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4日讯(记者杨淼)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领导人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泉州作为我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在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方面也是早早就行动起来。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郑新聪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谈到了2014年泉州改革与发展,他表示泉州现在处于国家经济大好的发展背景下,加之本身具备创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优势,对于改革的前景是极为有利的。郑新聪还强调了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提到民营企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创造适合电子商务的大众品牌。
中国经济网聚焦2014两会特别节目——“百城书记市长访谈”现场 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郑新聪今年的建议和议案涉及民营资本发展、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宏观的层面,也具体建言到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和“东亚文化之都”等问题。 >>>点击进入访谈专题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郑新聪做客中经在线访谈2014两会特别节目。中国经济网 裴小阁摄
泉州具备六大优势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第一是贸易基础。郑新聪说:“宋元时期,泉州港就被称之为‘东方第一大港’,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而现在泉州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1亿,其中55%进出口贸易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进行的。”另外,他还提到了泉州与东盟、中东国家的双向投资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第二是人脉资源。郑新聪认为这也是泉州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之一。他提出了“多个泉州”的思想:本地的泉州(836万)、海外华侨的泉州(791万)、台湾的泉州(900万)、祖籍是泉州(900万)、国内异地的泉州(100多万)。他认为这些都是泉州得以发展的人脉资源。
第三是文化认同。郑新聪认为泉州有三顶文化帽子:一个就是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叫做“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第二顶帽子泉州是1982年首批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第三个是2013年获得的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门评选并且批准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他说:“文化的认同会增进信任,必然会推动经贸旅游更加紧密的合作。”
第四是港口优势。郑新聪提到泉州的港口潜力很大,目前在洽谈与其他地区港口航运合作的多个项目。
第五是产业优势。郑新聪特别强调了泉州纺织服装、鞋业、石化三大产业的销售收入就占了去年制造业销售总收入的近一半。
第六是企业家优势。他提到,千年的丝绸之路,给泉州注入了源远流长的商业活力,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泉商群体。但同时他认为企业家崛起和政府是分不开的,政府给予了泉州企业家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在困难时期起到关键的支持引导作用。
着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郑新聪认为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通商上面还有很大的商机,但目前还没有很多新开发的产业来填补这个商机的空白。
他说:“现在泉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泉州产业升级想要努力的方向。泉州现在的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很重,如何调整、升级、以新调旧、以增量来调动存量,这方面泉州政府的任务非常重。”郑新聪表示政府正在全力的支持、打造和推动。
郑新聪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来说更容易开展,因为泉州制造业本身非常发达,可以通过制造业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加大策划和招商引资。
口岸通过的便利化是实现古港改造升级的关键
郑新聪提到,泉州正在实施古港转型升级的计划。他说:“主要通过恢复文化方面的认同,来促进泉州经济的发展。我们想把古港的设计,过去的历史再重新展现出来,让泉州人、中国人、世界各国人民能够认同泉州过去古港的历史。”
郑新聪着重强调了泉州应该重振古港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他说:“我们在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专门的计划;在航线的、航路的开通方面,也在积极的争取和谈判。”他认为最关键的是口岸通过的便利化,在这一方面泉州政府一直在着力改进。
民营经济要站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杠杆上
谈到泉州的民营经济发展,郑新聪非常自信。他认为泉州的民营经济的繁荣市场和政府双重杠杆支撑起来的。
他在谈到泉州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时指出,目前泉州的民营经济占了泉州GDP的82.5%,财政收入占了85%;从产业看;三大产业产值在1500亿左右;三个重点产业产值在700个亿上下。他强调;泉州的民营经济之所以有规模、有实力;主要得益于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郑新聪进一步解释到,作为我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泉州的民营经济发展在本世纪初已达到一定的水平。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到泉州调研时总结了泉州的民营经济发展的晋江经验。他认为“六个始终坚持”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是习总书记2002年就总结出来的,也是泉州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很正确的指引。
另外对于投资领域的准入门槛,郑新聪表示,泉州目前没有大的问题。不过他提出,垄断行业现在对于民营的准入方面有限制,政府应该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沃土。他呼吁,央企垄断行业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向民间资本开放。
打造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郑新聪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两信不对称,一个是信用不对称,一个是信息不对称。
他表示,泉州对症下药,打通了两条通路。他介绍到:“第一个通路,是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的这个通道全面的打通,我们多引进一些金融机构来满足企业的需求。第二,鼓励银行创新产品,为中小企业量身订作。第三,我们正在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所有的企业能纳入到这个平台,银行在这个平台里面可以了解到企业所有的信息。”
除此之外,郑新聪进一步介绍,泉州利用金改区的机会,着力发展准金融机构,比如小的贷款公司、民间融资登记公司等,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供给。
他介绍,目前泉州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覆盖面,由原来15%,也就是说100家企业只有15家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在去年年底已经达到25家。另外,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远远高于其他领域的平均贷款的余额增速。
政府引导民企开创大众品牌 适应电子商务发展
郑新聪指出,民营企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泉州政府为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出台了相应的财税政策。同时他提出,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
郑新聪说:“不跟上电子商务的步伐,那要远远落后了,所以我们讲线上线下的结合。”他表示,再大的品牌,如果适应不了这样的商业模式,也体现不出它的品牌价值;泉州品牌是很多,政府也在引导创新出能够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大众品牌。
此外,郑新聪指出,民营企业的发展“平等”很重要。他坦承,中央提出了这个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但真正的平等推动起来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齐心协力来做。
郑新聪: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郑新聪:打造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郑新聪:泉州具备六大优势实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郑新聪:政府应该为民营经济发展培育沃土
郑新聪:民营企业要寻求商业模式创新
郑新聪:口岸通过的便利化是实现古港改造升级的关键
郑新聪:着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