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的绿色长廊

2016年03月22日 14:46   来源:三峡日报   

  

  ——宜昌市强化水土保持、呵护三峡库区生态工作纪实

  2016年1月5日,习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永葆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做好宜昌的水土保持工作,打造三峡库区的碧水蓝天,不仅有利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安全健康运行,更关乎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湖北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实现。

  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先后开展了“长治”、长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坡耕地治理、革命老区、三峡屏障区、石漠化治理等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20多平方公里,尤其是开展“长治”工程以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净减少72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了63.1%,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7.2%,真正实现了山青水绿,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打造了一条“山清水秀民富景美”的绿色长廊。

  宜昌是“长治”工程重点治理区,面对水土流失严重、国家投入有限的困局,探索了“政府主导、规划引领、项目集合、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按照“资金用途不变、投资渠道不变、责任主体不变,验收标准不变”的治理思路,搭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平台,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实施工程措施,国土部门投资改造基本农田,林业部门发展核桃、板粟等产业,农业部门投资培育发展柑橘等宜昌特色农产业,使区域内山、水、林、田、路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农民致富渠道稳定。据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分析,实施多部门综合投资治理的小流域,当年植被盖度可达5%左右,进入丰产期经济林植被盖度可达70%以上,群众收益逐年稳步增长10%,水土流失量每年净减少200多吨。

  为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宜昌市按照发展创新的理念,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实现了降低水土流失与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目标。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按照宜昌产业发展布局,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有力推动了柑橘、茶叶、核桃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高山实施的水土保持项目,改田、治水、治路,促进了高山烤烟、蔬菜产业的发展。石漠化治理、“长治”、三峡生态屏障区、革命老区等水土保持项目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着力解决林、田、路、水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精准扶贫。

  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有效控制了人为水土流失。新开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80%以上,方案申报审批率达100%,完建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率达90%以上,实现了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十三五”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宜昌市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庆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为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