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5日 曲福田)

2014年01月29日 09:19   来源:地方新闻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淮安市市长曲福田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5日在淮安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曲福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淮安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牢记习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的殷切嘱托,围绕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确立的“两大目标”,全力聚焦“五大突破”,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十项重点工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态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向好态势,实现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160亿元,增长12%,人均超过7200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建筑业产值跃上千亿元台阶,分别达1134亿元、1130亿元和1032亿元。主要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省前列,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1.4亿元,增长16.2%,税收占比达8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53亿元,增长22.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37亿元和1398亿元,增长14.2%和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1亿元,增长13.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5456元和11045元,增长10.7%和12.3%。二是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连淮扬镇铁路正式立项,徐宿淮盐铁路有望尽快获批,淮安向高铁时代迈出关键一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市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发展得到省政府个性化政策扶持,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15亿美元的实联化工纯碱项目竣工投产,将助推“中国新盐都”加快建设;白马湖作为全省唯一项目被列入国家“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投资计划,省运会场馆基本建成,里运河文化长廊、金融中心、科教产业园全面启动建设。全市有17个项目列入省政府2014年200个重大项目实施计划。这些都为我市全局及长远发展增创了新的优势。三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主攻薄弱环节,补齐指标短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市化率分别提高到1.5%和55%,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综合覆盖面达95%以上,以市为单位达到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标准,比省定时间提前4年,清河、清浦、洪泽、金湖、盱眙顺利通过验收,为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我们重点抓了五个方面工作:

  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扩量提质。工业经济实现新提升。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新开工投资超亿元项目153个、新竣工103个,天士力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立方电子薄膜等15个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804亿元,增长22.4%。企业运行质效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实现销售4758亿元、利税413亿元、利润219亿元,分别增长20.2%、19.4%和21.8%,新增销售超百亿元企业1户。“4+2”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向高端攀升,盐化新材料产业呈现出企业规模化和集聚集群发展态势,电子信息产业正由电子元器件加工向整机生产跨越、由软件开发向信息服务延伸。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新型主体培育和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58个,新增销售超亿元龙头企业14户,组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04个,培育家庭农场353个,获批建设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淮阴区创成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注重品牌培育,新注册“淮阴黑猪”等地理标志商标33件,总量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着力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完成水利投入33.7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农机推广和粮食收购工作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开工建设中国移动呼叫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规模以上经营性服务业投资249亿元,增长21.3%。29家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综合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淮安现代商务集聚区获批全省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漕运博物馆创成4A级景区。引进苏州银行、广发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服务业增加值达900亿元,增长13.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创新能力得到新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势头强劲,引进中国科学院、东南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成立苏北首家工业研究院,建成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新建市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86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7家、累计达147家,新获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24%。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成效明显,引进省“双创计划”人才16名,带动燃气发动机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上升至第51位。

  注重激发内在活力和集聚资源要素,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善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全面整合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筹建新的市政务服务中心。突出简政放权,清理下放行政许可10项、非许可审批6项,将61个事项由前置审批转为后置审批。实施第五轮行政提速,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再造,平均审批环节由5个缩减到3.2个。积极推进金湖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创新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扎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总结推广马坝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经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形成新格局。在巩固闽资、浙资高地的基础上,北上广深和环渤海湾等区域招商引资取得突破,北京首创、上海国际、中兴通讯、青岛海尔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在主攻台资、港资的同时,积极拓展欧美日韩招商,新批项目14个。新引进投资超亿元或超3000万美元项目231个,其中超10亿元或超9000万美元项目25个。外资利用质态得到提升,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开工项目到账外资占比达61.5%,提高了28.3个百分点。产业链项目招引取得重大进展,中兴4G智慧产业园、天地龙智能电网等一批投资超30亿元重大项目正式签约,新世代半导体、惠浦OLED液晶显示屏等一批投资超5亿美元外资项目成功引进,富士康智能电视、奔驰系列商用客车等一批终端产品项目相继落户,将带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台资高地加速崛起。成功举办第八届台商论坛、“台湾·淮安周”等系列活动,淮安在岛内影响不断扩大,再次荣获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称号。

  新落户耐斯、江兴锻压等知名台企,引进京永自行车、丰华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实际利用台资5.8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台资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园区载体全面提升。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启动规划建设12个国别园区,盱眙凹土科技园获批省级产业集聚示范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进位,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升至第22位,涟水、金湖经济开发区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板块。

