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摘要 2014年1月16日 谢伏瞻)

2014年01月21日 17:25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6日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河南省省长 谢伏瞻

  2013年:保持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

  过去的一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全省上下努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左右;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总收入3686.8亿元、增长12.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13.1亿元、增长18.3%,新增城镇就业14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万人;粮食生产克服连续干旱,总产达到1142.7亿斤,增产15亿斤,实现“十连增”;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分别实际增长7%和9%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一年来,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年初,我省经济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困难局面,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主要指标增速全面回落。面对严峻形势,我们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既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初步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经济增速稳中趋升、质量稳中有进、趋势稳中向好,各项指标趋于协调,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二)全面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着眼长远发展和全省大局,着力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我省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粮田951.7万亩,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强交通、信息化、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局部优势向综合优势转变。中原经济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窗口平台作用凸显。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载体,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出台实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意见,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制定实施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预计城镇化率达到44.3%,提高1.9个百分点。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取消和下放85项行政审批事项、112项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完成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1.1%、23.3%和15.9%。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民生支出4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财政支出的72.6%,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努力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上升。

  一年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务实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与省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把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按照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总布局,聚焦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着力扩大需求稳增长,着力优化结构促转型,着力改革创新增后劲,着力创造优势强支撑,着力改善民生促和谐,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创新推进政府建设

  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为着力点,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推进“两转两提”,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目录管理、简化手续、优化流程、逐步公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动政府职能加快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府工作法治化。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坚持开门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和水平。深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坚持人民至上,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大力倡导务实重干,全面落实市县、省直部门、产业集聚区三个目标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政府效能。加强廉政建设,完善惩防体系,强化纠风和专项治理,坚决查处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反腐倡廉实效保障发展、取信于民。坚持从严从俭,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禁止新建楼堂馆所。

  ★2014年十大重点工作

  全面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建设 加快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把实验区建设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新突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郑州机场二期及配套工程,大力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建设,加快郑徐高铁建设,力争郑万高铁开工,全面启动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前期工作,推进郑济、郑太高铁等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抓好机场至西华、商丘至登封高速公路建设和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构建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新优势。推进航空都市建设。

  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开辟货运航线,加快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发挥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的带动作用,推动河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推进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规模化运营,初步形成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

  加快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发展航空航材、电子信息、精密机床、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促进重大集群式招商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一批战略合作项目,壮大智能手机等产业规模,打造全球智能终端研发制造基地。

  着力做强工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

  建设以高加工度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体、技术装备水平先进、集群化特征明显、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先进制造业大省,形成竞争力强、带动力强、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工业体系。

  大力发展高成长性制造业。围绕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家居、食品、服饰服装等高成长性制造业,重点抓好1000个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建设,进一步做大总量、提升效益,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实施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尽快形成战略支撑。

  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综合运用延伸链条、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等手段,抓好600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淘汰一批过剩产能,对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传统支柱产业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提升。

  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围绕提升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支持建设一批配送中心、软件园区、电商产业园、金融集聚区、精品旅游景区,促进这些产业扩量提质,逐步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支持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逐步将这些产业培育成服务业发展生力军。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和中小微企业开设网店。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

  坚持做优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省

  继续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力争新建高标准粮田90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

  继续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抓好现代肉牛、肉羊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现代乳品产业化集群发展规模,加快花卉、苗木、林果等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全年新建20个以上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

  启动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业态,建设一批兼具城市“菜篮子”、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完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优良品种繁育和推广,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搞好气象服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设立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完善补贴制度,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强化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环境与风貌整治,解决600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全面落实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科学有序的原则,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重点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一批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居民成建制转户,有序转移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

  优化城市体系、形态和布局。科学编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加快大郑州都市区建设和郑汴一体化进程;加快洛阳全省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平顶山、安阳、濮阳等地区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鹤壁、济源等城乡一体化试点;加快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能增效工程,加快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加快老城区改造。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节约型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

  创新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城镇化发展资金筹措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镇,选择10个左右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

  完善基础支撑条件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

  强化载体体系支撑。坚持“四集一转”,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用好平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提升水平。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新开工100个、建成投用10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

  强化信息化支撑。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中原”工程,抓好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推动4G技术规模商用,培育发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实施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抓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加快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快速铁路网、高等级公路网“三港两网”建设。加强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及低洼易涝区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强化创新驱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总数突破1100家。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新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投融资、科技创新评价激励机制。搞好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省管企业股权多元和整体上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促进金融改革发展。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种金融产品,继续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挂牌转让股份,加快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争取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适当控制郑州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拓宽开放领域。加快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开放。提升招商质量。大力引进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和关联度高的项目,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理念、机制、管理。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专业团队招商。优化开放环境。建立大通关机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实现对全省进出口企业、生产制造园区、物流基地的通关流程全覆盖。拓展外需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打造文化强省建设文明河南

  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主题实践活动。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实施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做好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净化网络空间。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加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办好重大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转制任务,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美丽河南

  以实施“三大工程”为重点改善环境质量。实施蓝天工程,积极推进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城市燃煤锅炉改造、机动车尾气治理、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防治、秸秆焚烧整治,加大郑州及周边地区灰霾天气治理力度。实施碧水工程,突出抓好新一轮城镇污水处理厂和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快转变能源资源利用方式。继续实施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探索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节能降耗行动计划,开展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深入实施“气化河南”工程,启动生物质能源示范省建设。

  以加强生态系统建设为重点提升生态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推进重点地区防护林、山区营造林工程和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完成营造林640万亩。

  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建设生态文明长效机制。深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当地环境容量挂钩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平安河南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

  强化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兜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

  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4万套,基本建成27万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启动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化解城镇“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搞好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社区医生与居民契约服务试点。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5万深石山区贫困人口和具备条件的黄河滩区群众实施扶贫搬迁,对10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再实现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

  继续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人民防空建设。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1日 郭庚茂)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