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在南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许维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市各级政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学的态度、磅礴的气势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战”“四比六促”和“工作落实月”活动,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632.5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1985.84亿元、增长17.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9.84亿元、增长10.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08亿元、增长9.49%;外贸出口95亿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5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82元、14530元,分别增长8.5%、9%;旅游接待总人数4130万人次、增长20%,旅游总收入602亿元、增长30%。基本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
(一)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之以恒走绿色发展道路,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邀请国家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专家团队,认真梳理出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高水准编制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规划,出台扶持政策,构建起绿色产业发展体系的“四梁八柱”。启动实施42个、总投资397.55亿元的绿色产业先行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进一步凸显、质量进一步提升。现代绿色农业提质,加快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39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10件;加快实施“天空地”农业大数据项目,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35.9万亩,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制定产业标准体系5个;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4家,与中央电视台《食尚大转盘》栏目合作宣传推介我市特色农产品,金砖厦门会晤选用的我市农副产品、伴手礼达52种,成功获得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承办权,获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武夷山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新型工业提效,坚持创新引领,新增省级“小巨人”企业23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加快实施126个工业投资技改项目、35个智能制造和85个两化融合项目;开展“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活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75家;实施品牌和质量标准战略,认定中国驰名商标2件,绿康生化在中小板上市;有效调动金融资源支持企业发展,推广无间贷、流水贷、税贷通等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南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省政府审批,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园区产业发展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提档,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与兄弟地区组建大武夷旅游联盟,建成邵武花千谷庄园、武夷山马场洲湿地公园、顺昌洋口红色旅游小镇等一批旅游精品,新增2家4A级、15家3A级旅游景区,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120座,开展5场旅游专项推介,大武夷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武夷山荣昌汇、国际健康小镇等一批养生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瓯武夷根艺城获批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印象大红袍在“新三板”挂牌;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产业,武夷新区城市商贸综合体、光泽冷链物流园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有序推进;持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建瓯电商园、南纸电商园等一批电商园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二)项目攻坚实现新突破。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态势,实施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百日攻坚战”,攻坚期间谋划、招商、开工、竣工的项目总数超过1000项,完成征地5.98万亩、拆迁102.19万平方米,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批长期没有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巩固攻坚成果,持续开展“四比六促”“工作落实月”和“千名干部服务千个重点项目”活动。每月集中签约和开竣工一批项目,全市172个在建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69.1亿元,38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0.9亿元,32个工程包完成投资165亿元;新增列入省级“五个一批”项目3267项,总投资9206亿元,前三季度建阳、建瓯、顺昌、光泽、政和等5个县(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先后位居全省前十名,南平市在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综合考评中位居第二名。一大批重大项目提速提效,南平联络线高速公路、太阳电缆建筑用线智能化改造、南纺高新材料产业园、圣农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运营,顺邵高速公路、南三龙铁路南平段、衢宁铁路南平段等项目加快推进,武夷山茶旅小镇、延平新城港区、闽江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武夷山机场迁建、温武吉铁路、武沙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举办绿色发展创新大会以及绿色农业、生物和旅游等产业项目与资本技术对接会、第十一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和首届武夷食品博览会、南平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旅游产品交易会,积极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赴美国、加拿大以及香港、澳门、深圳、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推行招商专员制度,采取“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第三方招商和以商引商等方式,引进370个总投资超亿元项目。
(三)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结合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双修”工作,高效推进武夷新区、延平城区两个增长极和各县(市、区)城区“水美城市”及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满足需要、适度超前、统筹平衡”的要求,围绕行政中心搬迁,建设各类基础、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武夷新区开发建设和武夷新区、建阳区同城化发展,集中力量推进南林核心区、将口片区、兴田片区和武夷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303快速通道、绕城高速、水资源配置工程、文化中心、艺术中心、云谷小区一期、武夷文旅广场和市民广场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软件园一期、闽铝轻量化一期和科技孵化器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十纵十横”交通路网、体育中心等项目,进一步策划梳理出市政道路、景观风貌等方面97个、总投资200亿元的互联互通共享项目,促进武夷新区与建阳区同城融合发展,为启动行政中心搬迁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市场运作、自求平衡”的要求,全力推进延平城区建设,完成“三横四纵五片”42条道路“白改黑”31.2公里,以及南平城区至西芹道路改造;完成主要街区建筑立面改造96幢;更换新建公交站点50座、改造28座;改造提升城市公厕69座、新建2座;改造整治昼锦市场等老旧市场4个;改造社区公园19个、新建2个,建成高铁北站站前广场公园;完成文体路、九峰路天桥建设。加快实施滨江路地下通道、九峰和杨真隧道、“三江六岸”景观工程、城市重要节点绿化景观提升以及一批停车场、农超市场项目。开工建设中学岭道路改造工程、316国道快速通道、马头山-九峰山公园等项目,启动实施三中至杨真栈道等一批项目。整治胜利街、鼓楼街等地占道经营、车辆秩序混乱等不文明现象,城市功能和形象得到明显完善和提升。
实施“水美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水美城市”建设理念,编制专项规划,采取“PPP+EPC”建设模式,有力推动各县(市、区)城区12个“水美城市”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9亿元。国家水利部以我市“水美城市”为标准,制定《全国“水美城市”建设规划导则》。加快建设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905个,完成千村整治村庄133个、百村示范村庄11个。邵武和平、政和石圳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