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迈入2016年,长江经济带便成为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建设思路,引发了包括长江经济带沿岸11个省市在内的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的热议。
中央对长江经济带的全域发展进行重新谋划,将生态环境保护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不搞大开发”、“压倒性位置”等词语凸显了当前长江经济带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那么,长江经济带如何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突围?如何构建以流域为单元、以水资源保护为重点,统筹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整体保护与综合管理模式?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
关注一:跨区域的顶层设计如何构建?
当前长江干流总体水质较好,但部分支流污染严重,涉危涉重企业数量多、布局不合理、污染事故多发频发,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部分河段总磷、氨氮超标,船舶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江湖关系紧张,部分地区生态问题突出。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在水资源利用、控制性水利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统一大市场等重大问题上,沿线省市和相关部门相互掐架、争吵不休,有的问题甚至一争几十年。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
重视相关规划等顶层设计便成为破题之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为经济带区域开发提供了操作规范。近年来还相继出台了沿江战略区规划、城市群规划、各省沿江经济带规划等区域性规划,国家已开展“多规合一”试点。
“目前缺乏一部长江经济带顶层规划,希望不久后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能弥补这一空缺,初步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顶层的法制保障。”业内专家表示。
2015年,民建中央将长江经济带作为重点调研课题,形成了《加强经济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
民建中央的调研报告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在于行政区域间合作缺乏制度保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上游地区环保积极性不高。
“要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保障一江清水永续利用,并健全长江流域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民建中央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