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月9日 郭安)

2014年03月17日 14:53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9日在南昌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 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二十四字”要求,始终坚持“四个聚焦”,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全面完成了经市人大常委会调整后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打造核心增长极“一年有势头”的阶段性目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300亿元,增长 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155亿元,增长 12.5%; 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895亿元,增长 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67亿元,增长 13.5%;海关出口总额 70亿美元,增长 8%;实际利用外资 29.06亿美元,增长 10%。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558亿元,按省口径计算增长 16.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91.9亿元,增长 21.6%。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主要经济指标顶住下行压力,呈现位次前移、占比提升的好势头;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是全省唯一保持在 90%以上的设区市。

  二是重点工作亮点纷呈。 百大重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累计完成投资 478.51亿元。产业经济迈上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临空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开辟了南昌未来发展的“第二战场”。新城建设日新月异,旧城改造取得突破,拆违拆临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镇村联动建设成效显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和全市人民高度评价。去年全市共获各类全国性荣誉和奖励 37项。

  三是百姓生活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预计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293元,增长 11.4%;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预计达到 10898元,增长 12%,有望实现历史性的“十连增”。大力实施了 91件民生实事,民生投入达到了 137.5亿元,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城乡居民。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江铃 30万辆整车项目全面投产,欧菲光光学、光电、光显等项目相继投产或增资扩股,南昌航空城、江西五十铃整车和 20万台发动机等项目进展顺利,洪都老工业区被列入首批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预计全年我市完成工业投资 1230亿元。二是第三产业转型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顺利开业,累计 90家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全省金融商务区;企业直接融资 187.5亿元,增长 39.7%。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茂广场等一批大型综合体相继开业,天虹华中区总部、新洪城大市场开工建设。滕王阁、小平小道扩建工程、北纬 30°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4A级景区已达 6家, 3A级景区 9家,乡村旅游和特色旅游景点 79家;南昌都市圈国民旅游休闲年票开始发行,预计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 317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53亿元,分别增长 25%和 25.2%。全市新增服务外包企业 157家,接包合同执行金额 10.06亿美元,增长 32.7%。中国绿博会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三是现代农业高效发展。预计粮食总产 243.71万吨,实现“十连丰”。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27家,位居全省前列。百个重点都市现代农业项目、七大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面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 65.47万亩。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107座 ,完成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 1处。四是产业平台集聚发展。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经开区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小蓝经开区迅速崛起。临空经济区规划加紧编制,路网建设快速推进,标准厂房加快建设。南昌出口加工区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 10.4亿美元,增长 61.4%。五是非公经济蓬勃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预计全年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 1900亿元,增长 11%。

  (二)着力推进城乡一体,整体形象显著提升。

  一是城乡规划一图覆盖。 推进专项规划城乡对接,编制完成《南昌市旧城改造整体规划》、《旧城改造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九龙湖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规等。二是城乡建设齐头并进。重点推进了万寿宫街区、十字街等十个旧城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 7215亩,房屋建筑面积 154.35万平方米,全年共完成房屋拆迁 675万平方米;“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专项行动累计拆除违建临建点位 479处,总面积 17.9 万平方米 ;新增绿地面积2.31万平方米,还建道路 1.34万平方米。这次旧城改造、拆违拆临,规模之大、力度之强、速度之快、受益之多、影响之深 ,前所未有,得到了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充分理解、大力支持,呈现出“政府为人民、搬迁起高潮、百姓别棚户、旧城换新颜”的喜人局面!九龙湖新城 22条主干路网建设全面推进,万达文化旅游城和绿地国际博览城全面开工,南昌西站投入运营,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红谷滩新区被列入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区、县、镇)试点。全面完成了第一批 25条主要通道沿线“五化”综合整治、 642个新农村村点整治和 9个“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任务;完成 67.54万亩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任务;全面启动了 30个农村新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了 11个特色小镇打造;秀美乡村建设进展顺利,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三是城乡管理同步推进。清扫机械化率明显提高,环卫服务市场化试点进一步扩大,实现市容环卫作业和房管执法业务全部下移,治脏、治乱效果明显;“畅通省城”活动、媒体“啄木鸟”行动深入开展;赣江两岸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全面完成。认真执行农村村民建房有关规定,农村违规建房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推进了以村点环境整治和集镇卫生保洁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四是城乡交通更加完善。生米大桥西延段、红湾大道一期通车运行;地铁 1号线一期工程 90%以上站点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有着千里赣江“第一隧”之称的南昌轨道交通 1号线过江盾构区间顺利贯通, 2号线已经开工建设;朝阳大桥、象湖隧道、九洲高架等“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316国道路面重建主体完工。大力推动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路 485.2公里,新建改建桥梁 16座,建成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 3座。五是城乡生态保持良好。“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深入推进,艾溪湖绿道竣工,国家森林城市加紧创建,完成造林面积 16.77万亩。“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品牌日益唱响,河道采砂治理经验全国推广,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基本完工,幸福渠综合整治起步区建设启动,九龙湖、赣东大堤风光带、溪霞水库、幸福水库等综合整治工程进展良好,我市成功列入国家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蓝天、清流、净土”三大行动卓有成效,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22天,优良率 60.82%。

