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货轮“逆淘汰”:为抢货源不惜赔本压价

2015年12月29日 08: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长江航运掀起一股“造船热”,导致货运运力急剧扩张,企业为争夺货源相互压价,下水运价甚至低至每吨公里1分钱,恶性竞争导致不少航运企业陷入“赔本逆淘汰”的陷阱。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长江黄金水道调研发现,由于近年来经济下行及货运船舶盲目扩张,尤其是大量“夫妻船”投入市场,长江航运市场恶性竞争日益加剧。航运企业持续亏损引发安全投入不足、超载现象突出、主体责任虚化等一系列问题。

  “事实上,现在集装箱、干散货几乎都在亏本,为了抢货源互相压价,到最后谁都没有钱赚。” 某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公司万吨级的船舶跑一趟要亏3万元左右。

  重庆航运交易所进行的保本运价测算显示,汛期到来后,中游荆江河段和上游航道水深条件得以改善,船舶运行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长江航运集装箱、干散货保本运价依然较高。其中,重庆至上海往返航次平均保本价格在1350元/标箱左右,干散货往返航次平均保本价格60元/吨左右。

  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总船长王嘉玲说,从重庆到上海2000多公里航程,以前下水每吨公里2至3分钱,现在每吨公里仅1分钱左右,往返均价远远达不到保本运价。集装箱的情况略好,但目前的市场运价也仅为保本运价。

  水运价格持续下跌,但总体运力却有增无减。重庆市航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货运运力6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32%。

  “运力增长主要源于大型新建运力的投放。”重庆市航交所副总裁何建钢表示,重庆货运船舶2010年进入建造高峰,近两年虽有所回落,但5年间新建干散货船舶789艘、集装箱船167艘,与此同时,老旧运力的淘汰则相对缓慢,从而造成运力逐年扩大。

  “前些年市场行情较好,一些企业和个人盲目乐观,纷纷投资造船,甚至不惜从金融机构融资,随着目前经营日益困难,航运企业不但融资能力急剧下降,偿贷能力也明显不足,不少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长江上游一国有港口公司负责人说。

  “河南船80%以上都有贷款。造一条船,以我们1.5万吨的干散货船为例,2013年成本是1600万元,其中50%从银行贷款,本息分三年还清三个月一还,每年要还300万元。”河南省驻马店市通江船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邵志勇说,随着运价大幅下跌,还款压力都比较大。

  一些航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的效益状况与船舶的安全水平正相关。长江航运企业的持续亏损,迫使他们不得不通过牺牲安全标准来谋求价格优势,从而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众多隐患。

  首先,超载现象突出。记者沿江采访发现,长江干支流上有的货船,航行中甲板能上水,远远望去,只有驾驶台露在水面上,好像“潜水艇”一样。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货船很有可能严重超载,其危害在于船舶重心提高,船舶的操控性和稳性变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大连海事大学一项研究显示,长江水上自沉、人员伤亡等事故近半数是因船舶超载引起的。

  “因为单位运价低,一些船舶不得不通过超载提高总体运费,一些船舶为了通过检查,甚至对船舶吃水线进行造假,以至于实际吃水远远大于显示吃水,不但航行中存在安全风险,在通过三峡大坝船闸时也容易对闸室造成创伤。”三峡通航管理局局长计玉健说,为了实际测量过闸船舶的吃水深度,该局不得不寻求一些技术手段。

  “超载是普遍现象,因为不超载就不赚钱。”河南一位航运企业负责人坦承:“我们载黄沙到常州,海事部门都佩服我们的驾驶技术——你们怎么装那么多还没出事?我们也不想这样子,但多装多运就是真金白银啊!”

  其次,靠减少安全投入控制成本。由于效益不景气,一些企业缺乏安全投入资金,降低了安全运行标准。记者发现,不少“夫妻船”为节约成本,基本上是由一家人经营,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从专业化程度上,都存在安全隐患。

  再次,主体责任虚化。近年来,《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不断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但记者发现,一些航运企业为了创收而接收一些新建船舶的“挂靠”,但它们在收取挂靠费后并无精力对挂靠船舶进行监管,所谓的企业主体责任实际上成了挂靠船舶的自我管理,不但安全管理水平存在不足,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也很难理清主体责任。

  最后,恶性竞争导致“逆淘汰”。重视安全、规范运行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面临“逆淘汰”。“比如长航凤凰,原来大宗煤炭运输基本都靠他们,现在大多是私营小货船在运,这些小货船配员配载等不规范、安全性能较差,还虚报吨位,少交税费。这就导致小货船运输成本低,价格较低,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汉阳港埠分公司总经理何大华表示。

  “长江应该是中国水运的‘高速公路’,不应是什么船、什么人想来就来的集贸市场。”一位业内人士称。

  一些航运企业及航运管理部门负责人认为,长江航运的恶性竞争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并由此造成安全隐患增多,最终损害的是整个长江航运业市场以及国家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当务之急,是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及技术标准,加强对长江运力的宏观调控,同时强化市场监管,防范偷逃税费,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记者韩振、王贤、苏晓洲、史卫燕、杨绍功采写)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