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1日 郭庚茂)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1日 郭庚茂)

2013年02月04日 09:27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郭庚茂作政府工作报告

 

    ——二○一三年一月二十一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郭庚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持续求进,务实发展,根据形势变化特点,突出扩需求、创优势、破瓶颈、惠民生四个着力点,较好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2%、16%和54.3%,财政总收入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支出分别增长15.1%和18.5%、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5%和11.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2012年各项目标的实现,标志着省十一届人大确定的任务全面完成。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务实发展树立务实河南形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

    ——富民强省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趋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预计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均为2007年的1.7倍,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总收入3282.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40.6亿元、支出500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1倍、2.4倍和2.7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是2007年的1.5倍、1.6倍;五年累计实现5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三化”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2.4%,比2007年提高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粮食总产量1127.7亿斤,连续九年增产,连续七年超千亿斤。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稳定、持续、向上的发展趋势。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态势。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综合效应持续显现。科学发展载体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城市新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实施,集聚集约发展态势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五年投入1.4万亿元,是上个五年的2.1倍,一批打基础、增优势的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开工建设或纳入国家规划。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货运网络、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高铁“两小时交通圈”、全省“一小时交通圈”框架加快形成。资金、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保障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主体达到279.2万户、注册资本2.5万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6倍和2.7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2%以上,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圆满完成,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区域竞争力明显提升,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蓄势勃发。

    ——河南形象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好的气势。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深入开展,“两转两提”扎实推进,科学发展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务实重干作风持续弘扬,合力攻坚氛围更加浓厚,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难事,办好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实事,尤其是用不到一年时间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用不到一百天时间完成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审批并开工建设,用两年时间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迁安的四年任务,全省人民的凝聚力、自信心进一步增强。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显著提升,国家43个部委和单位出台文件或与我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力度明显加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彰显,海内外客商纷纷来豫投资兴业。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竞相发展的热情高涨,重信践诺、务实奋进的河南形象进一步展现。

    回顾五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历程很不平凡。五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不断蔓延,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管理难题增多。特别是我省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传统优势产业支撑能力急剧下降,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支柱,既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加快转型升级,工作难度明显加大。面对内外矛盾叠加的严峻形势和转型攻坚的艰巨任务,我们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破瓶颈、增后劲、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超前谋划、积极应对,统筹兼顾、科学运作,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征程上进行了不懈努力、迈出了坚实步伐。主要工作是:

    (一)突出战略谋划,持续探索中原崛起之路。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立足基本省情,把握阶段特征,遵循发展规律,深入谋划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在河南的具体实践形式,努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富民强省进程。持续、延伸、拓展、深化中原崛起战略,争取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批准实施《中原经济区规划》,确立了“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大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明确了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重要抓手;规划建设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实现了服务全国大局与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机统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准建设,打开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抢占了区域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各领域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路。我省发展定位、发展战略越来越清晰,发展目标、发展举措越来越明确,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前景越来越美好。

    (二)科学有效应对危机,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不为复杂形势所困,不为严峻挑战所惧,准确把握危机在我省“来得迟、影响深、走得慢”的特点,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国家宏观政策与河南发展实际的结合点,顺势而为、分类施策,着力增强调控调节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提高政策措施的科学性、连续性、系统性,从关键环节和紧迫任务入手,从扩亮点、补短板抓起,长短结合、化危为机,先后制定实施了“8511投资促进计划”、“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八项关键举措”、“稳增长促转型保态势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锲而不舍抓落实,始终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全省经济不仅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而且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三)深入推进开放改革,努力实现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有机统一。把开放改革作为应对危机、促进转型、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持续积聚发展正能量。强力推动开放招商。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省策,着力构建举省开放体制,持续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开放招商呈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升、领域拓宽的良好局面。富士康等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户河南,美国联合包裹、深圳华强等一批高端服务业知名企业战略布局河南,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一批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性项目成功签约或开工建设。2012年实际到位省外资金5027亿元,是2007年的3.3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518亿美元,均比2007年翻两番。这五年成为河南历史上落户客商最多、招商成效最好的时期,开放招商“一招应多变”、“一举求多效”的综合带动作用效果显著,尤其是一批基础较差的传统农业县通过开放招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如期完成,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实施;国企改革和战略重组成效明显,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跻身世界500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2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是2007年的2.6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目标五项重点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重点任务全面完成;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取得成效;财税、教育、科技、水利、集体林权、供销合作社、事业单位等改革顺利推进。要素保障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4756亿元,创历史新高;五年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启动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制度;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持续稳定,建设用地审批与供应总量稳步提升。

