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基本完成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五大提升工程。
入选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计划56人、省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13人,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成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快建设三级教研网络,新建公办幼儿园13所,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59所,遴选3所高中校申报2017年度省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学校,中职学校100%完成标准化创建。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医疗联合体15个,新审批社会资本医疗机构15个,成立市医保局,完成“三保合一”工作,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超过30%。加强乡村卫生服务,完成设置一体化管理村卫生所1464所。实施卫技人才储备,招录医学院校定向委培生225名。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分别达到65.1万人、37.15万人、53.5万人、294.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以内,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4261套,配租配售1983套。落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健全完善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文体事业发展,举办“五个一百”“朱子四礼”和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等活动,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大观园”和四所朱子书院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特色文化品牌。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第四届武夷山国际马拉松等赛事成功举办。深化“平安南平”建设,刑事发案大幅下降,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率达95.17%。重视食品安全,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申报工作。有效处置不良贷款,辖区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99%以内。同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合作、气象防震、人民防空、档案方志、老区库区等工作继续加强。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和谐,连续七届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
(五)生态环境厚植新优势。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各项试点任务,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在全省推广。加快建设总投资215.3亿元的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成功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超额完成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任务,顺利通过国家财政部节能减排综合示范三年总评。强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市共设区域河长150名、流域河长525名;按照“立即关、坚决拆、综合治、长效管”的要求,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拆除生猪养殖场7180家,削减生猪293.86万头;着手采取PPP工程包的模式启动推进城乡污水、垃圾治理,主要水系水质状况为优;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取缔非法采砂点185个;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实现排污权交易出让8405万元。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淘汰燃煤锅炉426台,荣华山产业组团合成革企业“煤改气”和DMF回收取得阶段性成效,顺昌、邵武、建阳、政和以及洋口国有林场纳入全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积极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治理水土流失39.59万亩,加快推进建阳和邵武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关闭取缔非法采矿点3个,完成矿山治理面积41.48公顷。全面实施高铁、高速公路及江河沿线的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六)精准扶贫进入新阶段。强化脱贫责任,深化挂钩帮扶机制,逐户落实精准脱贫措施。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力度,“百企帮百村”活动扎实开展,“雨露计划”“春潮行动”共培训贫困人口1.6万人次。建立精准医疗扶贫慈善救助、精准扶贫医疗叠加保险等制度,
8.97万农村贫困人口得到医疗补助。加强兜底保障,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年人均收入2650元提高到3750元。加快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进程,建设集中安置区41个,完成建房人数达1.34万人。完成贫困村的旧村复垦项目548.18亩,加快贫困村水利设施、路网工程建设,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年脱贫3.77万人,光泽县以及全市178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
(七)改革创新释放新活力。加快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旅游管理体制、安全生产领域以及供销社改革,全面启动环保机构监测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前置审批事项精简18%,中介服务事项精简42%;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权责清单市、县、乡三级政府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建设“五级一体”放管服“云平台”,93.46%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着手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PPP引导基金,从资金上支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类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注入有效资产提高国有企业信用等级,实施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分类考核,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制定人才工作十条措施和六份配套政策文件,出台激发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二十条措施,开展“人才·南平校园行”专场招聘等活动,破解人才紧缺瓶颈。稳妥实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1645个村完成权属调查。继续推行“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八)自身建设开创新局面。各级政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廖俊波精神,广泛开展“一月一主题”学习讨论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效控制“三公”经费,全面实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效能建设,建立全市重点工作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督查平台,全面推动工作提速和服务提质。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工作情况,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222件,政协委员提案294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南平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认真吸纳市政协开展的加强村庄小溪流治理、推进“回归”工程、发展红色旅游、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等4个重点协商意见。坚持依法治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务公开力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省直机关驻地机构,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地部队,向关心支持南平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消费需求不旺;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能力不强,有效投资结构亟需优化;城市化水平低,对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吸附能力弱,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民生领域欠账较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短板仍然存在,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一些干部缺乏敢于担当、勇于拼闯、积极作为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尽最大努力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