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 周家斌)

2016年02月24日 15:16   来源:桂林日报   

  三、2016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财政收入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积极进取,统筹兼顾,奋发有为,以超常的勇气,采取超常的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为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一)加快推进产业做强升级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启动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改革运营机制和投融资模式,统筹各方利益关系,构建以苏桥经济开发区、秧塘科技园和宝山工业园三大核心园区为主体的“一区三园”新格局,确保年内初见成效;积极拓展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光通信产业园、花江生态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做大铁山园、信息产业园、英才园规模;加快推进雁山低碳经济产业园等城区及县域特色产业园发展。加快产业做强升级。以四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着力推进“互联网+制造”模式;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网上营销工程,力争新增5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上营销;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力争四大优势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建立市县(区)、园区、企业互联互动机制,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围绕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目标,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集群效果好、利税增收能力强的项目。组织实施“百亿”工业项目培育工程,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突出问题导向,加大对企业扶持服务力度,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多渠道解决企业筹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落实好自治区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重新梳理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发展后劲足、就业和税收贡献大、生态环保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5%,进一步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胜地建设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旅游发展“三大工程”。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开工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阳朔瑞盛旅游休闲世界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性强的新业态项目,持续推动旅游国际化、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顺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低空旅游、体验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摄影旅游等新业态,培育个性化高端观光线路。扎实开展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恢复、重建、改造一批特色街区,打造以王城王府文化、正阳东西巷名人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聚集区;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挖掘、保护、开发一批古村落,打造旅游新亮点。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深化漓江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分配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漓江市区段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整合漓江游船经营企业,完成漓江竹筏“四化”专项整治和精华段游船改造。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桂林北站游客中心等项目,完善旅游换乘接驳、信息咨询服务,加强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和质量。深化旅游区域合作,推动建立粤桂湘黔四省区旅游合作联盟。办好第十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论坛和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活动。启动2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海吉星食尚港、桂林电商谷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实现电子商务全覆盖。积极开展百店大促销等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加快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限上企业,扎实推进“个转企、小上限”工作。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11%、旅游总收入增长20%,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以特色效益农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实施现代特色农业“7+3”提升行动,提升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肉牛肉羊、生猪七大种养产业,着重发展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突出发展西部山区高山农业。创新生态养殖桂林模式,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打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及健康养殖、草地生态畜牧业、特色养殖三大示范带。巩固提升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抓好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做好休闲农业线路开发,促进乡村旅游与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相融合,发展星级农家乐、家庭农场、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产品,打造10个以上赏花基地,举办10个以上花节活动。市本级投入1650万元扶持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建成自治区级、市级示范区10个。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市本级投入1000万元用于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每个县扶持培育5-1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抓好“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00元,继续保持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发展在全区的领先地位。

  (二)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理念,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及市领导包抓的12大重中之重项目为抓手,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第一批重大项目787个,年度计划投资747.6亿元。其中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77个,年度投资276.4亿元;实施重大产业项目411个,年度投资423.8亿元。继续加大社会民生、生态环保领域投资力度。重点推进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设;开工建设桂林北动车运用所、桂林西货运中心;加快桂林至三江、资源至兴安、阳朔至鹿寨等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开工建设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全力推进龙脊梯田大循环旅游公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磨盘山客运港改扩建工程;加快斧子口水库建设,基本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临桂新区华能分布式能源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再上一个新台阶。

