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参加生态文明“高考” 交出靓丽答卷

2017年06月09日 14:19   来源:中国网   

  2017年高考6月7日启幕,千万学子走进考场,迎接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考试成绩也将一定程度上改变无数人的命运。高考结束后,贵州也将迎来一场另类“高考”——2017生态文明试验区贵阳国际研讨会将于6月17日在贵阳开幕。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目前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某种意义上说,每届都如同参加一次高考。回顾历届论坛,贵州省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探索生态文明发展路径,交出了完美靓丽的答卷。

  答卷一 : 论坛已成为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名片

  每年的盛夏,“爽爽的贵阳”都会上演一场绿色的思想盛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我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每一届论坛都吸引了上千名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和各类组织参与,达成了众多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3年7月,升格后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发来贺信。他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本次论坛正式通过了“2013贵阳共识”,与会的4000余名中外嘉宾认为,需要重新思考和审视现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来保证绿色转型的有效实施。

  2014年7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祝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相信通过共同努力,论坛年会必将凝聚新的共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探索。为期3天的论坛中,海内外政要、专家、学者参与了“中瑞对话2014”、 “ 点绿成金·南南共赢”、 “ 生态文明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论坛和活动,与会嘉宾们从经济、社会、人文、教育等不同视角,共同探讨了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变革与转型,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城市、绿色金融,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取得了许多具有开创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成果。

  201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召开,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海内外嘉宾,就全球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国家公园、横向生态补偿等全球性、区域性重点焦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了前瞻性、趋势性、务实性探讨,共举办了3个专题高峰会议、32个主题论坛以及民族生态文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举办了开闭幕式、2场高峰会、37场主题论坛、系列配套活动、主宾省活动以及贵州绿色博览会·大健康医药产业博览会。来自7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嘉宾,聚焦公众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产业和绿色城镇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生态道德和生态教育、生态领域的国际和地区合作等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务实性的政策措施建议,达成了重要共识。 经过四年的发展,论坛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取得了丰硕成果,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也被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规划。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成为国内国际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

  答卷二 : 贵州进入绿色红利 “ 共享时期 ”, 百姓福 、 生态美

  今年的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共享绿色红利”为主题,何谓“绿色红利”?如何创造绿色红利?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已有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开始进入到绿色红利“共享”时期。

  多年来,贵州坚守生态底线,厚植生态基础,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在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贵州的脚步越走越坚实,可分享的绿色红利不断积累,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贵州率先出台首部省级、市级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八个方面45项具体改革举措,搭好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四梁八柱;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等;编制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绿色发展等八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试验……这些制度创新成果,是老百姓能够享受到的最基本的生态红利。

  最新数据显示,贵州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发布了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以及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程项目共1311个、总投资1.57万亿元,绿色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同时通过实施绿色农产品“泉涌”行动,向市场提供更多绿色有机无公害农副产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优化绿色产品供给,贵州发展的绿色化程度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借助绿色经济发展增加了收入,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

  围绕山青、天蓝、水清、地洁四条底线,贵州省制定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实施十大污染源治理工程,深入开展环保督察巡查、环保基础设施攻坚行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2016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6.6%,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5%和87.3%。环境质量的改善,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去年召开的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贵州省通过了《关于设立“贵州生态日”的决定》,决定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

  这些举措和创新,让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让贵州进入到绿色红利“共享”时期。“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文明发展成果逐渐呈现。

  答卷三 : 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居全国前三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贵州的发展提供了路径——贵州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贵州省以“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提出了“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工作,推进“大数据”等生态产业发展,全面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致力于建设避暑度假养生、生态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度假、温泉养生等健康养生产业,助推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在大扶贫上,贵州省深入实施“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落实“1+10”配套文件,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精准度,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形成了“一届接着一届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探索了“摘帽不摘政策”“三变”“四看法”等改革措施,形成了可信可行、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贵州经验”,创造了全国扶贫开发的“省级样板”。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贵州省贫困人口从1149万人下降到623万人,共减少526万人,贵州已有22个县主动退出贫困县系列,这是贵州扶贫攻坚的成绩单。2016年,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搬迁扶贫当头炮,搬迁45万农村人口、其中贫困人口36万,通过产业脱贫70万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2017年,贵州预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实现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退出。

  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贵州已经成为企业青睐的沃土。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今年的贵州数博会期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家掌门人到齐,这是继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后,BAT三家大佬再次聚首。贵州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数博会共签约项目119个,签约金额167亿余元。

  大数据对贵州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2016年贵州GDP达到11734亿元,增速为10.5%,比全国GDP平均增速6.7%高出一截。

  在大健康产业上,近几年贵州大健康产业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速度,对经济的带动和支撑十分明显,各种层次的大健康产业项目,包括针对高端精准医疗的服务,医养结合的养生养老服务以及高端医疗器械设备的生产,使市场供给得到了提升。

  去年年底,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大健康产业重点工程包,工程包项目共计320个,涉及总投资5248亿元。工程包的实施,将对加快构建“医”、 “ 养”、 “ 健”、 “ 管”、 “ 游”、 “ 食”大健康全产业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升供给能力和助推大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制造业和健康管理服务行业直接带动的就业岗位达到了76万个,种植业带动的农村就业约20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65万人,总受益人群达到580万人,对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贵州近年来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通过“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贵州经济增速连续六年位居中国前三位,2017年,贵州仍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1.28万亿元、增长10%。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