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0日在淄博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徐景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在中共淄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导向,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这是我们努力攻坚克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的一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左右。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307亿元,增长71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8%和1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0%和131%。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91%和101%。财政收入增幅同比有所回落,主要是宏观经济持续下行、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主动减费降负等综合因素所致,2013年,全市地方税收突破200亿元,增长1102%,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同比提高259个百分点,这说明全市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扎实,质量稳步提高。在保持合理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出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和扶持“双500强”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市384个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7761亿元,170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成功举办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经贸活动、赴港赴台经贸招商活动、浙商闽商走进淄博投资贸易洽谈活动、陶博会暨新材料技术论坛以及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成功签约一批重大项目,实际到位外来投资达283亿元,为下步发展积蓄了后劲和力量。
——这是我们加快转调创新,城市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出台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八条意见,预计全年完成技改投资850亿元,增长214%,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85%;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税、利润增幅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65个和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0%左右。建成MEMS研发中试平台、新材料展示和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台北齐鲁科技园等海外孵化器,策划举办11期“创新大讲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实施质量强市战略,鲁泰纺织荣获全国质量奖,东岳高分子荣获“省长质量奖”,35个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先进制造、新医药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加速启动,淄博石嘴山工业园和部分境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工程,华润城市综合体、太保在线服务科技公司、淄博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茂业天地、彩世界商业广场等大型商业设施建成开业,服务业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27万亩,山东黑牛特色产业园等被认定为全省高效生态特色产业园,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这是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的一年。淄博新区建设全面提速,金融、商务等重要功能区块及水系、路网建设扎实推进,荣获全省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称号。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南水北调续建配套主体工程、G205改造示范工程竣工,电网建设“十二五”投资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下大气力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区域供暖热水管网改造等惠民工程,通过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14个省、市级示范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亿元,财政收入增长305%,产城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64万户,完成危房改造1645户,改造农村公路3356公里,新解决138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重点企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及城市污水管网改造,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扎实搞好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造林面积137万亩、新增城市绿地316公顷,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443%。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项目132项,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坚持保障科学发展与提高用地效率并重,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
——这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民生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7%。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和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977%和1464%,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63%。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顺利整合,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以及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保障、孤儿养育、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保障救助标准持续提高。探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城乡2896户特困家庭实施特别救济。启动“十万农户脱贫奔康工程”,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和太河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经济项目212项,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157元,376万户、912万人实现脱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及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市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欠发达区县闯出新路子,“十艺节”筹办和参演工作实现双丰收,十二届全运会参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市荣获“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扎实构建社会治理“三四二”格局,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毫不放松地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着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43%、154%,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统计、审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防震减灾、气象、人防、史志、档案、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援藏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这是我们积极改革创新,区域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一年。抓住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全国资源型城市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大机遇,借势借力加快发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功实施公司制改造,挂牌企业达到291家,直接和间接融资额超过100亿元。东营银行、青岛银行等外埠银行入驻淄博,高新区企业债券、市城市资产运营公司债券获批发行。出台《淄博市民间融资管理暂行办法》,市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建成运营,整顿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营改增”试点改革顺利推进。组建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市35%左右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出台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揽子意见,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418%,建设项目“联审代办”和“一费制”启动实施,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有效激发了创业创新活力。