  优化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深化“马上办”“五个一”工作机制,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推进审批标准化工作,加快项目审批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滚动管理和退出机制。强化市领导跟踪联系项目的统筹指挥功能,强化重大项目办公室统筹协调督查的职能,强化项目指挥部对重大项目推进落实的直接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多途径破解环境制约和土地制约,大力清理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土地供给。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切实加强项目包装策划。抓好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的争取与管理工作,清理项目沉淀的财政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本市场利用力度,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市、县(区)资产的整合与管理,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提高间接融资比重。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融资偿还机制,强化融资风险管控,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加快提升城乡品质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疏解提升老城。继续实施“北通、南畅、东拓、西联”工程。基本完成国道321桂林至阳朔段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西二环路延长线、福利路、龙门大桥、万福东路建设,形成南北道路通畅、东西快环连通的老城新区路网新格局。完成漓江桥改扩建、香江饭店立交桥建设等工程,加快将军桥改造;完成东二环路等市区45条主要道路整修工程,启动城市“断头路”连通工程;加快桂林汽车客运总站搬迁步伐。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快破解老城区交通瓶颈。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老城改造的思路,实现改造一个片区、新增一个业态、惠及一方市民、提升一片形象的目标。加大以福隆园、塔山片区为重点的漓江东岸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力争年内初见成效;继续实施面上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243套,其中建成6000套,分配入住5000套,实现老城提升新突破。围绕单位入驻、市民入居目标,加快完善临桂新区城市功能。强化行政中心带动效应,加快市直机关搬迁步伐,推进市民广场、山水公园、旅游综合医院、桂林中学临桂校区、桂林师专临桂校区、集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金融大厦、建设大厦、投资发展商务大厦、桂林日报社传媒中心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增加上下班时段公交车发车密度,不断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市政设施,提升新区综合配套功能。

  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加快出台市民文明公约,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城区政府的主体地位,保障管理资源进一步向城区、向一线倾斜。强化抽查通报、检查问责和公开曝光制度,确保城区的主体责任与市直相关部门的统筹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启动实施亮化改造提升工程、特色旅游街区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升级环卫设施,进一步提高机扫率。扎实推进“两违”整治工作。继续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公交都市、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发展,扎实开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和出租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无物业小区及集贸市场改造,开展乱摆摊点、乱设广告、乱倒垃圾“三乱”综合治理行动。强化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做好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标线、标识、标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快特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快县城老城提升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推进广西乡土特色建设示范县和自治区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灵川八里街片区与市区一体化规划管理。完成第二批1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扩大“百镇示范工程”建设覆盖面。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通畅”“连通”工程,新增通自然村(屯)公路200公里以上,实现有条件的县(区)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路率达65%;推进17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建设。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6)页 首 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 周家斌)

2016-02-24 15:16 来源:桂林日报

  三、2016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5%;财政收入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为完成上述目标,我们要积极进取,统筹兼顾,奋发有为,以超常的勇气,采取超常的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为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一)加快推进产业做强升级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启动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改革运营机制和投融资模式,统筹各方利益关系,构建以苏桥经济开发区、秧塘科技园和宝山工业园三大核心园区为主体的“一区三园”新格局,确保年内初见成效;积极拓展高新区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光通信产业园、花江生态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建设,做大铁山园、信息产业园、英才园规模;加快推进雁山低碳经济产业园等城区及县域特色产业园发展。加快产业做强升级。以四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着力推进“互联网+制造”模式;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网上营销工程,力争新增50家工业企业开展网上营销;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力争四大优势产业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启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建立市县(区)、园区、企业互联互动机制,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围绕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目标,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集群效果好、利税增收能力强的项目。组织实施“百亿”工业项目培育工程,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5%。突出问题导向,加大对企业扶持服务力度,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多渠道解决企业筹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落实好自治区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重新梳理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发展后劲足、就业和税收贡献大、生态环保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5%,进一步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胜地建设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旅游发展“三大工程”。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开工建设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华润万象城、阳朔瑞盛旅游休闲世界等项目建设,引进培育一批示范性、创新性强的新业态项目,持续推动旅游国际化、高端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顺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低空旅游、体验旅游、体育旅游、自驾车营地旅游、摄影旅游等新业态,培育个性化高端观光线路。扎实开展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恢复、重建、改造一批特色街区,打造以王城王府文化、正阳东西巷名人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聚集区;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挖掘、保护、开发一批古村落,打造旅游新亮点。实施“环境优化工程”。深化漓江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分配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漓江市区段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整合漓江游船经营企业,完成漓江竹筏“四化”专项整治和精华段游船改造。加强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桂林北站游客中心等项目,完善旅游换乘接驳、信息咨询服务,加强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档次和质量。深化旅游区域合作,推动建立粤桂湘黔四省区旅游合作联盟。办好第十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论坛和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等活动。启动2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海吉星食尚港、桂林电商谷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实现电子商务全覆盖。积极开展百店大促销等活动,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增长。加快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限上企业,扎实推进“个转企、小上限”工作。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11%、旅游总收入增长20%,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以特色效益农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实施现代特色农业“7+3”提升行动,提升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肉牛肉羊、生猪七大种养产业,着重发展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突出发展西部山区高山农业。创新生态养殖桂林模式,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打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及健康养殖、草地生态畜牧业、特色养殖三大示范带。巩固提升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抓好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做好休闲农业线路开发,促进乡村旅游与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相融合,发展星级农家乐、家庭农场、农事体验等休闲农业产品,打造10个以上赏花基地,举办10个以上花节活动。市本级投入1650万元扶持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基本建成自治区级、市级示范区10个。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工作,引导和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市本级投入1000万元用于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每个县扶持培育5-1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抓好“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力争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00元,继续保持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发展在全区的领先地位。

