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唐筱葳通迅员单君张丽霞
面向“十三五”,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融西拓、南联北接”的全面开放战略。根据工作部署,市发改委先后起草向东全域融入沿海开发、向南联动长江经济带、向北对接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提请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日前,我市《关于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加快南向联系发展的实施方案》(淮发【2016】24号,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我市“南联”战略加快推进。
围绕《方案》的实施背景、具体内容等,市发改委黄克清主任作出了深度解读。
概况——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
据介绍,该《方案》是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先后出台的背景下推出的,旨在推动我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今年6月下旬,市委主要领导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上批示要求,我市要认真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按照批示精神,市发改委高度重视,认真谋划,组织精干力量起草了《方案》,征求了市直40余个部门意见,数次修改完善。8月中下旬,《方案》分别经市委六届153次常委会议、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方案》是我市“东融西拓、南联北接”全面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三五”期间,我市南向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部署。
《方案》明确,要将淮安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长江三角洲北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内容——五项重点举措稳步实施
《方案》提出:到2020年左右,我市“南联”战略取得重要成果,在支撑长江下游地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400亿元,人均gdp力争达到90000元;累计承接苏南产业转移项目800个,总投资1000亿元。同时《方案》描绘了中远期愿景:我市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与长江经济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达到较高水平,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
围绕这一目标实现,《方案》提出了五项重点举措。一是构建长三角北翼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编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长江经济带北翼重要生态屏障。全力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实施淮河入江水道、京杭大运河等河道整治。二是构建区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京杭大运河、金宝航道等南向交通干线优势,强化与长江航道联系;实施淮河出海二级航道工程,促进港口合理布局,打造标志性的淮安港主港区,大力发展江海河联运。三是构建长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继续加强与上海张江、武汉东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沿江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与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城市群的联系,打造沿运河城镇轴中心城市,推进宁淮同城化,构建布局合理的淮安都市区。五是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推动淮安综保区与上海自贸区保税货物跨关区结转,帮助企业在主要贸易伙伴国享受通关优惠政策。
同时,《方案》还排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园区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4大类25项分年度实施的重大项目,并明确了责任单位,为《方案》的落实提供项目支撑。
亮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该负责人认为,《方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了绿色生态、协同发展、创新转型、江河联动等四项原则,全面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这是《方案》的突出亮点。
注重绿色生态。《方案》确立了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产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注重协同发展。《方案》注重发挥淮安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战略支点作用,构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跨江南北融合,推动各类要素跨区域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注重创新转型。《方案》要求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创新人才引领创新发展实践,大力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注重江河联动。《方案》提出统筹江海河资源,依托通江达海的水运网,深化向东向西双向开放、向南向北全面对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新优势,形成东西互济、南北互通、多向开放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