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9日在廊坊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廊坊市人民政府市长 冯韶慧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廊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奋力打造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的困难形势,多措并举保运行,千方百计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43.1亿元,同比增长9.1%;全部财政收入349.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5.4亿元,分别增长13.9%和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7.8亿元,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6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4亿元,增长13.4%。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部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8.8%,分别提高0.9和2.7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达到87.1%,提高2.4个百分点。
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抓手,集中攻坚,持续加力,取得显着成效。全市建设亿元以上项目882项,同比增加37项,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8项,同比增加19项。争列省管重点项目14项、市管省考核项目48项,均居全省前列,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完成率实现或超过100%,为历年最高。润泽国际信息港一期、美国JM新型管材、中建机械二期、香江全球家居CBD、达利食品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航天科技产业园、联通华北基地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53亿元,产业规模、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廊坊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聚集,中轻造纸装备二期、新奥光伏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金融、物流、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强势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8%。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5%,居全省领先。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设立5000万元工业技改专项资金,实施技改项目570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家,国家级金属玻璃家具质检中心落户胜芳。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达到25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4%。争列国家级科技项目43项,5项列入国家863计划。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主体工程通过验收,龙河园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厂农业园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我市连续第六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重点区域发展步伐加快。全力推动重点区域、园区率先突破,努力打造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的引爆点。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首都新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机场布局、征迁补偿、交通体系对接等更多体现廊坊利益诉求。临空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京冀共同编制总体规划,我市区域概念规划和产业规划基本完成。北三县统筹发展破题开局。围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城乡统筹试验区,组建专门推进机构,积极推进北三县统筹发展的产业和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布局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等全面展开。园区建设得到加强。实施精品园区发展战略,制定精品园区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促进园区上档升级。推进区中园建设,谋划建设电梯产业园、管道产业园、环保产业园等专业园区。省级以上园区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占到全市的88%和78.6%,园区承载力、带动力进一步提升。
城乡建设水平显着提高。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总规修编基本完成,县级城乡总规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全面展开。重大城建工程顺利推进,生态文化艺术新区成为中美低碳生态城市试点,高铁站南广场投入使用,金光道地下通道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艺术大道东延等6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工。开展城市环境整治百日攻坚,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序化”五大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得到加强。全面实施县城建设“五个一”工程,县城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京台高速、密涿高速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廊涿干渠、天津干渠具备通水条件,保沧干渠建设顺利实施,8个地表水厂启动建设,国电廊坊热电厂项目开工建设,中电投热电项目加快前期工作。农村面貌持续改善。深化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村庄“四清”任务基本完成,133个省级重点村全面落实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15件实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环境治理力度空前。围绕改善空气质量,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全面打响燃煤、扬尘、尾气、烟气和工业污染五大治理攻坚战。全市拆除燃煤锅炉437台、脱硫除尘改造102台,钢铁企业全部实现脱硫除尘改造和在线监测。实施城中村散烧煤专项治理,建筑工地强力落实“六个100%”,城市环卫基本实现湿扫。全市淘汰黄标车62729辆,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关停取缔拆除重污染企业367家,三河拆除全部169座马蹄窑、关停所有采石企业,文安关停整改胶合板、钢铁、塑料企业520家,大城停产整改岩棉企业150家,霸州、永清彻底取缔非法小电镀企业。强化环境执法和监测,市县两级成立公安环保支队,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文安率先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压减炼铁88万吨、平板玻璃70万标准重量箱。超额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实施188项减排工程,新建8个污水处理厂,尹家沟、鲍邱河水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全市造林20.2万亩,市区新增绿化面积57.6万平方米。市区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下半年PM2.5日均值浓度比上半年下降19.7%,达标天数比上半年增加28天。
改革开放有序推进。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大力简政放权,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65项。财政预算形成链条化审核机制,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顺利推进“营改增”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岗位设置方案审批,5家国企完成改制,5家企业在天交所和石交所挂牌上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38家二级以上医院、所有乡镇卫生院和67%的政府办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制度,8家县级医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例达到14.9%。对接京津进入新阶段。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契机,更加积极地承接京津产业外溢和功能疏解,开展赴京津系列招商活动,在首都教育、科技、医疗、会展、市场转移和交通对接等方面,达成一批合作协议。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廊坊经洽会、“9·26”农交会圆满成功,签约项目位居全省前列,举办各类专业展会49个。组织开展小团组招商、点对点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等专题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6.85亿美元,增长10.5%。金融支撑得到增强。浦发银行、张家口商业银行入驻我市,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达到15家。农村信用社改制、村镇银行组建加快推进,金融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加强对小额贷款及担保机构的监管,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24.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24元,分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新增就业5.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全省最低。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接诊,廊坊一中迁建和市中心医院建设完成立项、设计、拆迁等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市城区新改扩建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市创建152所标准化学校。投资30.8亿元,完成576所学校改造,校安工程圆满收官。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全省第一,企业退休养老金增长12.3%,职工住院费起付标准大幅降低,居民门诊大病报销范围和支付限额进一步扩大。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1万套、竣工1.33万套,8648户群众喜迁新居。改造提升32个无物业老旧小区,8000多户居民直接受益。住房公积金累计归集111.3亿元、发放贷款55.5亿元。投资1.36亿元,完成22座农村集中供水水厂主体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举办“百名画家画廊坊、百名摄影家拍廊坊”、京津廊戏曲大奖赛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平安建设深入实施,开展“京畿亮剑”和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香河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共建深入开展,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妇女儿童、防灾减灾、外事侨务、气象、档案、人防、旅游、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涌现出全国公安二级英模陈彩凤、霸州“侯振国爱心团队”等一批先进典型,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凝聚。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作风转变,政府效能和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处置“吃空饷”人员、违规公务用车和超标办公用房,市级“三公”经费下降6%,“四风”问题得到遏制。深入推进效能廊坊和廉洁廊坊建设,完善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严厉整治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行政权力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度得到提升。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坚持重要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市长专线受理答复群众来电53625件,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9件、政协提案376件,办复率均为100%。
各位代表!面对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局面,特别是面对骤然增加的大气污染治理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廊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中省直驻廊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廊坊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尽管去年大多数目标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但仍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传统产业档次低转型慢、新兴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的问题日益凸显,园区档次、城镇功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明显,大气和水污染以及安全生产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淘汰过剩产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干部队伍中小进即满意识滋长,消极腐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一定正视问题,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