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7日 张术平)

2016年02月25日 15:28   来源:临沂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7日在临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临沂市市长 张术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及2015年工作回顾

  2011年至2015年,是临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沉着应对挑战,科学谋划发展,统筹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63.2亿元,年均增长1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3.9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9.4%、14%和12.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回首“十二五”,发展有目共睹,成绩可圈可点:

  ——主导产业在“调整优化”中提档升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1:50.3:38.7调整到9.2:44.8:46。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成为全省第6个、全国第29个工业产值过万亿的地级市。主导产业成长快、前景好。医药产业,在鲁南制药、罗欣药业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制药企业发展到近百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2倍和1.5倍;装备制造业,以临工、常林为代表的600多家企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均实现翻番;食品产业,以金锣、鲁洲为骨干的近7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成为工业第一大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已成长为百亿级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整装汽车制造产能分别达到10万辆、30万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12%,万元GDP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21%,物流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全省首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62亿元和3400亿元,全国性股份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到13家,场外市场挂牌企业77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累计接待游客2亿多人次,蒙山旅游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737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增长31%和55.6%,农机化水平达到85.5%。河东农高区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城乡建设在“四级联动”中协调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3%,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205万人、213平方公里。沂水县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沂南、莒南、临沭、兰陵和费县等成为国家园林县城。乡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19个小城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22个被列为省级示范镇,12个农村新型社区入选全省示范社区。临枣、长深高速和蒙山高架路、环城快速路等重点交通工程建成通车,临沂机场航空口岸获准开放。30万吨供水东线工程和西部供热中心等投入运营。完成大型病险水库和塘坝除险加固276座,治理中小河流265公里,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信息化防汛指挥体系,获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先后被评为中国物流之都、板材之都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改革开放在“内强外拓”中释放活力。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共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77项,清理削减行政权力事项1927项。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市场主体登记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取得积极成效。财税金融改革有序开展,“创新联银合作新组织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做法,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创新中国特别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县域金融创新等17项国家级和16项省级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科技创新日益活跃,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8家、省级115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新时代药业获中国专利金奖。“走出去”“请进来”步伐加快,累计引进市外资金近3000亿元,全市境外企业超过100家,有权出口企业近5000家,临工、立晨等一批境外合作项目建设顺利,绿润、山松等20多家企业实现境外上市。高新区和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临港区引进全国首家“互联网+”、“文化+”双加实验室,各类平台成为对外开放和创新发展新高地。

  ——公共服务在“民生优先”中更加均衡。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8.6%,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79%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8%、13.4%。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万人,在全国率先启用农民工“一元公寓”,市技师学院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连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1个县区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所有县区都有1家以上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16.6万套,3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沂蒙革命纪念馆落成开馆,柳琴戏《沂蒙情》获“五个一”精品工程奖,市图书馆、科技馆、文化中心、临沂大剧院、东夷文化园等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城乡居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按照“走在前列”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适应经济新常态,实施“八大战略”,打好“六场硬仗”,经济发展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大美新”临沂建设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一)“三引一促”初见成效。各级各部门立足职能抓招引、发挥优势抓招引、明确分工抓招引,初步形成了招引工作合力。紧盯产业重点区域、国内外500强企业,精心策划项目,主动对接项目,提高了招商成功率;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引进创新团队和高新技术成果,提高了招商含金量。成功举办杭州招商引资洽谈会、百名外国专家沂蒙行等推介活动。全市共引建招商引资项目1016个,到位市外资金1290.5亿元、增长119%。众泰汽车及发动机、盼盼食品、宜华木业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中兴通讯、修正药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户临沂。先后引进先进技术569项、“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25名、创新创业人才1076名。

  (二)“二次创业”拉开序幕。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制定“二次创业”计划,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路径,实施高点对标,企业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契机,严格执法抓环保,利用环保促转调,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下降11.6%,淘汰钢铁产能150万吨、焦化产能260万吨,关停非煤矿山88个、30万吨以下煤矿5个,改造提升建陶生产线101条,上万家木业企业实现了统一供气或清洁能源利用。鼓励企业上项目、增投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9家、总数突破40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2371家。实施“千企千项千亿”工程,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039.8亿元、增长16.7%。全市“双百”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0亿元、利税220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和29%。金锣、天元等4家企业入选“2015中国企业500强”,金升、金正大等6家企业入围“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三)商城国际化加快推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扎实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内贸与外贸、线上与线下、商贸与生产融合发展,商城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临沂商城市场交易额突破3200亿元,全市出口总额、物流总额、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60.6亿美元、2.5万亿元和1100亿元。临沂港运行良好,综合保税区开关运行。“智慧临沂商城”上线运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有望近期获批。“海外临沂商城”加快建设,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被认定为首个国家级境外商贸物流型经贸合作区。全市建成各类电商园区17处,培育电商平台30个、龙头企业60家,发展网商6万户,获评中国电子商务经营百强城市。鲁南铁路物流园被列为国家亮点工程,满易网入选国家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临沂至乌鲁木齐、昆明、西宁和“临满欧”等货运班列陆续开行。物流促商贸、商贸活经济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编制完成了《临沂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北城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20个规划,中心城区新一轮控规覆盖率达75%。北城新区二期、西部新城、火车站片区、汤泉旅游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片区加快建设,东风东关片区等一批棚改项目顺利实施,鲁商中心、齐鲁园广场和政务服务中心等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实施“四供两排”和城市绿化工程,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5座,集中供热、管道燃气、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65%、91%和70%,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为41%和37%。坚持统分结合、重心下移,科学划分市区城市管理职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推进以城带乡、联动发展,沂水县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正式启动,兰山区义堂镇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有13个重点镇进入全省百强。新建农村新型社区50个,农村住房和危房改造7万余户。鲁南高速铁路临沂至曲阜段、临沂机场三期工程、罗岚高速公路启动建设,沂沭铁路建成通车,北疏港公路基础工作基本完成。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7日 张术平)

2016-02-25 15:28 来源:临沂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