一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倡俭治奢、倡勤治懒,改进服务、提高效能。积极推行“两条线”工作法,着力突破重点、打造亮点,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通过开办“市长市民面对面”节目等有效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改进政府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与社会各界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的结果。市人大、市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以及大气质量管控、水资源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视察监督、专题调研和政策建议,对推动政府加强和改进相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淄单位、驻淄部队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海内外所有关心支持淄博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原料型和初加工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保障和改善民生压力加大,结构性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政府职能存在“缺位、越位、错位”问题,营商环境离市场主体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时俱进地丰富完善发展实干和以项目建设为纲的工作导向,在持续增长中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经过全市上下艰苦不懈地努力,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市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发展路径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淄博经济已经到了只有加速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
我们必须以转方式的主动、调结构的主动、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上的主动和区域竞争中的主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下决心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束缚,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和办法,集中力量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加快转移淘汰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创发展新优势。拿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和胆识,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措施和办法,敢于忍受产业转型需要经历的阵痛,敢于承受可能带来的风险,凝聚共识,坚韧不拔,一抓到底。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市委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提出这样的指标体系建议,主要是兼顾就业形势、市场状况、资源环境承载等因素,更好地引导各级各方面把精力集中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集中到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上,集中到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上。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力量做好“加减乘”促转调的三篇文章。推动结构升级、转型发展,要立足淄博实际、把握内在规律,强基固本做“加法”,节能环保做“减法”,创新驱动做“乘法”,深层着力、精准发力,推动产业内部结构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三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做好加法,加速传统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围绕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规划实施主导产业“铸链”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化工、机械、建材、冶金、轻工、医药、纺织七大传统主导产业链,以大规模技术改造为主要抓手,逐条制定改造提升方案,逐个企业策划落实技改项目,通过发挥基础优势自我补链、加强链上企业横向联合协同强链、引进国内外顶尖企业借力拉链等多种途径,广泛采用先进装备和先进工艺,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端、形成集群。要较大幅度增加技改专项资金,对各区县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改专门考核,倒排工期、强力推进,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技改投入突破3000亿元,到2017年对传统产业普遍改造一遍。通过大力实施主导产业“铸链”提升工程,显著提高最终产品、绿色产品、高端产品比重,降低原材料和中间产品、高消耗高排放产品比重,大幅度提高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7%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现有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40%的重点企业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加速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做好减法,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我市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资源约束特别严重,必须下大决心压减低端、腾笼换鸟,以能耗和污染排放的“减法”,助推企业重生和效益提升的“加法”。一是积极有序转移一批。对那些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丧失比较优势的产能,积极实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益的转移,通过有序转移,发展贸易、重组债务、降低成本,努力做到过剩产能转出去、能耗物耗降下来、企业效益升上去。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策划建设好一批境外、市外淄博工业园区,研究转移腾空土地工业转商住等政策,对“走出去”的企业给予大力度的支持,确保企业不论转到哪里,总部都留在淄博,财税增长都体现在淄博。二是强力关停淘汰一批。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年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环境、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分阶段、分行业逐步提高能耗和排放强制性标准,引导相关企业主动转产或退出。对那些包袱越来越重、越做越亏、确实没有改造治理前途的企业,排出关停的时间表,制定关停方案和维稳措施,在扎实做好职工安置和社保接续等工作、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积极果断实施关停。三是严把源头控住一批。严格能耗和排污总量控制,对新建项目实施能耗和排放减量替代,对新增煤炭消耗的项目严格限批,逐步做到煤炭消费只减不增,坚决把住环保节能门槛。推进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争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做好乘法,着力培植重大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和引领转型升级的新的重大增长极,对转型升级具有乘数和倍增效应,要集中要素、集成政策,全力支持,加快构筑我市新的竞争优势。一是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把握核心技术这个命脉,抓住新的巨大市场需求这个关键,立足我市比较优势,以培植先进陶瓷、稀土材料、环保催化剂、新能源汽车等首批20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为主要抓手,“主链”与“子链”相结合,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组建创新联盟,实施创新发展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力争20条创新链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左右,到“十二五”末,使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成为3000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装备产业、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电子信息和新医药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要把规划建设新能源、新环保等重点产业功能区,作为发展新兴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战略平台,引进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生产要素集成,大幅提高园区经济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真正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拿出不亚于抓工业、甚至超出抓工业的重视程度、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真抓、大抓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淄博最需要、也最有条件做大做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力量抓好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化工物流基地和新材料物流中心、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和山东工业设计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搞好首批国家信息消费城市试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齐文化开发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齐古城、魔幻聊斋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形成重点景区景点的集成优势,以“体验齐文化、游览古村落”为主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发展旅游服务业,培育壮大骨干旅行社,努力把淄博打造成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力发展社会养老、社区服务、医疗健康和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和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提高服务业在科学发展考核中的权重,全面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服务业占比达到43%,到2020年达到50%以上,基本形成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