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癫佬”变“精仔”
出现在记者面前的蔡卓亮,竟是个“80后”青年。一谈起石头,这个年轻人的表情顿时凝重起来——
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的蔡卓亮,唯一的选择是回到皇后村,一边务农一边到叔父的捞沙船上打工。一个暑热的中午,他照常在船上干活,突然,一块足球般大小的石头从沙石输送带上滚落下来,砸在脚趾上,流出了鲜血。疼痛不已的蔡卓亮顾不上止血,目光被脚边裂成两半的石块放射的奇特光彩吸引了。他捡起石块仔细察看,只见通透的石壁里纹理斑斓、似虫似草,那柔和明丽的色泽让人怦然心动。
蔡卓亮说:“这是南流江石和我的第一次‘艳遇’。从此,对这些石头多了一份关注。”
那以后,每天一有时间,蔡卓亮就要把随河沙一起被抽上船的石头收集起来,用铁锤敲开,细心察看内质。一年下来,敲开打碎的石头不下5万块。渐渐地,他摸出了南流江石一些特点:往往越是外部粗糙丑陋的石头,内质越是温润圆滑,色彩靓丽。
手头积攒起一定数量石头后,蔡卓亮常常挑选出一些品相好的去北海找石友观摩交流。其间,没少遭遇到嘲笑和否定。朋友们戏称他为“水哥”,笑他尽玩“水货”。村里人则叫他“癫佬”,说南流江石头多少年来都是砌猪栏的料,只有“癫佬”才把它们当宝。叔父也警告他:如果再玩石头,就不要在船上打工了!
为了继续玩石,蔡卓亮最终离开叔父的挖沙船,用很低廉的价钱租下一条被淘汰的残旧挖沙船,一边抽沙谋生,一边继续淘石。
2007年,为了彻底弄清南流江石的价值,蔡卓亮筹集一笔资金,背着装满南流江石料的大包小包,用两年时间相继赴梧州、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找北京国家珠宝检测中心、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等权威宝玉石检测机构鉴定。结果显示:他送去的南流江石,大多属玉髓、玛瑙,硬度高达7度,极具开发价值。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宝玉石检测中心总鉴定师刘士山分析认为,合浦、博白一带远古时活跃的地壳运动和火山岩浆喷发,为南流江流域形成各种类型宝玉石资源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蔡卓亮带回好消息后,北海、合浦一带的石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皇后村。蔡卓亮在村民们眼里也由“水哥”、“癫佬”变成了慧眼识宝的“精仔”。
如今,已经收集起数千块南流江石的蔡卓亮,最关心的事情不再是卖石赚钱,而是筹建南流江宝玉石旅游基地,建造一座南流江宝玉石博物馆。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