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生态文明不断进步
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太湖治理、大气防治、污染减排、植树增绿、环境执法等重点工作。强化太湖长效治理和应急防控,推进重点治太工程建设,太湖无锡水域未发生大面积湖泛,确保了饮用水安全,连续六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验收,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实施新一轮“蓝天工程”,推进工业废气治理,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和建设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落实总量减排措施,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无锡西区燃气热电项目启动建设。启动147个日常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取缔关闭企业92家,停产整顿136家。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着力优化生态空间,全市28.7%的土地划定为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市基本农田稳定保持在165万亩。林木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5.6%和42.7%,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蠡湖湿地公园成为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开放式国家湿地公园。无锡荣获首批“国家生态市”称号,建成全国首个生态城市群。
(六)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构筑民生“六大体系”,将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2%,无锡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5%左右。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市区居民基础养老金每月提高到31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月提高到2032元,市区城乡低保标准每月提高到600元,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48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率分别提高到80%和7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筹资达533.9元,江阴率先在国内建成基本医保、大病救助、补充保险“三位一体”的新农合保障体系。拓展“慈福民生系列”保险领域。提高社会办养老机构补助标准,失能老人托养中心、滨湖区社会福利院等建成投用,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2张。无锡列入国家残疾预防综合体系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综合性残疾人数字图书馆,崇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启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1992套,市区廉租房在保家庭4433户。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推进平价商店建设和放心粮油连锁经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七)社会事业成效显著
努力办好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现代化教育体系,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7所,率先全面建成“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8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现代化办学标准,各市(县)区全部首批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实施28个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启动与江南大学新一轮合作共建,支持无锡太湖学院等民办高等院校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协作,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新增10个国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在基层就诊比例提升至50%以上。率先建成省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有力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突发疫情。新中医院建成启用,江阴、锡山新医疗中心等启动建设,无锡市儿童医院通过国家三级医院定级验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政策实现全覆盖。积极参与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大力度推进惠山古镇祠堂群申遗,新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荣巷、荡口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吴都阖闾城遗址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举办世界青年射箭锦标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及第十一届市运会等赛事,无锡成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
(八)社会管理持续加强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体系,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提升基层管理能力,全市村、居委圆满完成新一届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架构运行。推进平安无锡建设,全市80个镇、街道均成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深化国家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试点,无锡连续荣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0.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和药品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4%、98.6%,肉菜追溯体系覆盖率达80%。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网络,完善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完善大调解机制,依法依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一批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等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全面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史志、档案、侨务、台港澳、外事、民族宗教、人武、人防、双拥、气象、防汛防台、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去年以来,市政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认真贯彻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扎实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建议案。加强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实施“六位一体”评议政风行风创新行动,创立全媒体问政栏目“政风面对面”。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和市委十项规定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严格预算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控制和压缩财政性一般经费支出,全市“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计执行数较上年决算数同比下降30%。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服务发展水平有了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体市民,向辛勤工作在村组、社区、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的广大干部员工,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及省在锡单位,向驻锡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无锡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政府的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少数经济指标虽经努力仍未达到预期目标;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还不多,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强;光伏、钢贸等行业金融风险尚未彻底消除,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太湖水和空气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有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主动服务和积极作为意识不强,履职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我们将对此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深化全面改革开放,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筑牢产业优势、优化宜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四个无锡”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5%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省定范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目标。这些指标的安排,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了无锡发展实际情况,既考虑了稳增长的要求,也为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改善民生留出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各方把经济工作重点放到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上来。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