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

2016年10月24日 11:4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打开上海地图,你不难发现,身处沪西的虹桥商务区近年来亮点频频,气势如虹。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部署,上海虹桥商务区紧紧围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平台,企业总部和贸易机构汇集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开发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有效实现了“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的发展目标。

  放眼“十三五”以至更长时期,虹桥商务区将继续在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

  86平方公里的虹桥商务区,“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的三大功能如何联动?10月13日上午召开的虹桥商务区发展“十三五”规划专家点评会上,与会专家认为,虹桥商务区将成为上海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十三五”的上海虹桥商务区,功能定位清晰、区域特色彰显、建设成效显著、组团发展强劲、机制日益完善。对上海乃至全国而言,“出形象、出功能、出效益”的虹桥商务区,已经逐渐形成了“虹桥模式”。

  ——功能定位清晰

  2010年5月,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虹桥商务区作为“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商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虹桥商务区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大平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主要承载区、中国联系世界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商务区。

  ——区域特色彰显

  虹桥商务区确定了“最低碳”“特智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崇人文”的开发建设特色,形成了路网高密度、街坊小尺度、建筑低高度、地下空间开发高强度大联通的特色。明确商务区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四个深度融合:交通功能与经济功能的深度融合、商务功能与社区功能的深度融合、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配套环境与商务楼宇的深度融合。商务区已被评为上海智慧城市示范区。

  ——组团发展强劲

  国家会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年已举办40余场大型展览;机场东片区综合改造正式启动,航空服务业加快集聚;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完成项目签约并全面动工;西虹桥功能打造推进有力,北斗产业初具规模。各重点片区开发建设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枢纽平安运行

  虹桥枢纽保持平稳有序运营,2015年日均客流超过80万人次,峰值突破110万人次,年总客流超过3亿人次。目前,日均最高客流已达131万人次。枢纽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优化完善,“远程值机”“空铁联运”和“公铁联运”等多种交通方式联运快速发展,机场短驳、夜宵交通配套、临时引导和公交配套方案进一步完善。虹桥枢纽被评为“全国平安交通建设示范点”,无论是规模还是功能,都列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位列前茅。

  “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进入全新阶段,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的机遇。虹桥商务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助于虹桥商务区发挥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发展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通过交通一体化和商务一体化,带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加快发展,在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的战略机遇。“十三五”期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措施和创新制度大规模复制推广,投资贸易领域多项管理和服务政策措施进一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虹桥商务区具备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有望率先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引领区域。

  三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的战略机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到“十三五”末,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将基本建成,这有利于商务区发挥虹桥交通枢纽、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功能性平台的优势,加快相关产业集聚,建成标志性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重要载体,建设成为连通国际国内贸易网络的国际贸易枢纽。

  四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带来的战略机遇。虹桥商务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总部经济、卫星应用与位置服务、医疗服务、生物制药、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等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日趋完善,智慧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虹桥商务区可利用区域优势,为企业提供研发、营销、展览等一体化的平台,这为商务区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打造上海科创中心的标志性区域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

  “顺风而呼,其声益彰;顺势而为,其事可成。”“十三五”时期,虹桥商务区将紧紧围绕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目标,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强规划统筹,加快功能配套和环境建设,促进交通、商务和会展功能融合发展,形成“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核心功能,建设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高端CBD。核心区加快形成功能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的良好态势,主功能区和拓展区加快发展,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形成以核心区为示范引领、四个片区加快推进,聚焦重点、组团推进、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开发建设格局。区域发展特色更加凸显,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持续放大。

  站位高、视野宽、举措实

  “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的发展定位是聚焦“三大功能”、强化“四个服务”、突出“五大特色”。通过加强统筹管理和功能开发,促进高端商务、会展和交通功能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环境生态文明、配套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商务区框架,逐步朝着“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的发展目标迈进,逐步将商务区打造成为服务长三角、面向全国和全球的一流商务区。

  ——聚焦“三大功能”

  虹桥商务区通过“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的三大核心功能,整合周边产业、要素与经济资源,提高对生产服务、商务服务、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的综合供给能力,形成高层次的集信息发布、中间品贸易、现代支付、会展物流、订单管理、信用保障、定价机制和制度支持于一体的现代化贸易服务中心。

