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社局、公安局联手打击“骗保”行为

2013年12月27日 16:31   来源:羊城晚报    

  全民微信任

  共享好生活

  社会需要“微信任”,同时也需要法律为诚信护航。12月份,广州市人社局、市公安局签署社保反欺诈合作备忘录,两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伪造资料欲骗职工社保

  两年前,一直自由择业的周女士,眼看自己快50岁了,办理了居民养老保险,得知每月养老金很少,心里不爽,“其实,真不是在乎那点钱,而是觉得,老公和中学同学退休后都能领几千元,自己才几百元,觉得面子过不去,也想有个好待遇。”

  有人介绍她认识了从广州一家国有企业工会主席岗位上退休的周×斯。听说周女士有广州户口,周×斯满口答应,说一定能给她转成职工社保,退休后每月至少2000元。

  后来,周×斯通过伪造人事档案,并在档案中伪造《广州市职工连续工龄审核表》等资料,让周女士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达到要求,然后再活动广州市社保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将周女士信息录入到系统,让周女士社保缴费年限瞬间延长,有资格以职工身份,在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正当周女士做着“退休后领取职工退休金”的美梦时,周×斯等人作假东窗事发,6人相继被逮捕,周女士花出去的5万元追不回来了。

  今年2月,周×斯犯诈骗罪,处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3万元,违法所得240万元被没收上缴国库;其余5人分别获刑一年九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六人均认罪服判,没有上诉。

  外地人挂靠公司骗医保

  按照现行政策,没有固定工作的外来人员无法参加医疗保险,一些重病患者就挂靠劳务公司,通过虚构劳动关系参保,以此享受医保待遇。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客观需求,催生了骗保市场。

  去年5月,省社保基金管理局调查显示,一些非广州户籍人员,通过挂靠公司违规参加广州医保,骗取门诊特定项目待遇,还有一些人骗取或重复领取社保资金,有人也靠“死亡冒领”社保基金。

  在广州,有医保定点医院、药店违规骗取社保、医保资金。广州曾查处25家医疗机构、12家药店,追回违规申报的医保基金97万元,有家药店甚至允许参保人通过医保资金买月饼。

  广州市医保局曾分析2005年至2011年之间3.6万条参保人申请门诊特定项目、超过8000家参保单位数据,发现一些外地参保人申请抗排异、透析项目的人数很多;有些小企业参保人数少,但门诊特定项目申请比例相当高……广州市人社部门一举查处107人涉嫌通过“门诊特定项目”骗保。

  发现骗保行为移交警方

  来自警方消息,非法骗取、套取社保基金的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多发态势。从已破获的案例来看,集团化、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涉案金额大、取证难的特点较为突出。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与市公安局联手后,若发现骗保犯罪线索,就立即移送公安机关,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遏制社保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

  目前,广州市人社局、公安局已经就具体工作流程,特别是案件移送受理机制、调查协作机制、舆情发布机制,作了具体的部署。下一步,两个部门还将细化有关办事流程,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

  实际上,广州市已经从制度上加大了骗保的监管。去年7月修改后的《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就医及零星医疗费报销管理办法》增加了对八类骗取医保行为的认定,加大查处力度。

  今年新修改的《广州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规定,若发现医保定点机构骗取医疗保险,只要犯1次即被直接取消资格。一旦取消,3年内不接受社保定点资格申请。而在老办法中,违规行为处罚则视涉及金额或人数而定。市人社局有关人士说,新办法更为严格,“只要有违规行为就有处罚,不论所涉及金额有多少”。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郑梓桢表示,规范制度、升级系统是必需的,但更应该加强社会的诚信教育,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社会保险的特征,没有参保,就不是参保人,就不应该享受相关保险待遇,“树立诚信意识和道德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种骗保、欺诈行为。”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