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经济资料库 > 报告·规划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4年行动计划

2014年02月10日 16:29   来源:山西晚报   刘捷 李晶

  60项重大事项

  1、抓好国家赋权的三项重大改革事项。

  2、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

  3、推进山西综合能源基地建设。

  4、加快晋电外送通道建设。

  5、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依托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探索建立科技基础资源平台开放共享机制。

  6、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7、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8、山西科技创新城比照享受 “中关村”政策。

  9、实施人才引进、“千人百县”服务工程。

  10、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

  11、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

  12、加快煤化工基地建设。

  1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14、构建现代能源交易市场体系。

  15、加快推进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

  16、培育发展中小微企业。

  17、扩大大用户直供电试点。

  18、推进旅游资源整合。

  19、实施低碳创新行动计划。

  20、争取在山西举办国际低碳发展论坛。

  21、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

  22、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

  23、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24、加快山西大水网建设。

  25、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26、加快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建设。

  27、实施太原市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8、开展合同环境服务。

  29、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30、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

  31、推进晋北、晋南、晋东南三大城镇群发展。

  32、推进大县城建设。

  33、实施百镇建设工程。

  34、加大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5、创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

  36、推进矿区城镇化。

  37、加大“三农”投入力度。

  38、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39、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40、深入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

  41、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

  42、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3、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4、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

  45、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46、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47、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48、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49、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50、打造地方领军金融机构。

  51、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52、争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53、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54、强化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

  55、实施以盐碱地开发为重点的土地整治工程。

  56、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57、推进“飞地经济”发展。

  58、积极稳妥推进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加快大同市中心城区的城、郊、矿区调整设置工作,运城市临猗县争取撤县设区,朔州市怀仁县、长治市襄垣县等县争取撤县设市。

  59、建立完善转型综改统计指标体系。

  60、完善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5个重大课题

  1、促进山西煤炭经济向综合能源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研究。

  2、理顺资源产业收益分配体制研究。

  3、资源和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研究。

  4、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机制研究。

  5、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直管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