    (四)加强载体和体系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围绕破解深层次矛盾,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动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发展动力转换。建设和完善科学发展载体。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融合的理念规划建设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载体建设,推动生产力由分散向集聚布局。2012年产业集聚区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对全省的贡献率均达到60%以上,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市、县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巩固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750万亩;107个城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完成规划评审或选址确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发展壮大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四大现代服务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力。2012年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7.9%,比2007年提高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传统优势产业中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占比迅速提高;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比2007年提高2个百分点;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着力培育城市群和城市组团,促进城镇布局与综合交通体系有机衔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推进复合型城市新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深入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住房和学校牵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载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五年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达到5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创建实现零的突破,分别达到8家、20家,累计获得7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当选两院院士5名,2012年专利授权量达到2.7万件、是2007年的3.8倍,国家区域性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河南。

    (五)着力创优势补短板,不断夯实长远发展基础。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支撑能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以构建“五网一系统”及形成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基本框架为重点,着力构建功能完备、协调配套、高效快捷、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郑州航空枢纽和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框架谋划建设,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国省道干线公路网。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千万大关,进入全国大型机场行列,机场二期工程、郑徐高铁开工建设,郑西高铁、京广高铁、郑州东站建成投用,高速铁路建成866公里;高速公路新增1240公里、达到5800公里,所有县城实现20分钟内上高速。着力优化能源结构,稳步提高供应能力,新增电力装机2728万千瓦,500千伏“两纵四横”主网架和市域220千伏环网、县域110千伏双电源供电格局基本形成。加快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建设顺利推进、受水配套工程全面开工,大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部完成,一批治淮骨干工程和引黄调蓄工程顺利建成。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县城以上城区、高速公路、机场和重点景区实现3G网络覆盖。加快林业生态省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22.98%,比2007年提高3.62个百分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农村水电路气房项目。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中部地区首个综合保税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保税物流中心、海关口岸、出口加工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郑州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郑州全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获批启动,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数量跃居中部地区首位。努力消除发展隐患。大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企业由500多家整合到30家,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明显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集中开展专项整治,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查处。规范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整顿各类担保机构,金融形势保持稳定。

    (六)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把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全省财政民生支出五年累计1.23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9.1%,其中“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支出3600亿元。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65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转移就业500万人以上、总量达到2570万人。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5%;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连年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五年提高2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社保对象待遇不断提高;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五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7.3万套、竣工65万套。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成投用,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有农家书屋,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入大幅增长,2012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2.3%,比重居全国第一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职教攻坚行动计划完成预期目标,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和27.22%、分别比2007年提高22.3个和7.54个百分点,高等院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卫生机构病床新增11万张,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成效明显。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倡导树立让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现实受益者的理念,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重大项目建设、城市改造、征地拆迁、土地整治、移民搬迁、矿产开发等工作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及长远生计。不断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城乡社区和基层自治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平安河南建设扎实推进,信访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和公务员素质明显提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做好政府立法工作,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请审议通过32件地方性法规,制定发布47件省政府规章;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驻豫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取得新成效。外事、侨务、港澳、对台、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史志、文史、地质、气象、测绘、地震、人防、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四川江油和新疆阿克苏任务,全面展开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和农十三师工作。

    各位代表!

    经过五年艰苦奋斗,河南发展站上了新的战略起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挑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低,需求动力不足,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总体低端化,创新能力偏弱,质量效益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基础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经济发展瓶颈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不高,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政府工作仍存在许多缺点和不少问题:一些地方或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学、就医、住房、环保、安全生产等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有差距,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意识、法律意识还不够强,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部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问题仍然突出,一些领域不正之风还比较严重,少数干部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引为重视,继续努力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