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 倪玉平)

2016年02月26日 11:42   来源:政府网站   

  (三)聚焦开放合作,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引智一体化,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板块招商和以商引商,高效对接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资企业,着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全年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20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每个县区引进超10亿元的产业项目2个以上。做好引资企业的服务,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工建设南夹江综合治理工程,配合做好引江济淮项目建设,完成G3高速铜陵长江替代桥前期工作。推动合肥铜陵经济带建设,启动江北长江岸线整治,谋划推进江北港区建设,打造合肥经济圈通江达海新通道。改造升级横港等老港区,加快永丰等港区公用码头和服务基地建设。建成进境水果口岸,建设粮食口岸。尽快运营港口集团,广泛开展与沿江沿海口岸合作,提升江海联运、多式联运水平,成为亿吨大港,促进港口经济跨越式增长。

  稳定外贸增长。完善促进外贸发展的综合政策,鼓励引导本地外贸企业属地报关,支持骨干外贸企业发展,培育外贸新主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外贸进出口完成46亿美元。发挥“圈区管理”园区综合效益,争取成为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转检第一口岸。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四)聚焦“三农”工作,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上取得新突破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绿色增产水平,支持枞阳县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70万吨以上。努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创建一批省级以上蔬菜、畜禽养殖示范基地。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渔业,打造农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油用牡丹、白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产业加工区、休闲观光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推动普济圩农场向大型农工商产业集团迈进。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镇村建设。以“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为抓手,扶持和培育陈瑶湖、横埠、大通和钟鸣等一批重点镇,打造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按市区标准,提升老洲镇管理水平。以枞阳、义安为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5个省级中心村、18个市级中心村。集中开展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五)聚焦重点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放、管、服”结合,建立政府权责清单动态发布机制,做好上级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制定政务服务上网目录,建成运行市社会服务信息化平台,让信息多跑路、公众少跑腿。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开展注册登记电子化试点。加强招投标管理改革,整合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市建投市场化转型,增强经营城市能力。提升铜陵发展投资风险防控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能力。加强国有资产归集和监管,大力盘活闲置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大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推进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界定,完善县区政府财力保障机制。落实税制改革任务,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城市排水一体化PPP试点运营,再推出停车场、地下管廊、城市道路等一批合作项目,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巩固教育综合改革成果,促进跨区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联合体扩面提升,争创综合医改示范市。探索大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商业化运营。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加快政社脱钩。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成果,让资源变为资本。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和林场集团化改革。实现不动产登记统一发证。

  (六)聚焦融合联动,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把“一尊重、五统筹”要求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构建以长江为龙头、南北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编制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组织修编市域综合交通、港口岸线利用、水利防洪、产业布局、生态功能区保护、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审批枞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多规合一”正式运行。加强城市设计,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坚持“规划即法、执行必严”,严格规划监督,严查各类违反规划行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国道347工程,推进麒麟至白湖二级公路建设,力争完成国道237、330和省道425一级路改建前期工作。推动济祁高速、北沿江高速尽快开工建设。实施铜芜路一级公路改建,建成坝白路、站前路二期,开工建设胥坝跨江大桥,启动顺安河三级航道升级工程。积极配合庐铜铁路、芜铜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建设,谋划推进过江通道、铜九黄轨道交通、铜宣城际铁路等项目。

  完善新城区功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布局,建成西湖公立示范幼儿园,实行市区一流的中小学与新区学校联合办学,实现市一中西湖校区秋季开学。加快建设市儿童医院。建成西湖现代农业生态休闲示范园,年中向市民开放。加快东部城区、高铁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南部城区生态环境和城区功能。支持枞阳新区建设。

  提升老城区品质。开工建设大铜官山公园。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长江东路、长江中路。建成一批城市微循环道路。大力推进停车场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实施公交智能化工程,继续投放一批清洁能源公交车。建设市档案馆、史志馆和城建档案馆,建成市烈士纪念馆。继续改造一批老旧小区。

  加强城市管理。精心精细管理城市,推动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向全市域覆盖,向基层延伸,完善区直接管理社区体制。深入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市建设,加快光纤入户进程。推动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打造“数字城管”。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七)聚焦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治理大气污染,加快实施国电、皖能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重拳整治南部城区、港区和工矿区扬尘污染,巩固治超治泼和秸秆禁烧成果,落实黄标车区域禁行制度,强化餐饮油烟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力争PM10平均浓度下降4%。着力治理水体污染,向城市黑臭水体宣战。把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中心城区六大入江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城区、园区和企业污水处理能力,以企业的达标排放保证流域水质达标,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着力治理土壤污染,严控重金属源头排放,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强化问题导向,狠抓环保督查问题整改。落实各级环保责任,严格问责问效。深化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提升生态建设水平。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广场、排水、截污等生态调节功能,构建完善城市水生态系统。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实施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人工造林2.1万亩,改造提升绿化250万平方米,新增森林长廊示范段15公里、城市绿道40公里,新建街头绿地(游园)18个,恢复矿山植被2000亩,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巩固“三线三边三小”整治成果,延长滨江生态生活岸线。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全面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任务,争取在全国继续保持优秀等次。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循环化改造,做好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建设。巩固全国节水型示范市建设成果。坚持节约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

(责任编辑:石兰兰)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 倪玉平)