  一是“大交通”功能。加快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发挥,进一步强化综合交通优势,把虹桥枢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准的综合交通枢纽,使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上海西部地区的交通疏解中心,形成集商务旅行、市内通勤、过往转乘等功能一体化的“大交通”功能。

  二是“大会展”功能。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项目,将虹桥商务区打造成为上海国际会展之都的核心功能承载区、世界知名的会展功能集聚区和会展产业发展示范区。加快完善保税、仓储、物流等与会展相关联产业的功能,加大政策引导,大力发展高端会议展览业和配套专业服务业,吸引设计、广告、装潢、物流、租赁、翻译等与会展产业密切相关的要素集聚,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产业链的会展管理组织体系。

  三是“大商务”功能。充分发挥国家会展中心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优势,做大做强商务、贸易、会展三大核心功能,把“大虹桥地区”建设成为集总部经济、会议展览、保税贸易、旅游购物、航空服务、文化传媒、科技创新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商务”功能平台。通过建设优质的商务载体、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提供便捷的商务服务,依托交通枢纽功能和会展平台功能,整合长三角乃至全国商务要素资源,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度和竞争力,促进各类商务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提升虹桥商务区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级。

  ——强化“四个服务”

  一是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虹桥商务区的发展要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紧紧依托发达的交通体系和广阔腹地,努力发展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和商务创新发展的引擎。

  二是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服务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形成。积极搭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平台,通过交通设施和出行服务一体化,带动通勤就业、产业发展、商品市场、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管理一体化。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建立长三角交通设施和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发挥会展产业优势,建立长三角企业产品展示、市场开拓、信息服务、交易洽谈等贸易服务平台,为长三角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管理等提供服务平台。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

  三是服务“四个中心”建设。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新平台”这一功能定位,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主动利用国际贸易领域国际交流、沟通、对话的高端平台,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服务。以发展国际贸易业务为核心,通过汇集高端贸易要素资源,打造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标志性平台和以国际贸易为主要特色的现代化商务区。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贡献更大力量。

  四是服务周边区县发展。虹桥商务区的发展要强化服务辐射功能,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发挥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交通网络中心和经济地理中心的优势,引领和带动闵行、长宁、青浦、嘉定、松江等各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改变城乡不均衡和二元结构,实现整体的跨越式的发展。

  ——突出“五大特色”

  一是产城融合发展。到2020年,商务区86平方公里范围内总就业规模预计达到60至70万人,商务办公人群加快集聚,商务区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就业、商务、商业、贸易和活动的中心。要按照国际一流商务区的标准,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居住、文化、体育、餐饮等商务配套和生活配套,降低闵、嘉、青、松等地区往返中心城区的通勤和就业强度,将商务区建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二是低碳化和智慧化发展。继续推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从规划和建设的各个环节着手,积极探索城市功能区低碳发展、智慧发展的新举措,把先进、前沿的低碳化和智慧化技术和管理应用于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继续大力推进星级绿色建筑、固碳技术措施、全覆盖屋顶绿化、绿色能源交通、智能楼宇建设、智慧交通应用、智慧公共服务等项目在商务区应用,充分利用区域低碳能效监测信息公共平台,努力探索资源节约的项目建设模式和节能高效的能源利用系统。

  三是现代商务创新发展。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营造有利于现代商务和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功能优势,促进现代服务业各门类、各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大趋势,大力培育“四新经济”,增强经济增长动能。抓住现代商务相关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流动性强的特点,促进交通功能与商务功能、会展功能深度融合,着力发展以总部、贸易、会展等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着力促进各类高端经贸商务要素在商务区集聚,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把虹桥商务区建设成为现代商务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四是商、贸、展、旅、文一体化发展。虹桥交通枢纽过往人流、国家会展中心展会人流和商务区商务办公人流在虹桥商务区形成交汇,使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商旅人士进入上海的门户。要加强对各类人流产生需求和溢出效应的研究,着力促进会议展览、商务活动、经济贸易、商贸购物、休闲时尚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业态互为配套、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打造商、贸、展、旅、文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宜商、宜业、宜居”的标准,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商务区。高标准建设生态绿化带和四大公园,建设、管理、养护好绿地、道路、河道,依托吴淞江和苏州河,以及周边天然河道,打造水系景观工程和绿色生态走廊,加强城市噪音、空气、水质等方面的治理,营造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建设花园式的商务区。

