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2日在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李文荣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2013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集中显现的社会矛盾,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沉着应对困难和挑战,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保持了全市经济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450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1∶45∶49.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0.8亿元,增长19.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3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0亿元,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69元,分别增长12.3%、15.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二)产业建设扎实有力,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以“8185”产业培育提升为抓手,加快重点产业培育。粮食产量123万吨,烤烟效益显著提升,都市农庄试点取得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25户,增加值增长12%。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项,竣工55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88%,杨林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14个泛亚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主城商品交易市场有序搬迁,建成51个菜市场和9条美食街区。全市接待游客5600万人次,增长19%;旅游总收入516亿元,增长21%。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城镇新增就业12.4万人、再就业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7%。扶持1.4万人成功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34万人,转移就业23.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分别达96.7%、97.8%。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覆盖率均提高到96%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平均增幅分别达15.2%和17%。建成保障性住房4.47万套。完成26所高(完)中新建、迁建、改扩建项目。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6.5%,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读人数达20万人。61万贫困学生得到资助,36万农村学生在营养改善计划中受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持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482万人次。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试营业。民营医院达171家,床位1.2万张。人口自然增长率5.6%。。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22项。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成功举办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市第十届民运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应对网络舆情。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覆盖全市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基本形成。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民族团结、宗教和睦。
(四)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载体功能得到提升。编制完成各类规划54个,基本实现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环滇主城四片城市形象设计“三个全覆盖”。武昆高速、绕城高速西北段、阳宗海西部快线一期建成通车,南连接线、功待、黄马高速等项目顺利推进,呈澄高速等9个项目开工。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南段通车试运营,3号线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完成5条铁路征地拆迁,新火车南站开工建设。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全线贯通。完成以“六路一江”为重点的景观亮化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北京路等31条城市道路、9条微循环道路和17个交通节点。建成70个立体停车场。主城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47.3%。完成牛栏江应急备用水源补给工程,清水海引水工程每天可向城市供水30万立方米。以城中村为主的城市更新改造取得新成效。呈贡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实施。
(五)滇池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围绕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启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投资88.6亿元。埋设截污管网153公里。第九、十污水处理厂及主城10个调蓄池通水运行。拆除环湖路内大棚1055亩、防浪堤43公里,建设生态堤埂23公里,增加滇池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完成盘龙江清淤除障30万立方米。滇池外海水体透明度上升4.88%,草海、外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别下降0.86%和1.2%。阳宗海湖体水质保持稳定。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修复8184亩,市级退耕还林20.4万亩,新增城市绿地1028公顷,森林覆盖率48%,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完成节能减排重点项目196个,10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投入运行。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3天。
(六)县域经济协调推进,城乡发展加速融合。各县(市)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五华、官渡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均超过700亿元,6个县区被评为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节约集约用地,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16万亩。“农转城”28.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68%。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8万户。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450公里。新增城乡公交线路11条,公交“镇镇通”实现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94.5%。建成68件农村抗旱应急工程、41件水源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8万件“爱心水窖”。建成142个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和30个市级示范村。145个重点贫困行政村基本实现“一通六有”,解决6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七)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日益显现。进一步下放市级审批权限10项。“营改增”试点启动实施。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1560亿元,增长14%以上。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20所县级公立医院被列为国家改革试点,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增长13.2%;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297亿元,增长4.8%。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增长18%。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成绩,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新引进25家金融机构。缔结国际友城3个,孟加拉国在昆设立领事馆。圆满完成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1届昆交会、第13届亚洲艺术节筹办和服务保障工作。
