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 倪玉平)

2016年02月26日 11:42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倪玉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铜陵历史上极不平凡、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铜陵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顶住经济持续下行压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1亿元(不含枞阳县,下同),增长10.1%,增幅居全省第四位。财政收入135亿元,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占比8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1亿元,增长13.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8亿元,增长10.5%。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0元,增长9.8%。新增就业2.2万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人口自然增长率2.81‰。节能减排实现年度控制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千方百计稳增长。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系列稳增长政策,及时研究出台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具体措施,着力稳定实体经济。强化问题导向,深化“暖企行动”,扎实开展“三百”活动。创新支持企业发展方式,组建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三支基金。累计减免企业税收9.5亿元。拨付扶持发展资金超过5亿元。设立过桥续贷资金8.6亿元,协调金融机构动态认领企业252户,新增贷款87亿元。深化政银担合作,累计金额27.7亿元,位列全省第二。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完成直接融资35.9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家。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0.2亿元,省级代发债券额度44.1亿元,有效化解了债务风险,促进了经济建设。

  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年”活动。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6个、竣工92个,开工率、竣工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京福高铁、宁安高铁,铜南宣高速、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及连接线建成通车;省道320、321,朱永路,滨江大道全线贯通。有色“奥炉”改造、皖能第二台百万千瓦机组、泰新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38个重大项目列入省计划笼子,G3高速铜陵长江替代桥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沃特玛电池组、万达广场等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亿元以上项目20个,在建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12.9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3亿美元。累计拆除违章建设12万平方米,征收房屋145万平方米、土地8492亩,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加快推动“调转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院士工作站1个,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个。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2.9%,居全省第2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6件,居全省第4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众创空间15家。强化转型平台建设,资源型城市考核蝉联全国榜首,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核位列全国优秀等次第三名。研究出台了“千百十亿”工程实施意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完成技改投资333亿元,增长39.6%。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0%提高到32.9%,占比居全省首位;铜基新材料产业成为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狮子山开发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9.8%,提高2.8个百分点,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2个,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组建运行。加快发展港口经济,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集装箱突破4万标箱;“圈区管理”废七类集装箱进口转关申报取得进展,铜陵口岸获批建设进境粮食、水果指定口岸,铜陵港跻身国家主要港口行列。

  第三,推进城乡大建设。精心组织实施城乡建设计划,全年完成投资60亿元。市政设施建设大踏步推进,新建改造城市主次干道15条,北京西路下穿等节点工程提前竣工,铜官大道等沿线区域环境大幅改善,城区断头路、丁字路基本打通;新建2座大型货车停车场,新增城区停车位1100个,新开通公交线路4条,新投放公交车58台;改建供水管网42公里,燃气管道48.7公里;改造了长江新村、五松新村等33个老旧小区,改善了6万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大获丰收,新建改造了市文化馆、五松山剧场、板栗山儿童公园、老年学习活动中心等一批项目,建成了一批全民阅读示范点,全国首个书馆一体的图书馆新馆、新华书店对市民开放。东部城区建设有力推进,大通古镇改造已具雏形。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扩面,16个省级中心村、20个市级中心村面貌一新,凤凰山村成为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大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污染整治项目1300多个,PM10平均浓度下降16.6%,南部城区扬尘治理形成长效机制;中心城区“三大水系”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正在成为城市的生态休闲廊道;持续开展“三线三边三小”环境整治,拆除小码头、非码头设施64处,20公里的滨江岸线整治任务提前完成;新增造林2.87万亩,绿化提升392万平方米,恢复矿山植被3000亩,建成森林长廊和城市绿道40公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明显成效。

  第四,深化改革增活力。完成年度改革任务71项,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建立运行市县乡三级政府权责清单,243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强力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按照多规统一融合的思路,改革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流程,数字化平台基本建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公务用车改革顺利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经营权抵押贷款取得突破,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城市排水一体化PPP试点项目挂牌。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15%。政府购买服务规模突破2亿元,增长44%。降低非居民供电供气价格,减轻企业负担2.2亿元。扎实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教联体、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阳光招生”、“阳光分班”,公立医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社区“三减一加强”成果得到巩固。

  第五,改善民生促和谐。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财政民生类支出达92亿元,占总支出的83.8%。精心组织实施38项民生工程,绩效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先进。棚户区改造力度前所未有,友好、天桥、源北等片区4570户居民告别棚户区,圆了“安居梦”。加大安置房、保障房建设力度,1.3万户回迁居民搬入新居或分到新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00户。实施购置住房补贴等政策,房屋销售面积增长6.4%,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待遇全面提标,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10%以上,“救急难”工作成为全国试点。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开工兴建市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成功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立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通过省级评审,人民医院外科楼、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体完工。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市体育中心投入市场化运营。新获得一批“国字号”荣誉,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无障碍建设示范市,幸福家庭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得全国优秀,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完成考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依法信访有效落实。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平安铜陵”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全省先进市。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统计、对台、外宣、档案、地方志、供销、气象、地震、消防、兵役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红十字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们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聚焦“忠诚、干净、担当”,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巡视、审计和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坚持依法行政,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重要文件解读制度。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严格合法性审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网上信息公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91件、政协提案302件。大力开展“政府管理提升年”活动,建立健全70余项管理制度,基层基础管理得到规范,建设投资等重点领域管理明显加强,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三公”经费下降16.9%。深入开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严肃查办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过去的一年,枞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生产总值达到195亿元,重点建设进展顺利,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区划调整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批复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支持,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日 倪玉平)

2016-02-26 11:42 来源:政府网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