设桂林人的现代城市和现代工业。”桂林市副市长樊新鸿告诉记者。

  反哺漓江,提升壮大产业

  目前,桂林全市区已初步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黔高铁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的“三足鼎立”工业发展新格局。2016年,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9%。预计到2020年,桂林市高新区、经开区、高铁产业园将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超700亿元、1000亿元、300亿元。全市园区工业总产值将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为加快新型工业体系建设,桂林市出台了《加快桂林新型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产业壮大提升工程”“园区拓展提质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桂林市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桂林新型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设立桂林工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等十六条具体措施,为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作为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主战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了打造中国最绿色、最高效、最美丽经开区目标。开发区自2016年3月份成立以来,迅速发展成为一片投资热土。今年以来,共实施109个项目,总投资达676亿元,同比增长64.5%,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20亿元,同比增长100%。(经济日报 记者 周骁骏 中国经济信息杂志记者 莫鸿鲲)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