  促融合、优生态、强枢纽

  今后一个时期的虹桥商务区,促进产城融合、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枢纽能级,将持续吸引各界目光。

  ——产城融合发展方面,到“十三五”末,虹桥商务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常住人口约50万人,总就业岗位达65万左右,职住比在同类功能区处于领先水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成特色,核心区地上建筑面积总量和地下建筑面积总量分别达到337万平方米和260万平方米,开发强度比为1.3:1,在同类功能区中处于领先水平。生活环境逐步完善,宜商宜居的特色逐步显现,主功能区内基本形成15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15分钟休闲娱乐圈、15分钟文化活动圈。

  为此,虹桥商务区将打出一套精彩而有力的“组合拳”。

  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中央企业功能性总部、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总部、上市公司总部和创新创业类成长型企业总部入驻,根据区域特点和实际,制定相应配套扶持政策,创新各类总部的认定模式和标准。根据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建设的定位和需求,完善相关政策,吸引国际经济贸易组织、国际和地区性经贸促进机构、各类商会、跨国采购组织等在虹桥商务区设立地区性分支机构。

  二是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充分发挥交通人流、会展人流和商务人流汇集带来的巨大商机,优化现代商贸业发展环境,完善餐饮、购物、娱乐、住宿业态配套,按照《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明确的市级商业中心标准和要求,优化完善各片区、各地块项目商业的业态配比,形成一批具有交通客流特色、会展配套特色、中央商务区特色的商业集群。进一步做强航站楼免税购物业态。积极探索信息与消费的融合,打造“智慧商圈”,促进信息消费。加大对区域内商业网点布局、社区商业和早餐工程等配套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引进国内外新型商贸业态、经营模式和贸易主体,完善生活服务和商务服务配套。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到“十三五”末,主功能区新建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其中,三星级占比不低于30%,二星级以上占比60%,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具有标志性的绿色建筑示范区;拓展区新建公共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其中二星级占比50%以上,部分标志性建筑达到三星级标准。低碳监测平台对核心区内主要商办楼宇覆盖率达100%,对主功能区内主要项目覆盖率超过50%。生态环境方面,主功能区范围内,总绿化面积达到39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9%;逐步落实86平方公里范围内12平方公里绿化用地要求。

  ——综合交通和枢纽管理方面,虹桥商务区将继续强化虹桥枢纽功能建设。抓住国内航空和高铁运能和业务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推动虹桥机场和虹桥火车站完善航班航线和高铁车次设置,保持运能稳步增长态势,支持航空公司和铁路运输企业开展精品航线和精品车次建设,积极创新多式联运模式,扩大多式联运规模,扩大与国内外主要商务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优化虹桥枢纽与上海市内主要商务中心的交通联系网络,提高各类交通方式换乘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发挥虹桥枢纽的综合交通优势。

  与此同时,虹桥商务区还将加强枢纽运营管理的组织协调,协调好枢纽内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集散和转换工作,不断完善枢纽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指示标识,提升枢纽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枢纽整体服务水平。强化虹桥枢纽运营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强枢纽管理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应急联动机构、办事机构及专家咨询机构的建设。完善枢纽信息系统,整合完善视频、广播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统一高效、互通互联、信息共享的枢纽信息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

  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闵师林表示,当前的工作重点,是抓好“十三五”规划目标分解,以创新务实的作风推进规划的落实,坚持功能打造,坚守品质水准,加强环境配套,提升管理等级,逐步朝着“长三角联动发展新引擎”和“世界一流水准商务区”发展目标迈进。如今的商务区,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与行业领军企业总部纷纷入驻,餐饮、文化、娱乐等商务配套日渐兴盛。在未来的五年中,虹桥商务区的薄发即将呈现。

  (文/缪晓琴 虹桥商务区供图)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