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2月02日 00:00   来源:大众日报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是山东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诸多挑战,全省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有效应对新旧动力转换带来的压力和发展转型带来的挑战,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综合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预计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4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500亿元。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明显优化;覆盖全省的“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明显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治不断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省人民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为我省“十三五”时期创新前行、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形势环境。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全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全国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区域合作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经济长期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同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调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从我省看,仍处于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产业升级提速、城乡区域一体、陆海统筹联动、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将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潜力、韧性和回旋空间。同时,我省发展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传统优势正在减弱,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加快新旧动力转换需要一定过程;科研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能满足转型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的引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难度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下降,潜在劳动生产率逐步降低;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社会治理难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复杂多元,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加快实现我省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推动我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实现工作指导重大转变,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工作全过程。必须大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在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上下功夫,做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优势条件,围绕提前实现“两个翻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把山东建设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省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责任编辑:杨淼)

共(11)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