  (三)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积极转化 15项课题调研成果,启动了第八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市级行政许可事项 126项,削减率达 36.7%,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会城市之一;深化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强市级投融资平台,推动企业债券融资;进一步规范了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措施;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出台了规范中介机构管理、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城乡发展一体化十项综合配套改革、强化科技协同创新等改革措施。二是开放型经济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中国北车、艾炜特、王府井百货等一批重大项目,益海嘉里等项目继续加大投入、增资扩股,江联国际与埃塞俄比亚签署了全省单个合同额最大的海外工程项目。预计全年引进超千万美元以上项目 39个,投资 14.27亿美元;实际引进省外 5000万元以上项目 167个,投资 48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 83个,超 10亿元项目 19个。三是区域合作纵深拓展。与武汉、长沙、合肥形成了“武汉共识”,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九江、宜春、抚州形成了“前湖共识”。昌九“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互补对接”全面展开,昌九高速四改八、昌九大道建设全面推进,开通了南昌到永修省内首条城际公交线路。

  (四)着力推进社会建设,民生福祉得到改善。

  一是民生实事成效显著。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8.85万人,发放小额贷款 8.03亿元。补助各类贫困家庭学生 3.79万人。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发放低保资金 4.68亿元。在全省率先启动城市规划区内失地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工作,将 27.27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虚拟养老院”加快建设。城乡医保覆盖面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延伸到省内 5个设区市。在全省率先实施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工作,全年免费救治贫困尿毒症患者 1072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70例、儿童白血病患者 26例,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3023例。 1.8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面开工,基本建成 9123套,发放租赁补贴 3128万元。更加注重造血型扶贫,共实施扶贫项目 230个。顺利解决 1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为近 5万用户置换了天然气;建设改造集贸市场 12家,建成 100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和 39家社区菜店,新增 27家“放心粮油”供应网点。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教育三年建设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名校放大工程”有序展开,全年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 45万平方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67家,新增专利授权量 378件,入选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市,被授予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称号,晶安高科院士工作站实现了我市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市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市第三医院朝阳院区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稳步实施。率先在全国创建计生情感呵护模式,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文化大市、文化强市建设,市瓷板画艺术博物馆、八大山人纪念馆展览提升改造(二期)等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已经完工;社区文化在线项目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24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使用;免费为农民送戏 865场。成功举办 10多项体育重大赛事和品牌赛事。三是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南昌建设,着力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法治化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防汛消防、应急管理形势良好;防范打击“两抢一盗”等侵财型犯罪成效显著;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扎实有效,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五)着力推进自身建设,机关作风有所好转。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六五”普法, 3件法规提请市人大审议,出台了《南昌市地名管理办法》等 3件政府规章。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268件,政协提案 261件,办复率 100%。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10万余条,政府行政更加透明。严格落实“八项规定”,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与此同时,国防建设、人民防空、拥军优属、国家安全、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等工作继续加强;审计统计、工商税务、食品药品、质监安监、参事文史、社科研究、档案史志、地名水文、科普气象、老龄慈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防灾减灾、爱国卫生、红十字会、机关事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工作取得喜人成绩。

  各位代表, 2013年各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驻昌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离退休老同志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南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支柱产业不强、重大项目不多;城市建设欠账较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先行先试仍需加大探索、落实力度有待加强等。对于这些不足,我们将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