  (二)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理念,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及市领导包抓的12大重中之重项目为抓手,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第一批重大项目787个,年度计划投资747.6亿元。其中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77个,年度投资276.4亿元;实施重大产业项目411个,年度投资423.8亿元。继续加大社会民生、生态环保领域投资力度。重点推进两江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设;开工建设桂林北动车运用所、桂林西货运中心;加快桂林至三江、资源至兴安、阳朔至鹿寨等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开工建设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灌阳至平乐高速公路;全力推进龙脊梯田大循环旅游公路等5条国省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磨盘山客运港改扩建工程;加快斧子口水库建设,基本建成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临桂新区华能分布式能源工程等项目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我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再上一个新台阶。

  优化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深化“马上办”“五个一”工作机制,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推进审批标准化工作,加快项目审批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滚动管理和退出机制。强化市领导跟踪联系项目的统筹指挥功能,强化重大项目办公室统筹协调督查的职能,强化项目指挥部对重大项目推进落实的直接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多途径破解环境制约和土地制约,大力清理闲置土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土地供给。认真做好项目规划,切实加强项目包装策划。抓好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的争取与管理工作,清理项目沉淀的财政资金,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本市场利用力度,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市、县(区)资产的整合与管理,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提高间接融资比重。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融资偿还机制,强化融资风险管控,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加快提升城乡品质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疏解提升老城。继续实施“北通、南畅、东拓、西联”工程。基本完成国道321桂林至阳朔段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西二环路延长线、福利路、龙门大桥、万福东路建设,形成南北道路通畅、东西快环连通的老城新区路网新格局。完成漓江桥改扩建、香江饭店立交桥建设等工程,加快将军桥改造;完成东二环路等市区45条主要道路整修工程,启动城市“断头路”连通工程;加快桂林汽车客运总站搬迁步伐。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快破解老城区交通瓶颈。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老城改造的思路,实现改造一个片区、新增一个业态、惠及一方市民、提升一片形象的目标。加大以福隆园、塔山片区为重点的漓江东岸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力争年内初见成效;继续实施面上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243套,其中建成6000套,分配入住5000套,实现老城提升新突破。围绕单位入驻、市民入居目标,加快完善临桂新区城市功能。强化行政中心带动效应,加快市直机关搬迁步伐,推进市民广场、山水公园、旅游综合医院、桂林中学临桂校区、桂林师专临桂校区、集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金融大厦、建设大厦、投资发展商务大厦、桂林日报社传媒中心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增加上下班时段公交车发车密度,不断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市政设施,提升新区综合配套功能。

  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加快出台市民文明公约,健全城市管理法规。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城区政府的主体地位,保障管理资源进一步向城区、向一线倾斜。强化抽查通报、检查问责和公开曝光制度,确保城区的主体责任与市直相关部门的统筹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启动实施亮化改造提升工程、特色旅游街区城市风貌改造工程。升级环卫设施,进一步提高机扫率。扎实推进“两违”整治工作。继续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公交都市、智能交通、绿色交通发展,扎实开展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和出租车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无物业小区及集贸市场改造,开展乱摆摊点、乱设广告、乱倒垃圾“三乱”综合治理行动。强化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力,做好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城市标线、标识、标牌,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快特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快县城老城提升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推进广西乡土特色建设示范县和自治区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动灵川八里街片区与市区一体化规划管理。完成第二批15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书记工程”,扩大“百镇示范工程”建设覆盖面。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通畅”“连通”工程,新增通自然村(屯)公路200公里以上,实现有条件的县(区)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2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路率达65%;推进17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村建设。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