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雾霾成最热门话题 资本嗅着"空气"捞金

2014年03月08日 16:03   来源:羊城晚报    黄璨

  

  图/邝野

  

  羊城晚报记者 黄璨

  “灰霾染黑了鼻子”,上海网友托书记省长给“两会”捎句话,直指空气污染。“两会”期间,环境治理继续成为热点议题。能呼吸清洁的空气成为中国老百姓最本能却最奢侈的诉求。

  雾霾在刺激人类呼吸道的同时,也大大刺激了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在商机面前,资本的嗅觉永远是最敏锐的。据《华尔街日报》称,鉴于中国政府重新认识到净化空气和水资源的紧迫性,今年私募股权公司将再度押注中国的环保行业。

  美私募嗅到中国“空气”商机

  2013年发布的两份有关环保的重大政策声明触动了资本的嗅觉。2013年8月,中国国务院发文说将支持节能环保产业以超过15%的年均增速增长,使总产值到2015年达到4.5万亿元。11月,作为管制污染的一种方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表示污染企业将受到更为严厉的惩罚。

  根据香港亚洲私募股权研究中心的数据,在经历2012年的下滑后,2013年私募股权公司对中国环保相关业务的投资额总计12亿美元,占中国私募投资总额的7.1%,创下历史纪录。

  从投中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环保节能行业披露了29起融资案例,污染监测与治理领域投资仍是重点,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为51.7%和39.9%。

  今年,资本的触角还将继续向空气治理板块蔓延。2月11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就发表文章《私募股权投资者进军中国的环境净化事业》称,鉴于中国政府重新认识到净化空气和水资源的紧迫性,私募股权公司再度押注中国的环保行业。

  据悉,私募股权公司一直寻找在中国投资清洁技术公司的机会,特别是那些从长远来看可能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公司。

  北极光创投驻北京的董事总经理杨磊曾向媒体表示,中国清洁技术公司需要的资金通常比美国公司要少,“例如一家中国公司实现收支平衡,只需收入达到2000万美元左右,而美国公司则需要1亿美元,投资中国的风险要小很多”。

  杨磊所在的北极光创投一直对环保行业非常关注,其1/3的基金会投在相关领域。自2010年以来,北极光每年都会投四五家环保企业,2012年,北极光创投融资约5亿美元,用于三四年间的持续投资。

  民间资本欲借“空气”赚钱

  环保产业的发展向来跟着国家政策走。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9月出台的“大气十条”,作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升级版”,将会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治理大气污染领域。对“大气十条”更加细致的划分,相关上市公司和产业有望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并摇身一变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吸引万亿元资金纷纷流入。

  数据显示,2012-2013年,因政府推进全国空气网络建设和重点行业烟气污染排放监管,引发两个子行业投资爆发,2014-2015年或保持40%左右复合增速。空气监测区域从局部转向全国,从地市转向区县,空气监测点将从2010年661个增长至2015年2100个。业内预计,2014-15年环境监测投资复合增速近30%。

  环保部曾公开表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带动1.7万亿元的资金投入,主要用于空气污染严重和PM2.5水平高的地区,尤其是人口集中度高的一线城市。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向记者透露,1.7万亿元是一个测算数据,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的全口径投入。1.7万亿元的投资通过治理空气污染将拉动GDP增长2.5万亿元,虽然淘汰产能会对经济起到负面影响,但总体来说其将产生正面效应。

  随着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大,更多的资金将大举进军治理大气污染领域,其中不排除民间资本。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表示,民间资本加入治理大气污染能加快大气环境改善的速度,促使环保政策真正落地,实现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