(八)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制定、修订政府规章7件,提请市人大制定、修订、废止地方性法规11件。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93件、市政协提案546件。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微博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要求,切实改进作风、文风和会风,“三公”经费压缩19.6%。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单位、驻昆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昆明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经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行政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不高,监管不到位,公共产品提供还不够;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对历史文脉传承保护利用不够,市容市貌脏乱差、交通拥堵等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修复难度大,滇池治理任重道远;社会矛盾多发易发、交错叠加,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少数部门和公务员精神懈怠、作风漂浮、能力不足,“四风”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稳中求进,奋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以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为主旋律,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方式、调结构,保持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今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强化产业拉动,深入推进产业建设年活动,努力构建“8185”+X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3.5%和12%以上。强化投资拉动,实施重点项目220项,投资77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及民生项目90项,投资349亿元;产业项目90项,投资426亿元;推进前期项目40项。加强项目土地储备,严格执行净地出让制度,全面实施网上交易,完善项目引进评审和退出机制,预留大项目用地空间。整合财政资金,实施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奖励引导等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消费拉动,巩固发展餐饮、商贸等传统消费,积极培育文化、信息、休闲等消费热点,加快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网购网销等新兴消费业态,引导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健康发展。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坚持工业打头阵,加快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化工、黑色金属及建材等传统工业,加速发展生物医药、非烟轻工等消费品工业,培育石油炼化及天然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工业企业“去库存化”。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项、竣工50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980户。按照“产城一体化”要求,完成全市工业布局规划调整。积极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打造一批城市综合体,推进以东风广场片区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老螺蛳湾片区等次级商务区建设,新增总部企业20户、楼宇面积16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城市传统商圈,加强社区商业设施建设,培育地铁商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抓住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强化金融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加强以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快主城商品交易市场整治搬迁。推进泛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培育10家物流企业集团。以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巩固烤烟支柱,提高蔬菜、花卉效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嵩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斗南国际花卉园等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都市农庄、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30个。壮大民营经济,新增1万户小微企业,培育50户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突破1700亿元。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7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1.4%。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实施6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4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企业技术中心40家以上、省级名牌产品20个以上。培育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5个院士工作站,新增3个博士后工作扶持站。开展25项“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新增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10家。启动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万人、转移就业15万人。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确保实名登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困难毕业生100%就业。扶持自主创业,创建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5个、农业创业示范乡村20个。
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保险全民覆盖,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完善落实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标准和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提高15%以上。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4500张,启动建设6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重点,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6万套,做好保障房分配、配套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2.5万户。
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着力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7%以上。实施义务教育“增量扩优”工程,巩固提高普通高中“强基提质”成果,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2%以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提升民办教育。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加快实施校舍改造工程,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建设更高标准的健康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增病床3000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3.5人。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市区医院、市中医院呈贡新区医院全面投入使用。开展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试点,完善社区双向转诊医疗模式。加强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强化“平安昆明”建设,健全立体化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网络安全防控,维护良好网络秩序。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确保90%以上社区创建达标。搞好粮食流通储备,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履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总体平稳,让市民买菜更方便。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机制,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创建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3个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做好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第十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美丽春城
