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行全年全域全面秸秆禁烧,持续治理建筑施工、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淘汰黄标车、老旧车4000辆,PM10浓度下降到85微克/m3以下。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农村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跨界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淮河、芡河、天河等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天河-张公湖连接工程项目,有效改善席家沟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片造林6万亩。新增城镇园林绿化面积317万平方米,改造绿地225万平方米,新建街头绿地(游园)20个,建成城市绿道50公里。
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能耗消费总量“双控制”。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申报认定,提升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率。清理处置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5000亩,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实施华润雪花、中航三鑫等工业锅炉和建材窑炉脱硫工程。建成市第二、第三和怀远涡北、五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污水管网8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5万吨。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完善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行生态文明一岗双责,实施最严格问责机制,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企业停产、车辆停运、工地停工、商贸停业、干部停职。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办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生态文明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生态文化。
(九)持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保障基本民生。深入实施33项省级民生工程,重点抓好重度残疾人护理、农村道路畅通等新增民生工程。完善城乡一体化创业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孤儿、重症患者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完善宗教教职人员生活补贴增长机制。新购置环保公交车200辆。新建、改造公厕34座。
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落实扶贫对象需求、目标时限、措施、责任等“四个清单”。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和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九大专项行动”。加大各级财政扶贫投入,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完善扶贫责任绩效考评机制,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村、到户举措,确保8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减少贫困人口3.5万人以上。
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健全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校园足球“百千万”工程。提升计划生育服务能力,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加快实施市一院病房大楼、市二院新院区、蚌医二附院新院区、市三院改扩建及妇儿病区等项目。加快构建气象现代化体系,全面提升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地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统筹抓好民族宗教、防空防震、应急管理、外事侨务、档案、地方志、统计、审计等工作,加快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等事业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推进法治蚌埠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争城区重点部位和场所无盲区。健全六级防控体系,全面推进“一村一警”。积极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突出抓好危化品、特种设备、油气管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第一方阵,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忠诚、干净、担当,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效率、效果,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我们将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权责法定的法治政府。牢固树立简政不简单、放权非放任理念,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实施全流程监管,强化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和监督检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督查督导和责任追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及各人民团体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配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好视察、调研、问询等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推动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下移。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主动协助人大更好行使地方立法权,让政府工作始终走在法治轨道。
我们将始终牢记宗旨,努力建设情系百姓的亲民政府。把群众获得感、社会满意度作为政府工作的晴雨表、风向标,全力以赴解民忧,全心全意惠民生,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重点项目应民而立、重要工作为民而行。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常态化工作机制,捧出真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快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创新管理、分类改革。完善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机制,加大网上办理、公示力度。推动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平台功能再完善、服务再优化、效率再提升,事事汇聚真情,时时倾注民心。
我们将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建设勤政高效的务实政府。坚定自我革新的胸怀和责任,强化锐意攻坚的勇气和担当,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各项工作奋力“进五争三创一流”,增强可持续跨越发展能力。持续完善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全覆盖,让广大干部心中都有“时间表”,眼前都有“施工图”,肩上扛着“任务书”。深入推进治庸治懒,强化干部问绩问效,坚决整治慢作为、严惩乱作为、杜绝不作为。强化目标考核过程管理,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差异化考核,引导各县区错位发展。推动政府重大事项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公开,便捷信息共享、回应社会关切。
我们将推进从严治政,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严守各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坚持”、“九个不要”等作风建设各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支持纪检监察机关履行执纪监督责任,推进审计监督等权力运行监督“四个全覆盖”。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让过“紧日子”成为政府工作常态。强化廉政廉洁教育,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使干部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持续提升创造力、战斗力、执行力、亲和力、抵抗力。
各位代表!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盼望明天的蚌埠,我们也将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蚌埠的明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蚌埠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进取,戮力同心,扎实苦干,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冲刺第一方阵的宏伟目标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