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申报自贸区 挑战与机遇并存

2018年09月07日 14:23   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提到“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对这些年自贸区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折射出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形成了一批改革创新重要成果。

  自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起,5年来国务院又先后设立了广东、福建、辽宁、海南等10个自贸区,至此,我国形成了“1+3+7+1”共计12个自贸区的格局。

  汕头拥有优良的港湾。汕头港作为全国沿海20个重要的枢纽港之一,今年3月,被国家纳入“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目前在全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只有汕头尚未设立自贸区。

  记者查阅有关报道发现,早在2014年,汕头就曾发出“申报自贸区”的声音,如今,这个声音越来越强烈——今年6月,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要以更高层次开放形态为主攻方向,着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争取中央、省支持在汕头设立自由贸易区。

  近日,省自贸办主任曹达华带队来到汕头,围绕汕头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范围开展深调研,曹达华充分肯定了汕头相关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省自贸办将全力配合汕头市委、市政府做好自贸试验区申报工作。

  汕头申报自贸区有何优势,又有怎样的困难?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自贸区申报启动“万里长征”第一步

  “汕头正在积极申报自贸区,可以说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但是前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汕头市商务局局长刘文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经过前期研究和充分的准备,今年6月份汕头市正式向省政府递交建设自由贸易区的申请。

  “汕头市委、市政府对建设自贸区非常重视,我们也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国家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这是汕头的一个短板,如果这个短板不赶紧补上,就会在开放的新浪潮中越来越落后。”刘文华说。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4年,汕头就开始积极开展争取纳入第二批国家自贸区的申报工作。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主席、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在“2015年自贸区论坛”做主旨演讲时,建议将汕头华侨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区。

  2018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濠江区委书记吴文兵领衔提交了《关于设立广东自贸区汕头片区的建议》,建议省委、省政府从继续大力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快振兴发展出发,依托汕头保税区,推动汕头临港经济区向自贸区转型升级。

  今年2月,汕头市政府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和以美国潮商会会长林志斯为代表的海外侨领率领专家调研组来汕调研,共同研究谋划自贸区建设。专家组的调研,进一步明确了汕头争取纳入自贸区、探索建设自贸港的优势和短板,为申报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今年6月,“高起点申报自由贸易区”被写入汕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报告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申报工作,并成立汕头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汕头自贸区工作。

  海内外潮人踊跃支持自贸区申报

  汕头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想法后,海内外潮人非常踊跃地支持。

  今年3月,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林建岳等人联名提案,提出《关于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途径,建设汕头自由贸易港》的提案。提案称,汕头可联合粤港两地,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走向世界的新平台。

  有委员专家建议,汕头建设自贸区,不应该只是围绕一个小范围,而应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让汕头有一个匹配的区域,从而带动整个大潮汕地区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发挥腹地广阔的优势,带动整个大粤东区,辐射闽西南、赣东南甚至粤北等整个区域大发展。

  尤其是,建设自贸区要突出差异性,着重在“侨商”上做文章,发挥侨商的资本、技术和资源优势。譬如引进一些优秀的项目、人才和资金,让海外潮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发挥作用,凝聚力量,来打造汕头有特色的自由贸易区。

  “申报自由贸易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也是我们广大海外华侨的期待和心声。”刘文华表示,许多潮汕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在海内外的媒体上做了很多宣传,也在多个场合表达这种诉求,大家都觉得很振奋,愿意共同推动自贸区的申报和建设。这是全球潮人的共同愿望。

  先行先试 已复制自贸区政策87项

  日前,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市长郑剑戈带队赴汕头海关调研。方利旭希望汕头海关抢抓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机遇,在申报自贸区,规划建设江湾新区,推进高新区,保税区建设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助力汕头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层次和深度,为当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出新的贡献。

  “开放是特区发展的优势所在。”方利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汕头目前正大力争取中央、省支持设立自贸区,逐步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同时汕头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提出“模拟自贸区、比照自由港、融入大湾区”的做法。

  记者获悉,自2015年广东省自贸区政策复制推广工作启动以来,汕头市先后开展一批次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和四批次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的复制推广工作,目前,已完成107项可复制推广事项中的87项,复制推广进度在全省排名靠前。

  “省自贸办整理了广东省自贸区近年来创新的385项改革经验措施,涉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及原来的检验检疫政策等,现在有更加方便的监管措施,退税、外汇、海事、边检、工商、证照分离等政策措施已经在实施推进中。”刘文华认为,模拟自贸区的核心就是创新,创新要紧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全国各省的自贸区都有很多改革创新经验,有些创新举措仅仅对当地具体行业适用,汕头的企业不一定适合,但只要企业有需求,可以先行先试,进行创新,一步一步扎实来推进。

  申报自贸区是挑战也是机遇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为汕头指引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

  汕头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伟皓曾长期在省发改委工作,他指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全国第一批设立经济特区的城市,目前剩下汕头没有设立自贸区。在汕头建设自贸区既契合国家的政策方向和布局需求,又具备多个功能区整合的现实基础以及区港关联动的有力支撑,完全具备建设自贸区的现实基础。

  “从国内自贸区先行城市经验和当前积极申报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海南、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建设方案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都是打造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区域。汕头保税区作为粤东地区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汕头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具有能够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特殊功能,对适应和融入经济全球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汕头保税区近期正在进一步突出保税功能,做大保税主业,积极模拟自贸区,为推动汕头保税区向自贸区转型升级做好积极准备。汕头保税物流中心(B型)今年5月封关运营,补齐了入区退税的政策短板,为企业开展外贸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话

  汕头市商务局局长刘文华:

  申报自贸区汕头有四大优势

  南方日报:申报自贸区,能够为汕头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刘文华:汕头市被省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几年正在大力推动港口和交通大建设,区位优势大幅提升。如果成功申报自贸区,能够提升汕头的经济发展,承接世界先进的资源。我们希望抓住建设自贸区这一历史契机,积极在全球引进华侨资本、人才、技术和其他资源,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南方日报:汕头申报自贸区有什么优势?

  刘文华:首先,汕头作为首批经济特区有改革开放的先行优势。在厦门金砖会议、全国“两会”、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对经济特区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全面的肯定。汕头经济特区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全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中,只有汕头尚未设立自贸区。

  第二,汕头具有独特的华侨优势,拥有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从地理位置上看,汕头确实不如比邻港澳台的深圳、珠海和厦门,我们最大的资源不是区域优势,而是华侨的优势。丰富的全球华侨的资源能帮助汕头引进资金、信息,能更好地融入国际的模式。

  第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优势。依托汕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资源,汕头的对外投资有各种形式,企业的成功模式都非常好,目前汕头市已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6个展销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涉及国家和地区12个,投资项目48个,中方协议投资总额4.79亿美元。商务部把汕头当做“走出去”的典范,在对外投资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这一方面,汕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汕头是省委确定的全省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正在全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要有相对的低成本,要有宽松的办事环境,要有领先的硬件建设。目前汕头拥有深水港和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临港经济区多个产业园区,汕头港既是全国沿海20个主要港口之一,又是“一带一路”15个沿海重点港口之一,具有扩大对外开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同时汕头具备了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启动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口岸企业报关报检和仓单五个方面的全覆盖,这些都是汕头设立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基础。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