2016-02-26 11:42 来源:政府网站

  (三)聚焦开放合作,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上取得新突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资引智一体化,精准推进产业链招商、产业板块招商和以商引商,高效对接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资企业,着力在招大引强上取得突破,不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全年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420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每个县区引进超10亿元的产业项目2个以上。做好引资企业的服务,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工建设南夹江综合治理工程,配合做好引江济淮项目建设,完成G3高速铜陵长江替代桥前期工作。推动合肥铜陵经济带建设,启动江北长江岸线整治,谋划推进江北港区建设,打造合肥经济圈通江达海新通道。改造升级横港等老港区,加快永丰等港区公用码头和服务基地建设。建成进境水果口岸,建设粮食口岸。尽快运营港口集团,广泛开展与沿江沿海口岸合作,提升江海联运、多式联运水平,成为亿吨大港,促进港口经济跨越式增长。

  稳定外贸增长。完善促进外贸发展的综合政策,鼓励引导本地外贸企业属地报关,支持骨干外贸企业发展,培育外贸新主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外贸进出口完成46亿美元。发挥“圈区管理”园区综合效益,争取成为进口废七类集装箱转关转检第一口岸。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引导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四)聚焦“三农”工作,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上取得新突破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粮食绿色增产水平,支持枞阳县再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70万吨以上。努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长江崩岸应急治理,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创建一批省级以上蔬菜、畜禽养殖示范基地。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渔业,打造农业经济重要增长极。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油用牡丹、白姜、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一批产业加工区、休闲观光区,加快发展“一村一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推动普济圩农场向大型农工商产业集团迈进。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推进镇村建设。以“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为抓手,扶持和培育陈瑶湖、横埠、大通和钟鸣等一批重点镇,打造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按市区标准,提升老洲镇管理水平。以枞阳、义安为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建成25个省级中心村、18个市级中心村。集中开展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五)聚焦重点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坚持“放、管、服”结合,建立政府权责清单动态发布机制,做好上级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制定政务服务上网目录,建成运行市社会服务信息化平台,让信息多跑路、公众少跑腿。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开展注册登记电子化试点。加强招投标管理改革,整合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铜化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市建投市场化转型,增强经营城市能力。提升铜陵发展投资风险防控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能力。加强国有资产归集和监管,大力盘活闲置资产,进行市场化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大力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推进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界定,完善县区政府财力保障机制。落实税制改革任务,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城市排水一体化PPP试点运营,再推出停车场、地下管廊、城市道路等一批合作项目,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巩固教育综合改革成果,促进跨区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联合体扩面提升,争创综合医改示范市。探索大病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商业化运营。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加快政社脱钩。

  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成果,让资源变为资本。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和林场集团化改革。实现不动产登记统一发证。

  (六)聚焦融合联动,在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把“一尊重、五统筹”要求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构建以长江为龙头、南北为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编制城乡发展战略规划,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组织修编市域综合交通、港口岸线利用、水利防洪、产业布局、生态功能区保护、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审批枞阳县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多规合一”正式运行。加强城市设计,进一步塑造城市特色。坚持“规划即法、执行必严”,严格规划监督,严查各类违反规划行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国道347工程,推进麒麟至白湖二级公路建设,力争完成国道237、330和省道425一级路改建前期工作。推动济祁高速、北沿江高速尽快开工建设。实施铜芜路一级公路改建,建成坝白路、站前路二期,开工建设胥坝跨江大桥,启动顺安河三级航道升级工程。积极配合庐铜铁路、芜铜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建设,谋划推进过江通道、铜九黄轨道交通、铜宣城际铁路等项目。

  完善新城区功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新区布局,建成西湖公立示范幼儿园,实行市区一流的中小学与新区学校联合办学,实现市一中西湖校区秋季开学。加快建设市儿童医院。建成西湖现代农业生态休闲示范园,年中向市民开放。加快东部城区、高铁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南部城区生态环境和城区功能。支持枞阳新区建设。

  提升老城区品质。开工建设大铜官山公园。结合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长江东路、长江中路。建成一批城市微循环道路。大力推进停车场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实施公交智能化工程,继续投放一批清洁能源公交车。建设市档案馆、史志馆和城建档案馆,建成市烈士纪念馆。继续改造一批老旧小区。

  加强城市管理。精心精细管理城市,推动扁平化、网格化管理向全市域覆盖,向基层延伸,完善区直接管理社区体制。深入推进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市建设,加快光纤入户进程。推动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打造“数字城管”。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

  (七)聚焦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治理大气污染,加快实施国电、皖能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重拳整治南部城区、港区和工矿区扬尘污染,巩固治超治泼和秸秆禁烧成果,落实黄标车区域禁行制度,强化餐饮油烟和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力争PM10平均浓度下降4%。着力治理水体污染,向城市黑臭水体宣战。把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中心城区六大入江排污口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提高城区、园区和企业污水处理能力,以企业的达标排放保证流域水质达标,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着力治理土壤污染,严控重金属源头排放,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试点。强化问题导向,狠抓环保督查问题整改。落实各级环保责任,严格问责问效。深化环境监察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强化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提升生态建设水平。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城市发展边界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广场、排水、截污等生态调节功能,构建完善城市水生态系统。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实施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人工造林2.1万亩,改造提升绿化250万平方米,新增森林长廊示范段15公里、城市绿道40公里,新建街头绿地(游园)18个,恢复矿山植被2000亩,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巩固“三线三边三小”整治成果,延长滨江生态生活岸线。

  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全面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建设任务,争取在全国继续保持优秀等次。深入推进重点产业循环化改造,做好循环经济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国家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市建设。巩固全国节水型示范市建设成果。坚持节约用地,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