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小面在成都火了!纪录片《嘿!小面》播出后 成都网友论坛上火热推荐
■老外婆特色面熬制的垫江老咸菜
■现点现炒的万州号子面
■重庆街头的板凳面,如今也开到了成都。
■成都的一热胜三鲜在佐料上与重庆店没有分别
记者在成都寻面之旅中,发现了成都人吃面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如果你打算到成都开重庆小面店,以下五点建议供你参考。
1、虽然味道好坏最重要,但店面最好还是要装修一下,成都人更注意吃面时的综合体验,起码店面要清爽整洁。
2、成都人早餐多吃包子、油条、豆浆,很少吃面,可把营业重点时段放在午餐和晚餐,上午可适当休息。
3、不少成都人吃面就为尝个味道,因此一两面很畅销,千万不要抱着重庆这边“一两不卖”的习惯不放。
4、成都人吃面更讲究细节,如果你不想食客吃完后桌子上全扔满佐料残渣的话,海椒、花椒等佐料最好磨细一点。
5、根据受访的重庆面馆老板反馈,比起辣味来,多数成都人吃面时并不太喜欢麻味,所以花椒要少放些。
重庆晚报记者 彭洋 摄影报道
自11月21日央视播出纪录片《嘿!小面》后,重庆小面着实火了一把,而且还火到了外地,尤其是与重庆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成都。
现在在成都不少论坛上,网友们正火热推荐重庆小面并评头论足,《成都商报》甚至特意寻了三位好吃狗儿试吃成都的重庆小面,选了数家不错的重庆小面奉给读者。
重庆小面在成都火到哪种程度?上周,重庆晚报记者与在《嘿!小面》中号称吃遍重庆小面50强的面痴李杰平一起,踏上成都的寻面之旅。
面馆:一热胜三鲜
一天能卖出100多斤面
19日下午2时许,成都金牛区光荣北路26号一热胜三鲜面馆。“原本打算年底休息一下,但最近来吃面的突然多了两成,后来才知道他们看了一部叫《嘿!小面》的纪录片,才到处找重庆小面解馋的。”老板梁建对重庆晚报记者说。
这家店正是重庆小面50强之一———一热胜三鲜的成都分店,重庆店的老板张忠云是梁建的姐夫。
今年32岁的梁建是重庆巴南区人,2008年他从国有单位辞职,拿着姐夫资助的4万元来到成都开起一热胜三鲜分店。最初生意并不太好,一天也不过卖出四五十斤面,这让他苦恼不已,搞不懂为何在重庆招牌如此响亮的小面50强,无法博得成都人的青睐。
偶然在一次收拾餐桌时,他找到了症结———在食客吃完的碗旁堆满了豆瓣、花椒等佐料残渣,这显然是食客挑出来扔在桌上的。之后他注意观察,发现吃面的成都人大多有个习惯:佐料颗粒稍大一点都会挑出来。“重庆人吃面只讲味道,海椒花椒颗粒大一点有些人反而觉得香,一般不会管佐料是否粗糙,没想到成都人这么注重细节。”
梁建马上把佐料制作得更细,还弃用了只咸不香的本地酱油,改用重庆产黄花园酱油。在面条上为突出重庆特色,还专门找了一家面条店定制面条,把成都惯用的棒棒面(一种较粗的无碱或少碱面条)改为水面。
经过一个多月改良后,梁建的生意大有起色,如今一天能卖出100多斤面。梁建说,除了附近的居民,每天都有不少慕名而来的食客,这些食客大多变成了回头客。
面痴点评这家分店已得一热胜三鲜的真传,保留了总店口味,从佐料到面条的选择都参照重庆做法,可以说是原封不动地搬了过去。在成都来说,算是比较正统的重庆小面,只是麻辣上略有调整。
面馆:渝味面
让成都人也吃起板凳面
冯娟的渝味面面馆开在成都成华区龙湖三千里小区旁,虽然今年8月4日才开业,但一天能卖出100多斤面。
“生意好是因为味道,我们在成都的味道与在重庆几乎没什么变化。”冯娟说,虽然在成都叫渝味面,但在重庆她还有一个面馆,那就是重庆小面50强之一的赵五面庄。
成都人大多吃的是当地的棒棒面,为了能复制重庆的味道,开业之初冯娟考察了七八家面条店,最终锁定其中一家,并提出了要求:面条必须要反复压轧3次以上,以获得类似重庆小面绵轧的口感。11种佐料虽是在当地进货,但海椒等关键佐料还是会用重庆店的独特秘方炒制,榨菜等配料仍选用涪陵榨菜。
如果你以为板凳面是重庆特产,那就错了。讲究饮食文化的成都人,在遇到好味道时也能抛开架子。冯娟的面馆除了厅堂里的桌椅外,门外的人行道上也摆上四五张矮小方桌,食客坐在塑料凳上一样吃得不亦乐乎。家住龙湖三千里1期的顾阳是这里的常客,他认为重庆小面要在成都成功,就要保留重庆味的面条形式和佐料,但在重口味上适当减弱一点。对此,冯娟在口感和味道上也做了细小的调整,比如豌杂面中的豌豆,就要比重庆熬制得更硬一点,因为很多成都食客曾抱怨豌豆没什么嚼头。另外,比起重庆的赵五面庄,渝味面的麻辣味也要弱一些。
面痴点评 基本上是地道重庆味,调料和口味与总店相差不大,只是麻辣上略有调整,在成都来说应算是比较正宗的重庆小面了。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