  重抓中心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城乡统筹步伐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投入890多亿元,实施867个城建项目,“四馆”、大剧院等基本竣工,健康东路整治及大同路中段建设、水门桥改造等全面完成,雨润新天地、茂业百货、力宝广场等项目进展顺利,公共自行车一期工程和市老年公寓建成投运,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启动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全面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不断提升。强化四个县城对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中等城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宿淮铁路全面建成,高铁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一类航空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年度审理计划,淮安涟水机场通航城市增加到16个。205国道淮安西绕城段基本建成,金马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入江水道整治有序推进,盐河航道整治全面完成。小城镇和新农村加快建设。完成15个乡镇、80个村庄规划修编,着力打造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4820”市域小城镇体系。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改建农村公路636公里,新建区域水厂2座,新增区域供水乡镇8个。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9135个村庄环境整治,新创三星级康居乡村16个,码头镇码头村和塔集镇陆河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加快产镇融合步伐,乡镇工业集中区实现开票销售484亿元,新入驻投资超3000万元项目244个。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投入6.6亿元建成一批乡镇污水、垃圾等处理设施,新增成片林4.3万亩,金湖、清浦在苏北率先创成省级生态县区并通过国家级技术评估,新增1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286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加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生态新城创成苏北唯一的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PM2.5监测实现全覆盖,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超过70亿元,以市为单位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成绩进入全省前列,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苏北第一。获批筹建江苏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新增3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产学研合作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开展千名淮医进社区等惠民活动,新创13个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市中医院创成三甲医院。大运河淮安段申遗顺利通过验收,首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戏剧文化奖和省文华大奖。精心组织省运会筹备工作,成功承办一批全国和省级赛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为全国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市。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10%,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32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97%、95%和99.9%。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扶贫资金5.7亿元,14.8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投入35.8亿元,完成十大类20项民生实事。新建40所幼儿园,全面完成中小学校安工程三年任务;新建10所惠民示范医院,实行免费婚检和孕检;市区新建10个公交站场,新增80辆新能源公交车和260辆出租车,新开通镇村公交乡镇17个;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和290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超过50%,落实残疾人庇护性劳动项目45个,5.13万户城乡低保家庭享受免费收看有线电视;超额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任务。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更加注重统筹谋划。按照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省委省政府“八项工程”工作部署和市委跨越发展目标要求,分别制定“十大行动计划”和“五大突破”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3-5年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举措。切实把握新时期淮安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全域规划、多规融合,完成市域主体功能区等综合性规划,加快构建“一区两片四轴”总体空间格局,高水平编制里运河文化长廊、白马湖保护开发等一批专项规划,努力以科学规划提升决策水平、增强投资信心、引领跨越发展。更加注重政策创新。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十八条意见”,在全省率先实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零首付”,加大初次创业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扶持力度,推动新一轮全民创业、淮商崛起,新发展私营企业1.1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351.2亿元。制定加强市区土地经营管理“五统一”意见和“飞地”政策,推行用地指标市场交易,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出台专项金融支持政策,实施科技和小微企业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信贷融资实现较快增长。更加注重重点突破。立足长远发展和群众期盼,以铁路规划建设等“十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强化统筹谋划和向上争取,有效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项目和园区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突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行“一县一题”专项扶持,支持淮阴区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盱眙宁淮新兴科技产业园和涟水盐河产业带规划建设,淮安古城保护开发、洪泽湖旅游开发及金湖“一主四辅”城镇体系规划建设等取得重要进展。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加大市直部门招商考核力度,采取季观摩、双月谈、月例会等方式,强化督查会办,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率显著提高。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大力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在苏北率先通过省法治政府建设阶段性目标考核验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更加注重协调推进。深入开展大接访、法治惠民活动,重大事项全部实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金盾护航、网格化社会管理、十大维权中心和十大警务中心建设等创新举措不断完善。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机制,预防犯罪、消防检查和食品安全等工作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第五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双拥“三就”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国际友城、友好交流城市10个,国际交流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援疆工作成绩显著,十大援建项目进展顺利。统计、审计、国资、物价、民防、供电、供销、仲裁、海关、检验检疫、机关事务、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关心下一代、红十字、老区开发、地震、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新的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力克服不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突出谋划布局、主动调整、打牢基础、加快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驻淮单位及部队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淮安建设发展的企业家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少数指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进位争先压力不断加大;产业集聚程度不够高,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强,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二元体制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有待加快;去年下半年以来空气污染指数时有反弹,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亟待加强;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的力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行政效能、服务意识仍需提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