以更大的举措治理滇池。深入实施滇池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8个治理项目、投资126亿元以上。突出抓好彻底截污、水体置换和生态建设,强化“河(段)长责任制”和“河道三包”责任制,确保国家考核的16条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标率70%以上。推进第十一、十二污水处理厂及底泥疏浚三期等工程,完成主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外排、污泥处置及牛栏江滇池补水出水口瀑布公园等项目。建设11个环湖湿地生态公园,抓好滇池流域“五采区”植被恢复和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努力实现滇池流域面山绿化全覆盖。
下大力气保护好生态环境。新造林35万亩以上,市级退耕还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49%以上。做好高速公路沿线、城市道路和街头绿化,完善三级公园绿地体系,提升“十大公园”品质,保护恢复“三山一水”生态格局和特色风貌。抓好牛栏江、南盘江、螳螂川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饮用水源区和生态脆弱区保护。深入开展生态县、乡(镇)、村和绿色学校、社区创建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严格环保执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巩固提升“四创两争”成果,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全力提高低碳发展水平。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一批低碳、节能重点工程,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园区和企业。推广应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广绿色建筑,主城五区、三个开发(度假)区和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新建建筑全部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区域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控制。加强PM2.5监测,整治汽车尾气、工地扬尘污染,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
(四)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按照“一湖四片、一主四辅、一城多点”空间布局,完成总规修订和报批工作,抓好控制性详规、分区规划、片区规划、小区规划和单体设计。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编制完成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市域与滇池流域永久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推进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三规合一”。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强化城市色彩和空间形态控制,突出春城特色的城市设计,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的城市风貌。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增强规划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3015行动计划”,完善“一湖四片”、“一主四辅”道路网络,初步建立环滇池立体交通体系。加快绕城高速东南段、呈澄高速、黄马高速、金东大桥、寻倘、东倘、禄倘等项目建设,完成老昆洛路朱家村至呈贡段提升改造,长嵩大道、南连接线建成通车。加快新火车南站及外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延长线和2、3、6号线二期工程,1、2号线首期工程全线开通试运营。完善人防、电力、燃气、排水防涝、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市政设施。推进“六大片区”建设,提速呈贡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市文化馆、中心图书馆、文化传媒中心等项目建设。抓住云南打造航空强省的机遇,加快空港经济区建设。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千方百计缓解交通拥堵,实施城市干道、支次路网和微循环系统建设,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完善交通标识等设施,强化交通秩序管理,实行主城大货车限行。加快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2%。抓好道路桥梁安全管理,加强城市照明和景观亮化管护。强化文明施工,整治渣土运输,严格规范道路开挖。坚持先建后拆、平稳拆迁、和谐拆迁,推进中心城区旧厂旧村旧城更新改造,坚决制止违法加层、无序建房和违规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开展“城市清洁工程”行动,实行“路长制”,集中整治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城市主要出入口环境卫生,整治占道经营,防止“脏乱差”现象反弹。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快科学调度水源,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推进“三网融合”和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建设。加快打造“智慧城市”。
促进文化昆明建设。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推进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15个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程。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建设,完成第四批国家级名录申报及文庙恢复性修建项目一期工程。鼓励民营文艺院团、演出市场中介和娱乐企业连锁发展,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产业品牌。推进“户户通”建设,启动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实现基层公共文化站(室)建设达标率90%以上。加快“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推进文旅融合,构建“一核一带一群四片九区”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十大景点”建设,抓好古滇国文化旅游名城等一批旅游项目。开展“十个一”旅游信息化建设和宣传营销活动,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完善落实政策措施,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走特色化、差异化道路,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做好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工作,凡属基层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一律下放。推进晋宁撤县设区和嵩明、宜良撤县设市工作。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开发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稳步推进城镇上山,完成“农转城”1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69%。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续建3件中型、14件小(一)型水源工程,新开工1件中型、3件小(一)型水库和40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完成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450公里,加强农村道路管养。新建气象公共信息电子显示屏1800块。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注重保留村庄自然文化风貌,遏制农村建房的随意性、零散性和无序性,建设“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以安宁南部、呈贡万溪冲片区和市域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打造9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建成70个省级美丽乡村和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实施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启动129个重点贫困行政村“一通六有”建设,实施省级16个行政村、市级2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做好4个整乡推进续建工作。抓好东川和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扶贫攻坚,加快倘甸扶贫开发综合实验示范区建设,易地搬迁1400人。
(六)致力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合作竞争新优势
推进对外贸易平稳发展。优化外贸结构,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3亿美元。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加大对高新技术、生物制药产品出口扶持力度,提高机电、有色冶金和农产品等优势特色产品出口规模。加快打造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文化、金融保险等服务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开展并购投资、证券投资和联合投资,承揽境外大工程、大项目。做好昆明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申报建设工作。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围绕“8185”产业培育提升和“3015”行动计划,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实行领导招商、团队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确保实际利用外资17.9亿美元以上,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250亿元以上。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及港澳台、东盟、南亚为重点,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先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改进考核办法,把项目资金到位率、产出率、集聚率、就业率、土地集约率作为重要指标,强化业绩评价、跟踪问效,促进项目落地、竣工达产。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合作领域,提升与泛珠三角、成渝、北部湾等区域的合作水平,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配合省做好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重点开发建设好东区。扩大与边境州市合作,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依托南博会、昆交会、农博会等平台,拓展对外合作领域。巩固发展国际友城关系。
