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东华门夜市,本是最热闹的时候,摊主们就收摊了。
作为北京唯一一个挂名“夜市”的小吃街,在王府井经营了整整32年的东华门夜市,6月24日收摊后将与人们彻底告别,共涉及商户159户。东城区政府昨天宣布,夜市关张后,长期被各式摊位占据的东华门大街将还路于民,恢复道路通行功能。
外地游客败兴而归
摊位商户仍在观望
昨天傍晚5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东华门夜市。由于夜市占去了足有两条行车道的空间,被挤到一旁的机动车只能通过一上一下两条车道通行。夜市的摊位还吞没了原本的自行车道,连人行便道也被占去了三分之一,骑车人只能在快车道上和汽车抢路,或者索性直接骑上人行便道。
按照以往的经验,从下午4点半开始,各个摊位便会将当晚的食材运到,为开市营业做准备。但昨天,摊主们只是照常将食材摆放在摊位上,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一直到晚上6点钟,各个摊位仍然没有开伙的迹象。
不少拉着行李的游客在夜市中来回转悠。“什么时候开始啊?大老远来一趟,可别吃不上。”拖着行李的宋先生抱怨,“我晚上还着急赶火车呢。”
小吃街西头的工作岗亭前,用A4纸打印的东华门夜市停业公告和告知书贴在玻璃上,不少商户正在围观阅读。
晚上8点半,原本应该是东华门夜市最热闹的时候,街边一长溜的摊位上已是空无一物,一些摊主将食材运上三轮车转身离去,但仍有一些摊主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观望着。
虽然下起了雨,摊主陈女士仍然骑着自行车在自己的摊位附近晃悠。从小在北京长大的陈女士自称是“半个北京人”,十多年前便在东华门夜市租下了一个摊位,但并没有自己经营,而是倒手转给了亲戚。她的摊位主要售卖韩式炒年糕等流行食品,“什么流行卖什么”,陈女士坦言,自己卖的的确不是北京特色,但是作为一个游客来说,不一定非吃北京小吃嘛。
难觅正宗“北京味”
网友评价分不高
东华门夜市诞生于1984年。一项调查显示,这条不过百余米的小吃街上聚集着上百个小吃摊铺,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在售卖北京当地小吃,品类不算多,仅有爆肚、炒肝、糖葫芦、灌肠等。其余的摊位则是什么流行卖什么,绍兴臭豆腐、羊肉串、山东大煎饼、台湾大肠包小肠、大连烤鱿鱼,甚至由蜈蚣、蜂蛹、蜘蛛等组成的“虫子宴”都是夜市的主力军。
家住北新桥的闫小姐回忆说,上学那会儿,每天放学都要穿过东华门夜市,到王府井坐公交车回家。“那时候的东华门夜市,卖的都是老北京的各种小吃和家常便饭,攥着好不容易攒的一块多钱,在摊位之间纠结。现在,这个夜市早就没了北京的味道,关吧,不留恋。”
在大众点评网上,满分为五星的评分体系,东华门夜市的成绩却只有三星。“东西贵、食物不新鲜、不实在”,在网友的点评中,记者频频发现了类似这样的评价。
一位“驴友”在评论中失望地表示,“卖家说是台湾蟹肉,不肥美不要钱,打开后就是空壳,完全明着骗人。鱼肉很不新鲜。一只蜘蛛王80元,大蜈蚣50元,好贵啊!一点不亲民,东西又贵又不新鲜。”
一位北京网友在评论中写道:“东华门夜市那可是北京最早,也是最火的夜市。小时候我经常来,那时东西也很便宜,羊肉串才五毛一串,而且附近还有我喜欢的馄饨侯……现在的夜市已经完全变了味道,摊主也都是外地人,不可能做出正宗的北京小吃。”
另一位网友的评论则更加直白:“外地人承包的摊位,坑外地人,骗一个是一个。”
食品原料来源繁杂
非法代加工并不少见
2000年,王府井步行街改造完成,东华门夜市更名为东华门美食坊夜市,为北京市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有限公司的经营项目。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所在的东安门大街是连接故宫与王府井的重要通道,夜市摊位的占道经营使王府井、故宫周边原本就有限的道路资源更加紧张,随着游客量的大幅增加,市场经营过程中带来了交通拥堵、噪音污染等诸多问题。
“卫生环境差、设施简陋、食品与生活杂物混放、食品原料渠道来源繁杂……”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华门美食坊夜市存在较多的食品安全隐患,近日他们就接到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了一处为夜市供货的糖葫芦加工点。附近居民反映,像这样为摊位非法代加工食品的行为在东华门夜市周边并不少见。
不仅如此,周边单位、沿街商铺、附近居民普遍反映夜市影响了其日常办公、经营、周边居住环境,对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也带来负面影响,要求关停夜市的意愿十分强烈。
昨天,北京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有限责任公司贴出闭市公告,称由于该公司《餐饮服务许可证》已于2016年3月31日到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能再继续办理许可登记,因此夜市将于6月24日经营结束后停业闭市。其间,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有限责任公司将为夜市商户办理相关手续。
本报记者 张楠 文并摄 J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