三、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们必须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抓住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先行先试、稳扎稳打,大胆创新、重点突破,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一)突出抓好经济领域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加快市交投公司、滇池水务股份公司上市进程。鼓励国有、集体与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性项目资源配置,构建规划、国土、土储、属地政府和投融资公司的联动协调机制。坚持“谁举债、谁偿还、谁承担责任”,建立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严控新增债务,逐步化解存量债务,有效防控债务风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合理划分市级和县(市)区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和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建立健全公益性服务企业价格补贴机制。推进工商登记制度便利化改革,制定负面清单,实行非禁即入,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改革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健全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稳妥推动地权、林权、财产权流转租赁、抵押融资。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办法,逐步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市场化分配的措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开展农村水价改革试点。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政府权力行使。实行投资项目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相分离,切实解决审批难、落地难问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革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事务性管理服务,以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科学确定绩效考核标准,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清水海等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反哺力度。加快建立滇池流域生态保护机制和环滇池区域开发建设机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严格执行环评限批,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制度、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及预警机制,推进数字环保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五)全面推进民生事业改革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优质学校跨区域发展,实行学区化管理。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异地中考政策和外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管理办法。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形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建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完善社会保险衔接转续机制。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和救助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办医,构建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力度,落实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六)大力创新社会治理
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增强基层组织社会治理和维护稳定的能力,引导社会各方有效参与,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动互补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网络。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推行网上受理信访、部门联合接访和市县乡三级视频联合接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各位代表!建设一个高效廉洁、务实为民的政府,是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保证。我们将坚持依法治市,深化“法治昆明”建设,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咨询、听证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扎实有效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践行“昆明干部精神”,真抓实干、取信于民。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五年规划,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经费审批管理和报销制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严格公务接待标准,严禁公款吃喝、多占办公用房及乱发奖金、实物、补贴,落实婚丧喜庆、公务用车、公共场所禁烟等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营造清正、清廉、清明的良好政风。
各位代表!昆明的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共同谱写好“中国梦”的昆明篇章!
名词解释
1. 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以发展现代物流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2.“六路一江”景观亮化 东风路、三市街、翠湖南路、人民路、青年路、北京路和盘龙江是昆明夜景总体规划中“茶花”的中心部分,“六路一江”景观亮化通过建筑照明、道路景观照明、水系照明、节点照明、广告照明,空中、立面、地面三维营造,全方位展示昆明现代繁华的都市夜景。
3.一通六有 重点贫困行政村基本实现通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简易公路,村内通硬化路),有房住、有产业、有水喝、有学上、有病能就医、有活动场所。
4.“8185”+ X现代产业体系 在深入推进“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同时,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X)。
5. 十大公园 金殿名胜区、大观公园、昆明动物园、黑龙潭公园、西华公园、昙华寺公园、郊野公园、翠湖公园、西山风景名胜区、海埂公园。
6. 三山一水 包括大小三山一水。大三山一水:碧鸡山、长虫山、金马山,滇池。小三山一水:云大山、圆通山、五华山,翠湖。
7.自然保护小区 面积较小、由县级以下行政机关设定保护的自然区域,或是在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区域以外划定的保护地段。自然保护小区是自然保护区的延伸和补充,对于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8.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9.六大片区 东城呈贡片区、南城晋城片区、西城海口片区、草海片区、空港片区、巫家坝片区。
10.一核一带一群四片九区 一核:主城核心区;一带: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一群:环滇池度假酒店和休闲娱乐产业集群;四片:东南部喀斯特旅游区、西部温泉休闲旅游区、东部高原草山旅游区和北部生态旅游区;九区:石林风景名胜区、环滇池旅游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世博新区、安宁温泉旅游区、轿子山旅游区、西翥生态旅游试验区、寻甸凤龙湾旅游区、嵩明嘉丽泽旅游区。
11.十大景点 石林风景名胜区、云南民族村、世博园、环滇池旅游区、星耀水乡、轿子山风景名胜区、安宁温泉、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宜良九乡风景名胜区、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
12. “十个一”旅游信息化建设和宣传营销活动 一批昆明旅游营销体验中心、一个昆明旅游专属电视频道、一本旅游直投刊物、一个手机客户端、一个电子商务媒体平台、一张“一卡通”旅游卡、一套新媒体营销“组合拳”、一个游客大数据采集网络、一组国内外客源地主题营销活动、一家重点战略营销合作企业。
13.三清四美三宜 三清: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四美: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三宜:宜居、宜业、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